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都护府之策(四千字求订阅)

单进面露讶然之色,眼中带着好奇看着杨林,等待着他的下文。

而杨林略做回忆,便是继续说道:

“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是开皇三年,天下尚未一统,突厥屡次犯境,陛下便是派遣重兵,北击突厥。

刚开始时,我大隋是连战连捷,打得突厥接连败退。也就是这时候,沙图射横空出世,给我大隋造成不小阻碍。

沙图射年纪轻轻,便是天生神力,靠着他这根铁门栓,军中竟无一人是他对手。

后面,还是商议用计,将之引入陷阱之中,本王等大将十余人齐上,将之打得重伤逃走,方才击溃突厥。”

单进闻言恍然,能够在隋唐出头的猛将,基本上是天赋异禀之辈。

武艺可以依靠努力提升,但到了上限,没有天赋亦是枉然。

至于力量,那就更不用说了。

完全就是天注定。

而沙图射这般勇猛,有过如此惊人的战绩,亦在情理之中。

同时,这也提醒了单进。

就算李元霸尚未登场,他现在的实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正如四明山大战。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单打独斗完全不是宇文成都对手,但三人联手,却能与宇文成都分庭抗礼。

虽然三人最后还是输了,却消耗了宇文成都大部分力量。这时候,裴元庆上去补上一锤,就把宇文成都打吐血了。

换句话说,宇文成都这等级别的猛将虽然厉害,却仍旧属于凡人的范畴,只要人够多,一样能将之击败。

而单进,虽然在[武痴]词条加成下,可以保持力量无穷。但面对多人围攻,如果不慎受伤,必然导致战力下降。

只有达到李元霸这等程度,才能真的无惧无畏。

在单进思索之际,前方杨林继续说道:

“也正是当初那一战,打得突厥溃败,人心散乱,最终分为东西突厥。想不到二十年过去,达头这厮竟能将之一统。

也幸好,本王早有准备,将你留在中军,否则面对沙图射领兵突袭,本王身边这些人,怕是招架不住。”

讲到后面,杨林面露唏嘘之色,他考虑到突厥一方会派人突袭,却不曾想到来的会是沙图射。

原本在他看来,二十年过去,以突厥的平均年龄,沙图射就算没死,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想不到仍旧如此勇猛。

同时,单进也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竟然以一人之力,硬生生将沙图射给诛杀了,这可是妥妥大功一件。

甚至称得上此战首功。

单进听得杨林称赞,倒也没有过分谦虚。除非宇文成都在此,否则军中确实无人能够挡得住沙图射了。

在这隋唐世界,个人武力虽然做不到翻山倒海,但以一人之势冲破万军却不在话下,十八杰前七都有这样的本事。

正在这时,杨林好似想到什么,脸上露出微笑,说道:

“单进,你方才说沙图射挨了你铁锏,却跟没事人一样,恐怕未必。”

说着,杨林上前一步,来到沙图射庞大身躯旁,伸手猛然一扯,便是将他身上穿着的铁甲扯到一边,露出其中血肉。

这时候,单进才真切看到,沙图射并不是没有受伤。

只是在受伤之后,硬生生撑住了。

单进力量何等惊人,哪怕隔了一层铁甲,亦是血肉模糊,皮开肉绽。

看到这里,单进不禁松了口气,要是沙图射一点事都没有,那他也太自闭了。

当即笑着道:

“原来如此,多谢王爷解惑。”

——

达头可汗领兵逃离战场,显得颇为狼狈。

一路逃出上百里,见后方没有隋军身影,达头可汗才稍微松了口气。

此刻的达头可汗,脸色微微发白,面露颓然之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胜券在握的一战,竟会落得这般局面。

沙图射的实力,他再清楚不过,若非当年中了隋军的奸计,被多名隋将围攻,便是无敌的存在。

怎么二十年过去了,沙图射再度出场,非但没有大显神威,反而陨落在隋将手中,当真令人难以接受。

虽然心有不甘,但战败已经成为现实,达头可汗亦是无法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隋军步步紧逼,他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扭转局面。

看了眼身后,跟上来的都是他的亲信,其他突厥将士,在混乱之中,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稍微喘了口气,达头可汗下了马休息,众人也都凑上前来。

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达头可汗叹息道:

“你们都是本汗的亲信,如今与隋军征战不利,你们现在有什么办法,不妨说来听听。”

众人面面相觑,今日这场大战令他们心有余悸。上次大隋与突厥全面开战,还是二十年前,那些士卒都已经成为老人。

所以,如今跟随达头可汗征战的士卒,都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败。

在北漠之中,西域之地,他们到处征战,所向披靡。怎么如今面对隋军,却一下反过来了,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正想着,忽然一道声音向前而来,达头可汗一看,这是他的儿子莫贺咄,便是有些好奇的问道:

“莫贺咄,你有什么办法吗?”

莫贺咄连忙答道:

“父汗,我觉得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分散作战了,隋军明显有备而来,他们的实力不会比我们突厥更弱。

只有把剩下两路兵马调过来,借助草原的优势,和隋军周旋作战。

他们长途跋涉,粮草不济,如果拖延下去,赢的肯定是我们。”

听着莫贺咄侃侃而谈,原本微微皱眉的达头可汗,顿时眼前一亮道:

“莫贺咄,这真是个好办法,不愧是本汗的儿子。那就这样办,让人传信给阿波、贪汗他们,领兵与本汗到王帐汇合。

另外,再从铁勒十五部抽调援军,只要打赢了这场战,本汗不会少了他们的好处。”

莫贺咄连忙答应下来,接着派出使者,前往各地传达命令。

——

定襄城北方,大战已经结束。

杨林没有着急追击,而是令大军原地休整一晚,明日继续追击北上。

北漠广阔,如果达头可汗一心想跑,就算他们穷追不舍,也没那么容易追上。

倒不如先行休整,恢复士卒体力。

这场战斗,虽说隋军大获全胜,但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长时间激战,士卒疲惫不已,战力削弱不少。

中军大帐中。

杨林正在奋笔疾书,而单进就在旁边看着,略显好奇道:

“王爷这是给越王、北平王写信?”

