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两个亿

华夏,京城。

半个月后。

在付出两千万的支付款后,星耀集团正式从联想集团手中拿下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

并且更名为星耀集团科研所。

而崭新的星耀集团科研所刚刚成立,便在整个华夏科研学术界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刚刚从联想集团解除了一切职务的倪广南,竟然高调复出,成为了这星耀集团科研所的首席工程师以及科研所所长。

说白了,就是星耀集团科研所的大权,将会彻底交予倪广南。

跟之前在联想集团不同,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次是倪广南亲自出山,带领科研所发展。

而正因为有倪广南这块金字招牌,所以不单单是复旦大学,还有清北两所高校以及长江计算机公司都同意与星耀集团科研所达成战略合作。

长江计算机公司由国企管控,在工程院第一时间发话后,便代表上面的意思宣称将会负责科研所的一切基础设备。

而至于人才方面,年轻一辈的人才将会有复旦大学以及清北两所高校选送最优秀的学生进来,跟随教授级当助理。

然而真正担任骨干的,自然还是几所高校的教授级人物。

这些老教授,每一个可都是工程院挂名的老院士,含金量不在倪广南之下。

之所以他们乐意加入星耀集团科研所,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楚天耀舍得下血本。

两个亿的资金投入。

光是前期的宣传攻势,便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了华夏各大一线媒体的头条版面。

科学家也是要吃饭的。

楚天耀不惜高薪聘请,再加上倪广南的人脉,邀请到这些老教授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前脚星耀集团科研所刚刚成立,后脚联想集团内部便也得知了消息。

早会期间。

柳传智少有的大发雷霆。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不是让外界打我柳传智的脸吗?”

柳传智将一份报纸重重的摔在桌上,怒气冲冲的冲着面前的众人发怒道。

报纸头条,赫然正写着关于倪广南从联想集团退出,组建星耀集团科研所的事。

不少媒体甚至都在评论,联想集团放弃走技工贸路线,是在开历史倒车,掉入了资本主义陷阱。

而反观星耀集团,却是因为两个亿的手笔,便邀请到了华夏科研界不少泰山北斗级的专家坐镇,收获了一致好评。

最为奇葩的是,楚天耀居然还收到了华夏工程院给他颁发的一张先进企业家的奖牌。

如今,这块奖牌就被挂在科研所的大厅里。

而在柳传智看来,这块奖牌就是在活生生的打他的脸。

“是谁把设计中心卖给他们的?”

柳传智怒视了一眼自己的秘书,继续道:“没有我的同意,你们怎么敢这么做?”

秘书一听这话,顿时吓得满头大汗,一脸委屈的说道:

“柳董事长,这事我之前跟您汇报过……”

“汇报过?”

柳传智闻言,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了什么。

而在一旁的副总杨勤,也是脑门一黑,冲着柳传智解释道:“董事长,这事您先别着急,不过就是一家小公司宣传造势罢了,估计就是想请倪广南出山壮壮门面,区区一个设计中心,咱们都不要的玩意儿,能干成什么事?”

听到杨勤这话,柳传智的脸色仍旧不太好看。

让倪广南退出联想集团,这件事已经对他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为此当初他和倪广南还在上头面前争吵不休,最终通过些手段,才将倪广南正式逐出联想集团。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便是因为当初他通过种种证据,证明了自己放弃技工贸路线的可行性。

如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居然要请倪广南出山搞科研所。

这不就是在跟他柳传智反着干吗?

一旦让他们做出点成绩,柳传智这张老脸往哪搁?

“柳董,这家公司我调查过,就是一家套着科技外皮的营销公司罢了,你放心……您担心的事一定不会发生,再说咱们已经跟英特尔达成了合作,明年咱们公司的销量至少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有这份成绩在这里,谁还敢质疑您的决定!”

杨勤是了解柳传智的,此刻这番话出口,倒是让柳传智的表情由阴转晴。

跟英特尔达成合作,拿到了十年的授权,有了这张王牌在手上,联想集团在电脑业务上便可高枕无忧了。

未来,只要提升产量,抢先一步抢占华夏市场,那他柳传智终将会像天下人证明,当初他选择放弃技工贸路线的正确性。

“咱们在港城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一想到这里,柳传智又看向身旁的杨勤问道。

一听这话,杨勤便笑嘻嘻的回答道:“柳董放心,港城那边一切搞定,公司注册一切顺利,接下来的几年咱们只需要通过几次改革,就能不断稀释联想集团内部的股份,然后通过港城独资公司,进行并购操作……”

听得杨勤这话,柳传智的脸色更是狂喜。

他虽是联想集团的一把手,但眼下联想集团不单单从名义,甚至从股权上来说,都不是他柳传智一个人的,这其中绝大部分股权,其实是由中科院以国科控股的方式代持。

然而这部分被代持的股份股权架构并不清晰,实质上是属于员工股居多。

然而整个联想集团的高层员工,又有几人知道这件事。

柳传智心中早有了计划。

最多不过几年时间,他便能成功利用改制的手法,将这部分所谓的员工股,通过改制的方式,转移到自己的名下。

90年代,不单单是柳传智这么干,不少国企在改制中逐渐沦为私企,便也是由此而来的。.qqxsΠéw

这在90年代至千禧年间,倒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上头需要私企的力量发展经济,在粗抓粗放中难免会有疏漏,而柳传智这帮人便趁机通过各种名义正确方式,成功将所谓国企转化为私企。

即便是放在三十年后,知道这件事的人也不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