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数学教头梁振康

数学教头梁振康

光阴荏苒,日月蹉跎。转眼之间,又过了两个多月,已到了1980年11月的中旬……

有一天晚饭后,一时之间,我感到没什么事情可做。

突然让我想起,在开学第一天的下午,朱光富支书曾经在我的房间里,当着我的面诚挚地对我说过:

“亚飞呀,你初次来到博中任教,一定要虚心向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教师好好学习和请教,平时多抽时间听他们的课……”

顿时之间,当说到这里的时候,他马上看看我的态度如何,紧接着又继续对我说道:

“对于你来说,你应该要好好拜梁振康老师为师。他现在又正好是高三年级重点班86班的数学老师。要知道,他可是江西师范学院数学本科毕业的,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你要抽时间多听他的课,虚心向他学习和请教……”

其实,开学后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整天都是在忙忙碌碌做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实在是一点空余时间都很难抽得出来。这也都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还过,忙碌了这段时间以后,一切都已经基本上走上了正轨时,就得要尽量抽出时间,亲自去登门拜访他了。当然,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晚辈和年轻教师非要做的事情。

顷刻之间,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便独自来到原初中部高一这一带的教室,也是后来人称“中南.海”的那个楼上,在前些时候,我已经从旁打听到了他所住的房间了。

当我来到他的房间,正好就是上了楼梯的楼上的第一个房间里。

此时,只见他的房门正在洞开,看见他正在房间那张竹睡椅上躺卧着。

于是,我便在房门外面温柔地喊了一声:

“梁老师,吃了晚饭没有……”

只见他马上从睡椅上坐起来以后,就热情地回答道:

“啊,是王飞老师,请坐,请坐……”

话音刚落,他马上拿起一张凳子让我坐下。随手又从桌面上,拿起那盒八分钱的“经济”牌香烟递给我。

于是,我便迅速地从中抽出一枝,用玉林火柴厂出产的红头火柴划着,再将那枝香烟点着,便抽了起来。

随后,大家便随意地天涯海角地开心聊谈起来……

此时,我突然看见在他的办公桌上,正在摆放着一张用草稿纸演算一道学生用纸条写出要请教的数学题。于是,我便兴味盎然地看了一眼。

顿时之间,似乎觉得好生面熟,我便再仔细地看了一回。

此时,他却有点兴味索然地对我随便说道:

“王飞老师,这是一道学生今天下午问的数学题。我刚才在此已经想了好一阵子,觉得实在有点辣手。一时之间,我还是感到实在不知道从何入手,请你帮忙一块想想好吗……”

要知道,在那个八十年代中,学生向老师提出数学难题帮忙解决的现象,是极其普遍和司空见惯的。

尤其是,像梁振康老师所负责的这样多尖子生的86班来说,更是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这样的数学题往往都是经过不少学生苦思冥想后想不出来,最后,才不得不请教老师的……

当我一看见了题目,似乎觉得在那里曾经见过……

“噢呀,想起来了,那是‘文.革’前的六十年代初,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变形。其实,此题就是将原题的一些未知作为己知,又将已知作为了求解的一道变形题。实质上,是采用‘逆向思维模式’,此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恍然大悟地想明白了以后,我就马上在草稿纸上,迅速地将此题当场帮他解决了。

顷刻之间,梁振康老师反而感到有点愕然起来。

良久后,他实话实说地当面告诉我说道:

“今天下午,我已经想了很久,反而没有想出它的解题思路。你才刚想了一会儿,竟然就解决了。唉呀!可真是后生可畏呀……”

听了他这么说后,我马上谦虚地回答道:

“这类型题目我见多了。是将现成题适当变形,你细心一想,就能想出解法的。‘万变不离其宗’嘛,数学这门‘老虎科’,只要掌握好基本定义,公式,定理,多做些题目就可以了。要说有捷径可走的话,这就是捷径……”

我们之间才初次见面,似乎彼此都很是谈得来,有点相识恨晚的感慨。

随后,他又将另外几张小字条上的数学题,全部都一块拿了出来,好趁此机会,让我帮忙解决。

于是,我也干脆毫不客气地在半点多钟内,全部都帮他解决了……

此时,只见梁振康老师眉开眼笑地感到十分高兴,便当场赞扬了我一句:

“王飞老师,现在看来,你的数学功底还真的不错。虽然,你的学历不高,高中教龄不长,以后只要不断地加强自学进修,一定能够挑起重点高中数学教学这副大梁的……”

此时,当我听了他的表扬后,心里又高兴又开心。

于是,便谦虚地回答道: feisuzw

“梁老师,过奖了,我跟高中数学老师的要求相差还很远。今后,希望梁老师在各方面对我多多帮助和指教。不要过多夸赞,这都是我的心里话……”

有诗叹曰:

数学教头梁振康,经验丰富见识广;

初见一起解难题,谨慎谦虚记心上。

梁振康老师的老家,是在县城附近的一个农村的郊区。小时候,他家徒四壁,生活艰难。父母双亲就生下他和一个小妹,全家四口,相依为命过日子。

少儿时代,从他读完小学就考上了县城唯一的表正中心校。随后,又荣幸地考上了全县最高学府____博中。就这样,从读初中,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六年时间里,正好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不久的前后六年。

