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话
我的一位老同学,在最近给我发的一封邮件中讲到:
“经历是我唯一的财富”。
受她的启发,我也想以我大半生经历,点点滴滴地,把所碰到过的一些小事,
像聊天似的告诉那些喜欢我的人们,告诉我的后代……
今天,我以接近古稀之年,坐在电脑桌前,用现代科技手段去书写着这也许
是人厌欣赏,缺乏韵味的“文章”,也算是体验人生的真谛吧!
(一)
《风雨人生路》(初稿)是近几个多月来,我学习用“电脑”写文章、修
改文章并进行编辑、排版、打印出来的“习作”。
《风雨人生路》(初稿)主要记述:从我出生到六十岁(即1941年?2001年
)这段时间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一些往事。
书中所写的这些“人”和“事”全都是真真实实的纪录。可看作我的“自
传”,也可以作为我“家族史”的一部分。以传给下一代。
当然,文章是现在写成的,而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
廿一世纪初的事情。
有些“人”和“事”,也许人们已经开始“淡忘”。因为时间已经久远。
己将近半个多世纪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与所亲历过的人,有的已经“作
古”,或有的也将到“古稀”之年了。
这其中的许多“事件”是对是错,历史大多已有“定论”。有些暂无定论
者,只好由后人去“评说”罢了。我也不多加以“评论”。
(二)
本来很久以前,我就想写点回忆文字。迟迟未动笔,是怕写出来无人问津
,白费力气。随着年龄增长,又想起要写,旁人也敦促我写。
也好,写出来留给后人,总比留下别的什么东西要有纪念意义!毕竟它是
我一生的真实写照。况且,其中许多事,下辈们并不了解,可以当作新鲜
事去看,也许有点启示。
到了古稀之年,身体日渐衰弱,头脑也不同以前,更觉应该抓时间去写了
踌躇再三,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写下了第一笔。以后,越写就越
发不可收拾。那早已消逝的岁月,在我沉寂的心里掀起层层波浪,它使我
兴奋,也使我忧伤。
当陈年往事一一在脑中涌现时,我真不相信,自己走过的路,竟是这样的
坎坷!我经历过艰难困苦,目睹过生老病死,体验过爱恨别离……
啊!在我的过去,原来有这么多的汗水和泪水,有这么多的痛苦和欢乐,
也还有不少的“传奇”和故事。细细想来,往事如烟,前尘如梦!正象古
人说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三)
从此,每天挤出两三点钟时间,在电脑上“写写,画画,玩玩”,以度“
日辰”。别无他意也!
“电脑”,实实在在是当今的高科技产品。
我从2008年3月29日重新组装好它。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便学会了不少电脑
知识:
上网看新闻,查存资料,看电视、电影,听音乐,玩游戏。
还经常与在外工作的子女通话,(代替电话)。与几个“网友”上网“聊
天”,互发邮件……并还学会接、传、存:图片、录相、信件、文章……
特别令我高兴的是,学会了用电脑写文章、修改、排版、打印,等等……
我深深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下定了决心,老年人也会
像年青人一样可以学会电脑!跟上时代步伐!
我己把“玩电脑”当成晚年“养生”的一种主要手段。并在这其中利用它
,重新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知识,适应时代的新潮流。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以寻求:天天快乐和轻松潇洒!
因为这只是初稿,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诚望赐教
,多加指正,不胜感激。
于一飞
2010年10月16日
于桂林
第一卷少儿时代简介
《风雨人生路》第一卷少儿时代(1941--1954),具体地记实了作者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件。且对他的家族、家庭、家人、儿时好友、老师和父老乡亲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和刻划,并深情地回忆儿时一些难以忘怀,且有趣的小故事……
同时,作者能具体生动地,通过当年发生的种种社会伟大变革等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真实地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段波澜壮阔、经久难忘的历史画卷……
作者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历史进程,从出生开始,紧密与当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进行回忆描述。还把自己经历,所见所闻,与已关系密切的人和事,实事求是地用高超的文笔,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如,写家族中祖父、祖母、外婆、父亲、母亲、南哥、四伯姆。以及一些当年培养自己成才的老师和一些要好的亲朋好友,如,王大信、王大彬、熊少武等,都能根据每个人物的外表、形象、语言、内心世界诸多方面,抓住各人不同性格和外表特征,进行生动细腻的刻画,使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跃然纸上。
另外,还从另外的侧面,写了不少当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解放前夕在家乡、博中以及解放博白全境的实况;解放初期进行的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运动等。
为了配合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搜集不少珍贵史料,以亲身经历,加以描述。使人看后,回味无穷。
作者能用客家人常用的方言土语,进行细腻的描述。乡土气息,人情味道,特别浓厚;且通俗易懂,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耐人寻味,是一部童叟佳宜的好作品。
另外,又能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并创作一些诗词民歌,附在其章前节后,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亲临其境。
还能按照文章实际,插入不少珍贵的图片、相片和史料,增添了浓厚的时代气息。使过来人看读后,完全沉浸在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中,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因此,不失是为一部图、诗、文并茂的罕见杰作。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