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服侍李承乾的钱平嘱咐几个太监将东西收拾好以后,便快步跟上了离开的李承乾。
“钱平,派人去刑部的大牢准备接受这次抓来的僧人,将他们丢给商队。”
李承乾吩咐道:“让我们的商队将这些和尚丢到高句丽、新罗、百济那里采参去。”
“那里的冬天,让他们呆上几年,肯定就心静如水了。”
东宫的商队,可是有几艘大船定期从琅琊港到高句丽、新罗、百济那里去的。
这些大船,都是来自于那些商人的投靠,属于是李承乾用东宫的招牌换来的。
可以说李承乾的商队基本都是空手套白狼套出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让沈一石另立门户,因为东宫实际上对商队的掌控力度,是真的不行。
等到沈一石的商队成熟了,东宫商队就会解散。
“采参人每年都会死掉一批人,年年这么搞,邢徒都不够用了,倒不如将这些僧人废物利用一下。”
长安城附近的寺庙加起来,这些僧尼可是有近万人。
虽然这次涉案的不多,但是也有个两三千的劳动力。
要是全都杀了,有些太浪费了。
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让他们去高句丽采参,他们会觉得还不如死了。
“诺。”钱平咽下一口口水。
他作为东宫的宦官首领,有时候也会经手一些商队的情报。
东宫的商队从各地的大牢里面提取了多少的死刑犯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可就是这么多的刑徒都不够用的...
采参的死亡率,可想而知。
太极宫。
从玄武门下来的萧瑀直奔李二所在的位置。
“太子究竟想要干什么?我记得他之前信誓旦旦地说要派人护送那些僧人前往西方,以弘扬我大唐的佛法,怎的如今却做起了这般杀人的勾当?”李二满脸狐疑地从萧瑀手中接过那份奏章。
只见萧瑀微微躬身,轻声言道:“陛下还是先看一看这几日民部初步估算出来的数据吧。”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二的神色,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话语应当如何措辞。
李二皱起眉头,翻开账簿仔细阅览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面色愈发凝重:“民部预估仅河北道一地便可令十二万六千多名僧尼还俗,并能没收上等田产数百万顷?还有数量难以估量的金银财宝?”
他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向萧瑀,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这佛家竟然如此富有?”
萧瑀迎着李二的目光,缓缓开口说道:“陛下,想我大唐天下,虽然自平定以来不过承平了短短十年而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臣的姐姐,也就是大业帝的皇后是信佛的,而且前朝两代帝皇皆崇尚佛教。
这导致前朝的佛教发展是很快的,等到前朝末年那场大动乱之中,不知有多少百姓为了躲避战火,纷纷投身于这些寺庙的庇护之下。
待到天下重归太平之后,陛下您更是屡次颁旨新建诸多寺庙。”
“这也导致这十年来,佛门的发展有些太快了。”
饶是萧瑀这么一个信佛的,也是有些震惊于我佛的富裕。
“可我又不信佛,这些家伙怎么能在贞观摄取这么多的财富?”李二的手都不自觉的攥紧了。
他要是早知道这些寺庙这么有钱,早就将他们抄家了。
这么多田亩,这么多人口,这要归于朝廷,大唐人口的恢复速度还能更快。
“这就要归功于我们当初实行的分田制了。”
萧瑀说道“寺院以每人三十亩土地领受国家公田,又被特许不交赋税,不服徭役兵役,这才十年啊,不知道等太子即位以后,佛门能够兴盛到什么地步。”
“这些寺庙不服徭役,不缴赋税,还有田亩佃户和当地豪强的赞助,甚至他们还有培养武僧的习惯。”
“您虽然不信佛,可是皇后信佛啊,太子仁孝纯深,为了皇后的身体健康,也时常前往寺庙礼佛,这就导致了那些人的误判。”
“所以太子对此十分的忧虑,他怕....”
萧瑀察觉到李二的脸色难堪到了极点,顿时闭口不语。
“真是好啊,这些人享受着大唐百姓的供奉,既不交赋税,又不服徭役兵役,这明明就是趴在朝廷身上的一个硕大的吸血虫。”
李二这才知道为什么自已觉得朝廷的日子越来越艰难。
明明自已和大臣都这么努力的治国了,明明自已都这么节俭了。
原来是有人替他享受了啊。
“那就只有杀了。”
李二的声音无比的冰冷:“就当是寻常百姓家里养着的过年猪了,如今主人家日子过得不好,自然要宰掉换钱了。”
萧瑀只觉得这俩人不愧是父子俩,真的是百无禁忌。
明明去年年末的时候,还说今年要少造杀戮来着,没想到...这才年头就开始了。
难不成贞观十年也要从年头杀到年尾不成?
不过你别说,这日子倒是越开杀戒越好过了...
至少从百姓的角度看,是这样的。
......................
.......................
“贞观十年初,长安城外观音禅院勾结朝廷大员意图谋反,帝闻之,怒甚,下令诛之。”-《隋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