因此,可以这样说,他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中国动荡交替的新、旧两个社会制度中艰难度过的。除了饱尝了旧社会所带来的无尽的艰难和困苦之外,也尝试到了新社会所带来的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1954年8月,他又荣幸地考入了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就读,成为了梁氏家族当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因而,他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博中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出类拔萃地为母校博中增添了荣耀和辉煌。因此,也跟当年参军、参干的那批博中学生一样,为母校博中增添光彩。

1958年8月,经过四年大学本科的艰苦学习,在大学里修学年满,成绩斐然。从而在获得大学毕业文凭后,就马上被分配回到我县下面的一个边远又偏僻的山区中学____凤山初中任教。

当时,我还在博白高中读高二年级,由于没有时间,很少返回凤山初中老家。因此,我对于他一点印象都没有,更是谈不上有所认识了。这也是属于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根据,梁振康老师后来曾经和我闲聊时,多次和我说起过:

“……自从大学分配到凤山初中学校,就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兵,不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因此,几年以后,我就像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了……”

毕竟,他当时还只是才刚毕业分配来的一个大学生,且又正好是处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因此,每天上课的时间很少,几乎整天都是到田间地头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或上山砍树烧木炭,运送到高炉大炼钢铁。

他对于在这些日子里,所遭遇到的艰难险阻,总会在平时的聊谈当中常常对我提起:

“记得,那时候学校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最终我都能够咬紧牙关熬过来了。从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渐渐地变得成熟和老练起来……”

到了1960年8月,在大跃.进的浪潮汹涌澎湃的影响下,教育战线也同其它战线一样,不顾实际情况,也在教育战线上来个大.跃进。县教育局经县.委和县政.府的批准后,在沙河初中学校多招收了两班初中毕业生为高中班。

于是,教育局就将他这个四年本科生,从凤山初中学校抽调到了沙河中学,担任两班新招的高中班的数学教学。

从此以后,他就离开了才刚刚熟悉的凤山初中学校,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的沙河中学高中部任教。

但是,到了1961年9月,由于国家为了勒紧裤带,一起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实行全面整顿,这样一来,这两班高中就只好忍痛下马停办。于是,他就只好在沙河初中继续任教到1968年。

直到1969年,在那场“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小队办小学”的全民办教育的浪潮中,他便返回到县城老家,听说在镇中任教。

到了1973年,他才调进博中任教至今。

以上,所叙述的几个方面的史实,就是梁振康老师前半生的主要经历……

有诗叹曰:

平生路途有险阻,时代变迁曲折路;

社会变革人遭难,顺利平坦也受苦。

后来,我才从别人的口中逐渐地知道,原来,从梁振康老师他的家庭生活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还算得上是一个小康家庭。

也许,是由于因为他的命中的“八字”所注定了的吧。因此,他的家庭也都是像一些不幸的家庭那样,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小家庭。

要知道,自从1961年底,他们夫妻俩恋爱结婚成家以后,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原本他们夫妻情投意合,恩爱情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算得上是一个幸福和美满的小家庭。

于是,他们先后生育了两个女儿梁宾、梁伊和小儿子梁x三个一贯听话,勤奋学习的小孩子。

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一点也不错。真是难以料想不到的是,他们这样的好景却不长久。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他的妻子因为一场大病的突然降临,因医治无效,就这样撒手人寰,而最后归天。

要知道,本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这种突如其来的中年丧妻,所给他带来的睛天霹雳般的遭遇,怎么不令人痛心疾首啊。

从此,便丢下三个孤苦伶仃的小孩子,都得全由梁振康老师一个人去照料了。这种“又当爹来又当娘”的孤苦伶仃的生活,就将要够他痛苦不堪的难受极了。这种让人悲痛欲绝的沉重打击,你便可想而知。

也许,是因为领导和组织上的多方关心;也许,是由于旁人的热心帮助,并从中牵线搭桥和耐心劝说,一时之间,他竟然跟博白镇二小的校长李雪珍结为了秦晋之好,而让人传为了一桩佳话。

这其中的故事,究竟是如何的精彩和曲折,我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听人说过,博白镇二小的校长李雪珍,她竟然还是一个未婚的黄花闺女呢。她在五十年代,曾是凤山当地的一个女教师。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好高骛远地挑挑拣拣。最后,只是属于“拣得个烂灯盏”的这种女人吧……

婚后,虽然是半路夫妻,还一样情投意合,加上双方的社会地位和彼此的学历、工作,还算是比较般配的。但为了能够长期保持这种亲密夫妻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必须要生个儿子。

要不然的话,你这个“后来婆”在几个孩子内心里,和夫妻关系上,定然会感到缺少了什么。这些感受,大凡是过来人通常都会有这种感觉的……

后来,在结婚两年后,他们真是如愿以偿地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因此,全家大小,个个都一样喜笑颜开地高兴异常。

这是后话。

正是:

中年丧妻好悲伤,又当爹来又当娘;

半路夫妻续一个,添个胖子喜心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