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不尽人意,非但没把人救出来,反而赔上了冬梅和整个云阳县的情报网。为了避免更多损失,只好忍痛关闭了许多情报部门旗下的生意。
百骑尉一看天风酒楼归陈乾,自然也就猜得出其他商行背后的甘州影子。
吴兴川能逃过一劫,多亏陈乾的智囊团够专业,应急方案一套套的。冬梅擅自行动,给了吴兴川预警的信号。
冬梅信郭欣,吴兴川可不信。冬梅一旦暴露,郭欣怎会不派人盯梢?身为老江湖,吴兴川在冬梅刚走,就吩咐手下准备撤退。
说时迟那时快,门外警铃大作,御林军如潮水般围住了天风酒楼。
吴兴川即刻启动紧急预案,全员火速撤离。肖天车发现的那条秘道,其实是故意留的诱饵,专为迷惑敌人设计。秘道哪能随随便便就被找到,这正是它的妙处所在。
严超果然中计,指挥人马钻进秘道追击,可酒楼的人早就从别的出口溜之大吉了。
吴兴川一边派人飞驰长安给徐文报信,一边通知云阳的线人赶紧转移,远离是非之地。
严超哪跟得上这节奏,只能吃灰。等他们赶到长安,想抓天业酒楼的老板柳知业时,人早已没了踪影,连造车界的两大佬杨道临和陈友谅也不见了。
两个车厂被孟家的亲戚低价接手,正得意洋洋,转头就被查封。徐文和吴兴川这一系列操作,让百骑尉扑了个空。
陈乾这波操作,外人看不懂,虽说没救出所有人,但陈乾本人并没吃亏,反倒是皇帝陛下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陈乾在御书房里,并非为这些事烦恼。除了狄义正的失手让他惋惜,其他人他并不熟悉,谈不上遗憾。
真正触动他的,一是冬梅的牺牲,二是他意识到那个暗中的对手正着手清除所有能人异士,他救人,那人就搞破坏,让陈乾的计划落空,狄义正等人也因此丧命。
陈乾越想脑袋越成一团浆糊。身边有眼线,皇上那儿也溜进了内鬼,青岚就是那伙人的棋子,这事儿板上钉钉。可转念一想,又觉不对劲。
青岚掌权晚,那之前呢?谁能那么早摸清皇上的心思?甚至皇后时期就开始了?
要说对皇后那时的皇上就门儿清,连她下一步棋怎么走都门儿清的人,普天之下,除了自己这个穿越客,还有谁?毕竟自己对“未来”了如指掌嘛。
这念头一闪,陈乾心头猛地一揪,像是触电般,眼神里忽地精光一闪。但那光亮转瞬即逝,他又恢复了平静。心里有了数,就不纠结为啥了,得琢磨咋办。
这次,陈乾不再六神无主,眼神反倒越来越亮堂起来。
手中的钢笔也不再随意涂鸦。在大明朝,毛笔多是老古董和书法迷的专属,虽说漂亮的手写体人人爱,可日常生活、办公时,这钢笔,虽显笨拙,却成了新宠。
它因简便、实用、省纸、便携,问世时还被唤作“陈大人笔”,引得文化圈一阵骚动。
陈乾不得不感慨,华夏人原创或许不顶尖,但在模仿和改良上绝对首屈一指。
没多久,各式各样的钢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专利保护形同虚设,商家们最头疼的是,陈大人压根不管这茬儿。
果不其然,最先搞到技术的赚得盆满钵满,紧接着,大规模生产铺天盖地而来,大小工厂遍地开花,竞争愈发激烈,要想立足,唯有提升品质,打造自家品牌。
越想越深入,陈乾愈发确定自己的判断没错。这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推翻旧方案,另谋新策略。
这回陈乾算是彻底整明白了,历史的剧本已经彻底改头换面。狄义正原是病逝于床榻,如今却成了被刺杀的命运。
白芷月本该陪伴皇上直到最后,倒在夏隆基手下,安华公主也是那时候一同离世的,可如今俩人都好端端地在他眼皮子底下,安华还被他加封了个“长”字,成了安华长公主。
悦灵的点子,薛兆听了进去,辞了工业局的差事,开起了工厂。
当然,这厂子的产品线是陈乾免费奉送的创意,谁叫她是皇帝的亲妹子呢,夏悦灵这位“嚣张公主”可把咱陈大人吃得死死的。
一家子,两口子加上四个小崽子,一门心思扑在自家工厂上,别的啥也不掺和。
薛兆当了总经理,哪敢不听话?
在新明甘州,公主府啥的不存在,家家户户都能建府邸,只要你乐意,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只要别跟皇家抢黄龙图案就行。
于是乎,有钱的主儿们都卯足了劲儿盖豪宅。
新明这地方,真是一股子新鲜气,和云阳县的调调截然不同,还愣是把这股子新鲜劲儿传给了周边。
新划进来的益州那十几个县,给整成了几个大块儿,城市化进程那是嗖嗖的。老百姓的脑洞大得很,地名啦、商品名啦,花样百出,一片生机勃勃。
连益州边上的梁州、汉中,还有远一点的凤翔、西州、随州、眉州,都开始学新明那一套。虽说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地盘,但实际上,陈乾的影响力已经深深烙印在那儿了。
要是甘州的乐意,那些州的刺史纷纷表示,立马就能改旗易帜,归顺大明。可陈乾摇头说不行,原因嘛,他没提。
杨凡、黄栎这些明白人心里跟明镜似的,陈乾手里的兵力有限,一旦大片土地纳入新明,就得派兵守着,防着大明的军队打上门来。
其实大家都清楚,陈乾要是动手,朝堂重位估计都能轻松到手,可他偏按兵不动,把皇后也搞得无可奈何。
麴崇裕这边也动摇了,不敢轻举妄动,对于梁州、汉中和新明的贸易,也就假装看不见。毕竟,二十万大军长期耗着,可不是个小数目。
在这样的局势下,历史还能按照原来的轨迹走吗?没了预知未来的倚仗,陈乾只能靠自己。他开始埋头苦读《史记》,还啃了不少其他书籍,就为了能做个称职的好官员。
他知道《资治通鉴》是宋朝才有的,现在只好借着《春秋》、《史记》来补历史课,反正大明以后的事儿他还算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