听得单进之言,杨林点头道:

“不错,从今日战况来看,我们所面对的,才是突厥真正主力。如今达头可汗已败,自然要传信于东西二路兵马。

接下来,对达头可汗呈包围之势,他与我大隋为敌,想走可没有这么简单。”

杨林说得很详细,他将单进留在身边,本就有提拔之意。面对单进疑惑,他也乐得指点一番。

单进若有所思,道:

“那此战我大隋的真正目标,就是拿下达头可汗?”

杨林微微颔首道:

“不错,突厥位于北漠,其土地不便治理,若是强行将之占据,反而得不偿失,需要耗费巨大代价维持稳定。

但只要解决了达头可汗,便可在突厥之地扶持新的可汗,如此便可维持边境数十年安稳了。”

等杨林说完,单进亦是明白过来。

以当今大隋的国力,其实和后世大唐一样,也有能力覆灭突厥。

只不过,突厥的土地对于中原来说,还是太过鸡肋了。正因如此,朝廷并没有将这些土地占为己有的想法。

只是为了边境稳定,会扶持更加亲隋的代理人,来掌控北漠之地。

这样的选择,虽然并不长远,往往在代理人离世之后,北漠又会陷入新的动乱,导致波及边境之地。

但毫无疑问,一个合适的选择,最起码可以保证边境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安稳。

相较于一个王朝也就二三百年的历史来说,已经不算短了。

不过,在单进印象之中,似乎到后世大唐,对羁縻地区的控制手段,已经从扶持代理人,逐渐演变成都护府制度。

虽然都护府的疆域一直在变化,动乱也时有发生,但对于身处内地的百姓来说,日子无疑是安稳许多。

只要朝廷实力足够强大,便能对外族形成有效掌控。不至于外族每次权力更替,都需要大费周章。

短暂思索之后,单进终究还是说道:

“王爷,末将听说过一句话,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我们覆灭达头可汗,扶持一名新的可汗,掌控突厥。

但他终究是突厥人,而不是我大隋子民,其心中所想,必然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摆脱朝廷的控制。”

杨林闻言,顿时面露诧异之色,有些惊讶的看向单进,说道:

“你说的没错,本王也明白这些道理,但不扶持新的可汗,想要真正掌控北漠,对于我大隋来说,实在得不偿失。”

讲到这里,杨林亦是有几分无奈,北漠之地太过辽阔,环境太过恶劣,且不说无法耕作,就连放牧都不容易。

如果想要统治这块土地,大隋非但不能获得什么,反而要不断输血,如此得不偿失的生意,自然没人愿意做。

倒不如扶持代理人,每年给点好处,便能维持边境平稳,何乐而不为呢?

单进沉默了一下,说道:

“末将倒是有个想法,其实朝廷无需直接掌控北漠,可以效仿昔日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在北漠建立都护府。

将北漠各个部族的酋长、首领任命为土官,让他们自行治理。

而朝廷派遣一支精锐,镇守都护府,联合亲隋部落,削弱反隋部落。既可稳定局势,也能防止某个部落坐大……”

就这样,单进将自己知道的都护府信息,坦然告知杨林。

对于他来说,这个制度最大的意义,便是稳定边疆,可以让百姓免受其害。

但要说对未来有什么影响,那倒未必。

毕竟,大隋之所以二世而亡,真正的原因便是杨广耗尽民力。大兴土木,大动干戈,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得不反。

如此天下皆反的局面,杨广再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如果因为他这个建议,能够让边境百姓多安定几年,无疑是一件好事。

刚开始时,杨林还不以为意,但等单进越发深入,杨林脸色微变。

虽然杨林不是文官,但他身为大隋靠山王,眼界何等宽阔?

他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很重要,对于大隋来说意义重大。

如今大隋北伐突厥,已经获得首战胜利。但对于日后如何治理,仍旧是老一套,没有太多变化。

扶持一个新可汗,边境或许能够安稳十几年。但若执行单进说的都护府制度,那就是百年大计了。

杨林对朝廷忠心耿耿,将大隋的利益看得极重。此刻心中已是蠢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将这个消息告知杨坚。

脑海中思绪涌动,过了好一会,杨林终于回过神来,略显急切的说道:

“好,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样的本事,这都护府之策值得一试,本王这就起草一份急报,令人送往大兴城。

若是陛下召集群臣议定,要在北漠付诸实施,你又是大功一件啊!”

杨林笑容满面,欣喜之色溢于言表,他是真的很开心。

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到这个制度的出现,很可能改变北漠局势,让大隋边境安稳,能够免受外族之祸。

另一方面,也是单进展现出的才华,让杨林颇为惊喜。想不到这小子非但实力惊人,还文武双全,是个搞政务的好手。

这一刻,杨林在单进身上看见了希望。

有如此栋梁之臣,日后大隋必然蒸蒸日上,成就不世功业。

说着,杨林又拉住单进,笑道:

“难怪你小子当初不愿认本王为父,以你这般能力,本王相信,日后定能靠自己封王,成为我大隋的中流砥柱。”

单进听得想挠头,虽然杨林对他寄予厚望,但他可不想跟杨广一起死。

他提出建议,并非为了大隋,而是为了边境百姓,仅此而已。

不过在杨林面前,单进谦逊的答道:

“这都是末将胡乱之言,王爷谬赞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