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说都会发生,但是主动交上去和你私藏的人口告发你...
那待遇...
可就是两码事。
不过他们的事情终究是个人生死的小事,在长安,有另外一件事情正在被讨论着。
长安。
两仪殿。
“陛下,侯尚书求援的奏章已经送到兵部了。”房玄龄开口说道:“虽然粮草还够,但是军械消耗过大,已经有些不足了。”
“不过从战果上来看,还算可以接受,我军连续占领了平壤的建安、平郭数座城池。”
“并在建安、积利、大行一线建立了防线,不过在面对不断增援过来的高句丽军队,侯尚书带去的军队已经有些吃力了。”
一万唐军与三万辅兵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数字。
当正规军在战斗中不幸阵亡时,便能够从数量庞大的辅军中挑选出合适人选加以补充。
而这些辅军成员呢,则可通过河北道持续不断地招募得到补充。
尽管拥有着河北道这样坚实后盾的有力支持,使得一万精锐唐军加上三万辅兵得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兵源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形势就会一直对侯君集有利。
诚然,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战事进展,他手中掌控的精锐唐军或许会逐渐增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句丽方面同样也有着类似的补充机制,他们同样能够从本国各地调集兵力投入战场。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唐军还是高句丽军队,在长时间作战过程中所消耗的军械和粮食都不可能无中生有、自行增多。
甲胄这类装备相对而言还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循环再利用,可像箭矢和各类兵器等则不然,它们在频繁使用后极易出现损坏甚至报废的情况。
长此以往下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军需物资供应,那么无论哪一方都可能面临因资源匮乏而导致战斗力下降乃至最终失败的困境。
“很好,侯君集此次作战的首尾我都看过了,他这一战,打的很漂亮。”李二很满意侯君集的军事行动:“不仅连夺了那么多城池,还就地建立了防线阻挡住了高句丽军队的反扑。”
“只是...”
“现在朝廷还有哪里的军队可以支持侯君集?”
“回禀陛下,现在正值春耕季节,兵部预计估算,要到四月以后,才能有成建制的府兵经过征兆援助侯君集。”于谦回道。
侯君集这个兵部尚书出征了,兵部的事情就交给于谦这个兵部侍郎了:“而且臣也不建议这个时候征兆府兵,因为要是耽误了今年的春耕,等到年末,朝廷面对的压力就会更大。”
“于侍郎说的对。”民部尚书萧瑀也出列回道:“去年的秋粮虽然都已入库,但是还不足以支撑一起大规模的战争。”
“尤其是关内道现在正在发疫,不少地方都因此耽误了春耕,民部还要留存足够的粮草以应对今年可能发生的灾害。”
兵部说没兵,民部说没钱。
真是绝配。
“那总能就这么任由侯君集在前面扛着吧?”
李二在心中思索着办法。
虽然他是皇帝,他也没法子变出足够的钱粮出来。
“如此一来,朝廷竟无可用之兵?”
李二看着陷入沉默的朝臣也是有些无奈。
这种事情也不是拍个脑袋想个智谋便能解决的。
这是实打实的物理问题。
“有。”于谦略微思索后抬头回道:“东宫六率还可以动用。”
“东宫六率?”
众朝臣纷纷对视一眼。
不是他们瞧不起东宫六率,而是东宫六率本就是一个空架子。
民部每年拨给东宫六率的钱粮本就是少得可怜,除了有一些勋贵子弟在其中充个样子以外,并没有什么能战的兵马。
毕竟...
谁会想着让太子手下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呢?
皇帝脖子不发凉吗?
“东宫六率不是有一率的军队驻扎在陇右道吗?”岑文本面带困惑的说道:“剩下的五率军队中,可有战力能够媲美那支驻扎在陇右道军队的?”
“要是没有足够的战力,除了空耗粮草以外,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吧?”
从长安送万余辅军到高句丽前线去,那还不如让侯君集就地再征召一些呢?
大不了轮流放回去春耕。
因为天气的原因,南北耕种的时间本就不一致,只要操作得当,就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众朝臣纷纷点头。
这也符合他们的想法。
陇右道那支东宫的军队有战力他们是承认的。
但是剩下五率还能有媲美白袍军的军队吗?
要是东宫六率战力这么卓绝,那就应该将办法推行到整个大唐啊1
毕竟花费这么少的钱粮,却能培养出近五万精锐军队出来。
这合乎周礼吗?
“太子,东宫六率归你掌管,你说呢?”李二将看着朝臣的目光收回,随后投注到李承乾的身上。
他对东宫的战力心中有着大致的估算。
按照东宫商队的盐税便可以得知东宫大概能够养一万到一万五左右的部曲。
这还是按照府兵制的那种算法。
要是脱产的职业军队,那就只能养三千左右。
这也是李二为什么会放心的缘故。
府兵制的动静太大了,只要东宫想要做什么,就必须征召这些在家务农的府兵。
但是人多口杂,事情必然泄露。
要是人数少了。
李二很有自信让他们翻不出什么风浪出来。
魏王那次都攻进玄武门了,不还是被他带着不过千余的宫中禁军硬生生的打穿了?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李二对于自已的军事能力可是相当自信的。
“我说?”李承乾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东宫六率虽然定额是一率七千五百人,可是民部往年只按照了辅兵的标准给东宫发放了两率的钱粮。”
“去年我巡视陇右道的时候,因为陇右道军事力量不足,我就将一率军队留下了。”
“虽然钱粮由陇右道承担了,可是兵部并没有给我补充兵源,如此仓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