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豪绅胥吏

当喝了第三碗黄连汤之后,杨伟的舌头彻底麻木了。但是他的小弟却没有任何抬头的迹象……

我……尼玛,坑爹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小弟你就不能重振雄风?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刚刚能行,现在又不能行?

排除黄连汤之后……就还剩下的是……方梦竹?

她又有什么特殊……她是属于那种巾帼不让须眉,偏向男孩的性格……不会吧……难道我以后都只能喜欢这种带着英气的女孩?

杨伟坐在御书房之中思考着,当他喝了三碗黄连汤都还是不行时,他便离开了曲台宫。毕竟作为一个要脸面的老舍佩,怎么好意思在女人面前说不行?哎,自己的脸都被小弟丢完了……

“陛下,大司马已经到宫殿外了。”青衣太监小圆躬身说道。

“叫他进来吧。”杨伟理了理思绪,把自己小弟的问题先放到了一边,先准备解决家国大事。

“微臣叩见……”

“大司马不必多礼,还请先坐。”杨伟直接打断了大司马的问安,随后转头看向太监们:“你们都先下去,把门带上。”

不一会儿,太监宫女们便都退了出去,御书房中就只剩下杨伟和大司马两个人。

“司马,朕这次找你前来,是想和你商讨一下汉中之灾的解决方案。”杨伟没有客套,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汉中之灾,臣以为不必理会便好。”大司马斟酌着,犹豫着说道。

“为何?”杨伟皱着眉头,看着大司马,他满心疑惑……他真的是忠臣么?

“陛下,首先这次旱灾不只是汉中受灾,而是剑南、山南、黔中三道受灾,涉及的州府有一百余,涉及的家户三百万有余,涉及的人口两千万有余。所涉及地域广,人口众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才能赈灾。”

“其次,此次灾情并不严重。汉中一亩也能收成四百余斤粮食,并不会出现路有饿殍或者是百姓会饿死的情况。”

“第三,就是国库空虚,没有多余的银钱来赈灾。”

“不会出现饿死百姓的情况?那怎么有人喊冤喊到后宫之中,还叫朕给汉中人民一条生路?”杨伟皱着眉,看着大司马。

“嗯……这……”大司马皱着眉,纠结着。

“司马,有事但说无妨,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话出你口,入我耳,不再传三人。”杨伟站了起来,走到了司马的身前,扶住他的肩膀:“朕欲再兴永朝,司马可愿助我?”

“陛下,这当是豪绅胥吏之祸。”大司马深吸了口气,手握紧了又松开,最后平静的看着杨伟:“这也是我不愿陛下拨钱赈灾的原因,若此次拨钱去汉中,能有一成入百姓之口,便已经是大幸!”

“胥吏豪绅竟然为祸至此?”

“此也是我永朝衰落之因!”

“那若是免了汉中的赋税呢?”杨伟突然想到了那个女孩所说的缴税之后才没有吃的,所以便直接问道。

“不会有一点效果!”大司马叹息道:“陛下可知我朝税制?”

“不太明了。”杨伟吹着牛皮,其实他一点也不懂。

“现今我朝用的是唐朝的两税制,即春秋两季,按地收税。每两亩地取粮一百斤。”

“臣青年之时去过汉中,那里的地,大部分都归于豪绅之手。百姓只是从豪绅手中租地来种。有些豪绅定的税收是取收成的一半,而有的豪绅怕麻烦,便规定了一个数额,大概是平时之年收成的一半,应该是每亩地收取三百斤粮食。”

“而朝廷收税都是去豪绅家收,而不会到百姓之家。所以朝廷免税,也只会是给豪绅免税,无法给百姓免税。并且朝廷的赋税并不重,重的是豪绅收租。”

“每亩收三百斤粮,今年一亩才产四百斤粮。百姓交了租金,每亩地只能剩一百斤粮……平时一亩地能剩三百斤,现在一亩地只能剩下一百斤,我还以为是减产三分之一,听司马这样说,那这可是减产到只剩三分之一!怎么可能够得着吃?”杨伟被司马的话震撼到了,他没想到,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许多许多:“大司马还请教我?”

“陛下,此时汉中之患实则为胥吏豪绅之祸。只要能整治胥吏,使吏治清明,豪绅不敢再兼并土地,此祸自解开。而要整顿吏治,便先需整顿朝堂,使朝堂上下一心,令出禁止,才可震慑胥吏。所以当下,陛下应做之事,应该是先整顿朝堂,使朝堂上下一心,方才为正道。”司马突然站了起来,躬身谏言。

“整顿朝堂要多久?”

“快则三五年便可,慢则需要七八年。朝中之事纷乱复杂,所涉及也颇为广泛,陛下不可心急,当徐徐图之。正如陇右道之窦自建,朝廷只需断其钱银,最多不过三五年,其必兵顿人乏,到时候陛下想揉捏他,便如揉捏掌中之物。”

“我等得了,汉中的百姓等得了么?”杨伟却是突然一笑:“他们能熬过这个冬天么?”

“陛下朝廷革新,总是需要牺牲……”大司马上前一步,急声说道。

“大司马,你看到的是从上而下的朝廷之革新。”杨伟走回了书桌之前,右手提起了毛笔:“而朕看到的,却是自下而上的百姓之革新。”

“若今朝,朕对汉中之灾不闻不问,那汉中之民如何看朕,如何看朝廷?天下之民又如何看朕,如何看朝廷?”杨伟的右手一直停在半空中,他突然想起,自己不会毛笔字。

“失了民心,朝廷还拿什么御天下?百姓皆说永朝昏聩,百姓皆愿永朝崩塌……永朝还能存乎?君者舟也,水者人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司马所说之难无非两点,一是:永朝没钱。二是:担心胥吏劫扣。”

“钱银之事,朕已有办法。至于胥吏劫扣,朕想巡视汉中,司马可愿相随?”杨伟直接把毛笔杵了下去,写下了‘汉中’两个字:“永朝再兴,当由此开始!”

大司马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敢不随乎?”

“那出巡之事,便劳烦司马安排了。”杨伟把分了叉的毛笔丢在了砚台之上:“还有,司马,人员尽量精简,别安排太多随行人员,毕竟咱们永朝可穷着呢!”

“微臣遵旨!”大司马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护卫将军应该安排谁?”

“司马有何建议?”

“微臣素来听闻虎贲军将军方和正为人忠正勇武,想来可当此任务。”

姓方……你会是另一个忠臣么?

“陛下,随行人员安排多少?”

“大司马看着办就好,只有一点要求: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花费银子。”杨伟笑看着大司马:“朕可是只准备了十万两纹银,用超了可是需要司马自掏腰包哦!”

“微臣……遵旨。”大司马苦笑着拜了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