第七十二章在凤中食堂的那些岁月里(六)(3)
教职员工总动员
在那个时候,最为令我难忘的一些往事当中,有一件就是凤山初中学校工会,曾经组织过一次空前规模的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几乎参加的全校教工乒乓球比赛。
因为,参加这次乒乓球比赛的不单面广,人数又多。上至支书、校长,下到干事、工人,不论男、女教工,全都踊跃报名参加。挥拍上阵,同场竞技。此时,这种空前热情的投入和参与,也是凤山初中有史以来所罕见的。
就连对乒乓球比赛都看不懂是怎么回事的外婆,也被这种别开生面的比赛场景所吸引。当她每天忙完家务,吃完晚饭学校以后,就都会忙里偷闲地悄悄走到现场去进行观看一番。从而可见,乒乓球运动所带来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这种独特的比赛就同正式比赛形式几乎一样,都是采用抽签与单淘汰赛的办法进行。
并且,在比赛时间和方法十分灵活机动。一般都是在晚餐以后进行,只要比赛双方约定时间,自请裁判帮忙,就可以进行比赛了。最后,再把比赛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在办公厅墙壁的表上。
你可要知道,这种比赛的胜负,对于参赛者来说,都显得并不重要。因为,大家都是重在参与。目的是从参加比赛过程能够达到锻炼身体,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娱生活,推动学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便就达到了参赛的预期目标了。
我当年的乒乓球水平相对来说,并不算高。就是在教职员工当中,也只不过算是前几名内的人物而已。
你可要知道,因为我只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偶然跟凤山初中学校当时的几个教师子女,如梁健英主任的梁家春、梁家澄;黄家儒老师的黄祖谦、黄祖让;陈洲校长的陈达经、陈达纬等,常常肯在西楼中厅过道放置的那张学校唯一的一张乒乓球台上,模仿那些年龄较大的凤山初中学生的打法,进行玩玩而已。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凤山初中第九班,有个叫宋家东的学生打得最好。在那个时候,最时兴的比赛方法是“擂台赛”。即第一个球胜了,你才能有资格继续打下去;否则,又得出场,让下一个进场。
后来,我们又给它安了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做入场“考试”。
在那个时候,我在几个教工的小孩当中,算是水平较高的一个了。但是,与那些初中生比赛起来的时候,大多时候都是“考”不进去,或考进了最后仍旧打不败对方又当不了擂主。只好又暂时在场外当起观众来。
通过这些颇有趣味的特别玩法,使我渐渐地培养起了打乒乓球的兴趣,还懂得了一点乒乓球的最起码的常识。可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我便不再喜爱玩这种“小球”,而练起了“大球”。这便是我当年练习打乒乓球的简单球史。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在当年这场“乒乓球热”当中,我也变得似乎有点痴心妄想与异想天开起来的样子。甚至有的时候,曾经幻想能学成一个乒乓球高手,以后能有机会参加县和地区的重大比赛呢。
于是,我总是喜欢模仿国内外一些着名乒坛高手的打法。如,世界冠军庄则栋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世界亚军李富荣的左推右攻;着名乒坛直拍削球高手张燮林的“海底捞月”、“削中反攻”;还模仿学过女子横拍削球手林慧卿,郑敏之优美的削球动作。
甚至,我还喜欢从一些报纸杂志刊物上,将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那些优美的击球姿势的图片剪辑下来,张贴在房中的墙壁上,进行徒手模仿练习。
然而,由于当时运动器材和场地的落后等多方面所限制,再加上没有教练的精心指导,以及优秀对手的陪练,要想成为乒乓球高手谈何容易……
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与当时在凤山粮管所工作,又非常热心当篮球的义务裁判,也算是凤山当地的乒乓球高手的何会计一起,互相切磋,提高球艺,从而进行各种打法的模仿练习,我从中也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我当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对于时尚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打法,一个也都没有能够真正地学到家,更不用说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了。于是,便渐渐地失去了进一步提高的信心。不过,总还算是比原来的水平,也有些微小的进步。
当时,在老师互相之间进行比赛的时候,给我印象颇深的就是陈人鹃老师。
因为,他每次进行比赛的时候,总是会高兴地一边打,一边口中在不停地伴随着乒乓球那来回碰击台面发出的响声,跟着喊出那些很有节奏的“多、多、多……”的声音。于是,便有人给他起了句“口头禅”:
“陈人鹤,多!陈人鹤,多!陈人鹤,多!……”。
有人甚至还用这句善意的“口头禅”,逗他那两个小女儿玩。可是,他听了以后也不生气,只是笑笑,而没当回事。
这次全校教职员工都几乎参加的乒乓球比赛,前后经历过了几乎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才算结束。
难怪,后来有人曾说过,这简直是一场世界罕见的“马拉松式”的乒乓球赛,可算得上是当年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了……
正是:
教职员工总动员,人人挥拍来参战;
台前各自显身手,精彩奇特都赞叹。
欲知在后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