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在家乡从教的八年里(七)
--------那个年代的事儿
(395)教育战线重灾区
有诗叹曰:
七十年代乱纷纭,时喊批判时整顿;
教育战线重灾区,时左时右乱分寸。
如此折腾把人毁
现在,我正坐在电脑桌旁的椅子上,专心致志地敲打着电脑前面那黑色的键盘,书写着上个世纪那七十年代初期,曾经被人们称为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那个“读书无用论”的荒诞的“文*革”的年代当中,在教育战线上所发生过的一些鲜为人知,且又难以忘怀的小故事……
尽管,时间已经早就过了半个世纪之久。但是,这些当年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还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它就正像地窖里所收藏的那一瓶瓶的陈年老酒,当一旦打开后,它仍然能够瞬间散发出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芬芳的醇香,而使人心醉如梦一般回味无穷。
因此,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会错误地认为,这些全然都已经变成为了陈年的老账,没什么意思再去重新提起它了。不,不对,它远非如此。因为,正如人们常常所说的,如果要是没有了当初,又那来的今日……
当年,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各种各类的学校里,必须要按照最高指示,一定把“劳动”当成为是学生他们每天的一门必修的主课。还要完整无误地编写在学校的课程表上。
尽管,就是在有的时候,有些天的课程表上全都是采用连堂课的编排,或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或是成天,去编排执行贯彻的。
可是,对于要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多更好地掌握好书本的知识,真正的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由于单方面地偏重和强调了劳动,又加上忽略了对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时间和有效措施,根本上来说,是实在无法去真正完成和实现的。
要知道,在“读书无用论”的那个荒诞的“文*革”年代里,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谁都无人敢于果断地站出来,进行理直气壮去大胆地抓好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落实好学生的正规学习。
要懂得,在“读书无用论”的那个荒诞的“文*革”年代里,学校必须要遵照“五七指示”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把它作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头等任务去加以大力贯彻和不扎不扣执行。
可是,只要一旦有政治运动来临,或是上级领导部门有中心任务布置下达的瞬间,他们就是会首先所能想到的,就是要学校马上得停课。
随后,就迅速地安排学校的老师,尽快到基层的生产队去,及时完成和落实所布置的各种任务。
要知道,上级领导早就已经习惯将那些被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中,对于广泛被称为是“臭老九”的老师,当作是贯彻和落实各项政治运动和完成中心任务的一支既听话,且又得力的主力军使用了。
在我的印象当中,只要是他们的一声令下,老师们就会乖乖地被迅速赶下乡去,并且义不容辞去努力完成上级领导所布置下来的任务。
而对于这一切,早已经成为是当年老师们,他们所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铁的纪律,和不扎不扣要坚决完成的死任务。谁也不敢在背地里,阳奉阴违地乱搞一通。
上述所说到的这些情况,每年都会发生三,五次以上。甚至还在有的时候,竟然会多达到十次,八次之多。因为,他们既要你马上停课,且你可不能有任何半点的迟疑和抵触的情绪,更不敢有任何丝毫不满的语言随便地流露出来。
否则,轻者的话,就说你的路线觉悟不高,没有积极响应革委会的号召;重者的话,便会对你无限上岗上线,甚至最后会普天盖地的飞来许多原来你所预想不到的“高帽子”。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遭罪了。
这么一来,就会在大小会议上,进行公开上纲上线的批评不说,甚至还会招来一阵阵无休止,且又残酷的公开批判。因为,这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悲惨事情,常常总是会突然之间发生。
如果要是到了这样的地步的话,你就是有千万条理由,都是难以解释得清楚的了。要是到了这个时候,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净,说不清”了。
啊!这可是一件多么可怕,且又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情啊……
有诗叹曰:
荒诞年代光做工,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声令下即停课,默默无语好顺从。
在那个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里,一波还未平,另一浪又起。真是让人无法捉摸和无暇顾及。
毕竟,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继续革命”的“文*革”年代。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和革命大批判,简直就如同像“走马灯”般地变换无穷。这个运动刚刚才结束,紧接着,下一个运动又马上接踵而来。
你可要懂得,对于在那个荒谬绝伦的年代来说,这些现象,全然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事情,谁也不感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在此,我与广大读者们一块好好地回忆一下,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当中,我们教育战线上,所经历过的那段让人难忘的艰难的历程。也许,我们会能够从中有所反思,和有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借鉴的地方。这就是今天我要将这段史实。好好整理和记录下来的初衷……
1971年,县革委曾经在松山公社巨岭下小学,召开了一次全县推广落实《五七指示》,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开展学校勤工俭学的经验交流会。
同年九月,我正好荣幸被贫下中农推荐当上了大队初中的民办教师。在这漫长的八年民办教师生涯里,我曾经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中国广大农村教育革命,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和方方面面。
