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你说谁适合来主持合适呢?”李二最终将目光投给了长孙无忌。
“自然是申国公最为合适,再加上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三人的协助,定当不负陛下的嘱托。”长孙无忌早有腹稿在此。
此言一出,众臣都觉得很合理。
主要是申国公的身份在哪里,让人无法反驳。
“然后就是崔氏排第一,李二勃然大怒的景色了吧?”李承乾津津有味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但是并没有一点掺和进去的意思。
看戏就好了,反正皇帝是李二,又不是他,他干嘛操这份心。
他现在最为要紧的事情还是积蓄力量造反。
不过让他好奇的就是他们到底是怎么解决那个争执的问题的。
“很简单,碑文有正反面,各印一家之言就好了。”对于这个问题,长孙无忌回答道。
阿?
这不就是一个问题有两个参考答案吗?
这对于士子真的是好事吗?
李承乾想道。
长孙无忌似乎是看出来了李承乾的疑惑。
“这终究是理念之争,算不得什么,当今天下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长孙无忌说道。
当今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
门阀。
只要门阀不被解决。
他们就会像一个个吸血虫趴在国家的身上吸血,吸到大厦崩塌。
“晓得了。”李承乾点头。
这就是他现在的目的一样,在造反没成功之前,一切的事情都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殿下,司空”魏征不知何时来到了两人的身旁,打断了这两人友善的谈话。
“侍中有何事?”长孙无忌看到打断他享受的魏征有些不满。
“只是想问问殿下关于《氏族志》的看法罢了。”魏征说。
“我坐着看阿?我怎么看?”李承乾觉得莫名其妙。
这种事情是他能掺和的吗?
李二想要的并非某一方势力的独大,而是各方势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如果李承乾在文臣中的人气持续居高不下,那么李泰将无法与之抗衡。
为了保持平衡,李二可能会采取措施提升李泰的地位和能力,以确保双方势均力敌。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便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各方势力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权力的平衡与稳定。
他现在就是按照要姚广孝的建议,低调行事,积蓄力量。
最好是行事鲁莽些,多犯些错误。
李承乾的话让魏征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微臣所收到的,来自太上皇的赏赐,是殿下和太上皇说的吧?”魏征说道。
“陛下知道是我说的,为此我还挨了一顿打。”
李承乾点了点头应了下来:“不过我挨完打以后,父皇也被太上皇在宗祠里面打了一顿。”
李承乾主打的就是报仇不隔夜。
这边挨完打,那边他就去找太上皇去了。
连蘸盐水的皮鞭子他都带去了。
听到李承乾的话,魏征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不光是他,周边的大臣都有些沉默。
太上皇和陛下的家事,你就这么当着陛下的面说出来了,你让我们日后怎么办?
等着被穿小鞋吗?
这要命了呀!太子!
“承乾,以你所见,《氏族志》的编写如何。”李二打破了这个沉默说道。
“《氏族志》的编写,按照儿臣的理解,自然会是皇室第一,外戚第二,可是这就有违了公正的原则,所以儿臣以为大臣会将崔民干排到第一。”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将自已的想法和盘托出。
按照李承乾的理解,排个姓氏而已,这东西又影响不了什么。
只是不将皇室排第一,他不是很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是夸他们有风骨呢?
还是说,他们更想舔那些世家呢?
反正李承乾是看不上那些世家的。
他深知这些世家大族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腐朽不堪,他们凭借着家族的底蕴和人脉,垄断了官场和学术领域,
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而且这些世家大族往往自私自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只想着维护自已的特权和地位。
所以李承乾决定不再依靠这些世家大族来治理国家,而是要培养自已的班底。
反正有系统在,他的目标就是多活些时日,多抽些文臣武将出来。
不管怎么样,他都得活到抽出武侯的时候吧?
虽然赌博不好,但是这个值得李承乾去赌。
他也想让武侯作为大一统王朝的丞相,让他体验一把“复兴汉室”的感觉。
“博陵崔氏排第一吗?”
李二抱着兕子,脑海中在过着这种想法。
以李二的智慧,只要思路打开,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只是他觉得,在他的暗示之下,他们真的会将崔氏排在第一位吗?
就一点不考虑当朝皇帝的想法吗?
...........
...........
“你说我们编纂一部《括地志》如何?上次父皇来我府上,我明显的察觉到到父皇很喜欢我对地理方面的研究。”
李泰和房遗爱商量道。
上次李二去李泰府上,在房遗爱提前的指导下,李泰说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李二的心坎上。
这让李二对李泰的喜爱更加的明显了。
房遗爱听了李泰的话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想法。
然而,他也提醒道:“臣以为殿下的想法是对的,但编纂《括地志》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它的工程量实在太过庞大,绝非一两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因此,请殿下务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李泰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道:“无妨,只要我奏请父皇,得到他的支持与认可,便已足够。
况且,编纂这部书所需的时间越久,反而更能彰显我的用心和专注,证明我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吸引更多有才华、有学识的人士前来投靠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