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收购报业

何逑辰眉梢一挑,“父亲说的在理,这事我明白怎么做。”

罗绮文也笑道:“家族产业你要考虑,自己的终生大事也要仔细着,我听说你在伦敦可没少……”

“咳咳咳,行了母亲,我先去休息。”何逑辰咳嗽两声,随即跑路。

……

办公室里聚集着数人,休息几天后,何逑辰已将《工商日报》的经营状态了解清楚。

“刊社完全是按照以往的固有模式经营,依靠老用户群体带动销量,在激烈竞争中确实有销量滑落的情况。”何逑辰说了一句。

在办公桌旁边的年轻人丁晔说道:“逑辰,目前香江较大的刊社机构有金庸创办的《明报》,华人胡文虎创办的《星岛日报》,以及马家兄弟的《东方日报》。”

何逑辰又看了看面相老成的宋哲嗣,对方会意:“逑辰,在这几家刊社中,《星岛日报》势力最大,不仅在香江,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创办,胡仙于1954年接管其父胡文虎创办的星系报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丁晔和宋哲嗣等人是何世礼特意指派的人手,一方面是负责何逑辰的安全,毕竟香江不同伦敦,市井之间并不太平。

二则是何逑辰刚接手家族产业,没有人手帮忙,办事不便,遂安排丁晔、宋哲嗣这两位家族培养的人才作为帮手。

这些人比何逑辰年长几岁,都是出自台省武官学院,按照基层军官培养的人才,有擅文职,有擅军事,各不尽同,因为台省也用不着打仗,所以便入职企业工作。

何逑辰让他们收集香江各大刊社的情况,办事能力值得肯定。

“看来报社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何逑辰坐在椅子上感叹一句。

宋哲嗣想了想,“是否想想其他办法?比如发行副刊之类的,以提升受众,《明报》就是这样做的,以前金庸先生写的小说在副刊连载,很受欢迎。”

谈到《明报》,何逑辰顿时眼前一亮:“按照我的意思,一口气收购星系报业公司肯定不现实,因为人家胡仙暂时也不缺钱,要再等等,所以目前比较好接触的就是金庸的《明报》。”

何逑辰想要跟金庸谈谈收购事宜。

丁晔立马就会意:“那就招呼一声,先让人将拜帖送上,等待对方回复,再约时间细聊。”

何逑辰点头:“那就这么定下,我们跟金庸先生谈谈合作的事情。”

做出安排后,众人从办公室各自散开,开始忙碌起来。

……

《明报》刊社总部。

胡菊人拿着一封要邀请函放在金庸案头。

正在奋笔疾书得金庸茫然地抬起头,扶了扶眼镜:“老胡,怎么回事,这份邀请函谁送来的?”

“何家的标志都看不清楚吗?里面说何家那位小公子想跟你谈谈关于报刊的事情。”胡菊人脸色古古怪地说道。

金庸眼里闪过一抹疑惑,拿起邀请函细看一遍:“何家的标志我当然认识,但这种世家跟我们从无接触,怎么会忽然发来拜帖?”

两人满腹惊疑,《明报》在香江也算大刊社,金庸本人在社论圈也是知名大V,但跟何家这种世家的影响力比起来还是差得远,现在何家发来拜帖约见自己,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两人想了半天没有结果,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好是坏,胡菊人本想借口推辞,但金庸心里决定还是接受邀请:“何家那位小公子发来拜帖,说不定是好事,如果《明报》能借住何家的影响力推动发展,那就再好不过。”

胡菊人拗不过老友,只得回帖答应约见。

……

到了双方会见的时间后,胡菊人跟金庸在一家咖啡厅会客,首先看到的是宋哲嗣,何逑辰玩了一小会二儿才到。

何逑辰混血面容在这个时代可谓自带贵气,让金庸看到后不由得眼前一亮:“何公子真是一表人材,见到你的第一眼,我笔下的角色仿佛活了过来。”

何逑辰跟对方握握手,闻言后笑道:“查先生太客气,你是文坛社论名家,香江大把人抢着做书中主角。”

双方寒暄一番,互相有了基本了解,很快有侍应生端来咖啡。

端着咖啡抿了一口,何逑辰很自然地将话题转变:“查先生,今天约你们来是有一件事情想商量。”

“何家创办的《工商日报》跟你们创立的《明报》都属社论同行,我对查先生办报的理念和经营报社的能力很是钦佩,便想将这两份社刊联营举办,由查先生担任负责人,你们觉得如何?”

“联营举办?何公子的意思是想收购《明报》社刊,还是说有其他想法?”

联营的意思就是合作,互相关联,共同经营,早期英资财团在香江大多都是联营举办洋行。

胡菊人而言后眼前一亮,“《工商日报》是超大型刊社,如果联营的话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金庸很聪明,一下子就听出弦外之音:“何公子将我们约出来可不是谈联营,恐怕是想要控股《明报》刊社,亦或是有其他什么想法?”

何逑辰笑着看了金庸一眼,“查先生,近几年《明报》在社论方面屡出惊人之语,我们很看好这家刊社的前途,所以想注资进入,将《工商日报》与《明报》合成一家,进行适当改组,形成一家更大规模的报业集团。”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