我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王大干副支书这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小组长,他就与学校领导和全大队的老师一起,肩负着全大队学校的教育改革的重任。日以继夜地为此辛勤操劳,从而干出了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很大成绩。
如,落实兴办和筹建位于上社岭的大队初中新校舍;支持学校开展大搞“九二0”的试验和生产;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几亩水稻田块,进行科学种田,夺取早晚水稻的大丰收;又以“安全第一”地掀起“捡拾稻穗,采摘松果”开展全大队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大力支持学校“试种烤烟,建做烟炉,学习烘烤”等勤工俭学活动。
由于采取了上面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和办法,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熟悉农业生产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还大大减轻了学生在经济上的负担,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使到全大队的贫下中农子女,大部分都能够达到初中七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1972年,在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研究和解决全县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文盲问题。
为此,大队根据群众的积极要求,决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成立石龙小学。从而解决石湖坡,龙湖坡,坡嘴三个村子中,儿童上学路途遥远这个长期解决不了的大问题。终于在1975年得到了实现。
1973年7月,《辽宁日报》刊登了白卷英雄张铁生写在白卷上的一封信后,刹那间,全国就迅速地开展一场空前绝后的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风”的批判运动。
顿时之间,我们良荔学校也不得不马上行动起来,装装门面,利用政治课和语文课去抄写一些大、小字报和标语口号,在教室内外的四周进行张贴。其实,这都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胡乱抄写报纸上一些有关内容和摘要,张贴出去应付应付而已。
到了11月份,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回潮风”结合起来的大批判运动。就这样,前前后后又紧锣密鼓地喧闹了好一阵子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进到了1974年的1月份,县教育局下文通知各地学校师生,强调要广泛组织学校学生深入学习北京的小学生黄帅“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同年2月,我们东平公社教育组在公社教师会议上,由县教育局的邹颖辉局长,对全体老师进行传达“马振扶事件”。开展在教师队伍中,批判“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迫害学生的事件。
同年6月,在全县召开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座谈会上,又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革命大批判运动。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这些年以来,那一次又一次开展的接二连三而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冲着我们这些“臭老九”而来的。
可见,当时我们这些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如此的低下,甚至到处都受人看轻到连头也抬不起来的境地。
因此,在学校当中,就曾经引起过一场前所未有过的空前的思想混乱,和一阵阵杂乱无堪的局面。从而,变成在老师当中,普遍地出现了放任自流,而不敢大胆去管理教育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有一些学生又以张铁生和黄帅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动不动就开展理直气壮的“反潮流”,甚至还像前几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那样,公开张贴出老师的大字报。
这样一来,使到整个学校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自由主义和无法无天的这样一个懒懒散散的局面。使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可以随便迟到和早退,甚至不请假地随便旷课和缺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都是司空见惯的。
总之,此时学校已经全部都陷入到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学生几乎到了无法无天的境地,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再去专心致志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呀……
1975年5月,又在龙潭中学召开“不要课堂,不要课本,不要教师”的“三不要”经验交流会议。同年7月,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传达“教育学大寨”会议精神,宣扬“要好思想,不要金字塔;要小闯将,不要小绵羊;要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不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三要三不要”的办学经验。
他们想用整风的方法,企图以“一时‘左’,一时右”的办法,解决学校存在的“软、懒、散”问题,以便达到继续革命和纠正办学方向上的错误。
同年12月,全县中小学又大张旗鼓地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反击“右倾翻案风”。后来才知道,这些运动其实质,是指向刚解放出来工作的小*平同志。
就这样,经过如此多的政治运动的反复折腾以后,广大教师人人都在小心翼翼,胆小怕事地采取一种随大流的那种姿态去应对;采取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去混日子。这那里还有什么教师的职业师德可言。
要知道,原来学校的学制短,教材又浅,学生无心向学,老师不敢大胆管教,又再加上劳动任务又多,又繁重。因此,当时的教育制度和实行的改革措施,真是害人子弟呀。
以上所述,这就是当年我所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在我们良荔大队学校的现状。其实,也是当年全国教育战线上的现实……
正是:
张铁生加小黄帅,大反潮流成双对;
宣扬三要三不要,如此折腾将人毁。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