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无比绝望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所有人。

慧姨竟然遇害?这怎么可能?谁会在萧府内对她下手?

“赶紧回去看看。”萧德宗命令道。

明月推着夏丽,四人几乎是跑着前往陈慧的小院。

还未踏入屋内,淡淡的血腥味已经迎面扑来。

进入房间后,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夏丽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而萧微则是又惊又怕,整个人僵住了。

萧德宗毕竟是长辈,他走近前去仔细查看了一番,低声说道:“看起来更像是自杀,而非他杀。”

其实,在看到倒下的轮椅上陈慧的身影时,夏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她的脸色也因此变得异常苍白。

两个月来的相处,夏丽对陈慧有着深刻的理解,此刻的她满心自责,仿佛是自己间接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夏丽的身体本就虚弱,此时更是觉得胸口憋闷、呼吸困难。

萧微终于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她与陈慧之间的情谊深厚,算起来已有六七年之久,是陈慧陪伴着她长大成人。

萧微悲痛万分,冲上前抱住陈慧哭喊道:“慧姨,慧姨,都是我的错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萧德宗也是一脸疑惑,不明白为何陈慧会突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听到女儿的话后,他恍然大悟。

残疾人往往心理比较脆弱,得知自己无法再行走的消息后,陈慧曾多次萌生轻生之念。

为了帮助萧微学习经商之道,陈慧才勉强支撑下去。

显然,这次事件背后一定有其原因,萧德宗严厉地质问:“先别哭了,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

萧微没有回应父亲的问题,只是紧紧抱着陈慧,泪水如泉涌。

夏丽心中疑惑重重:陈慧自杀难道是因为自己?还是说萧微对她说了什么?

以她的智慧,她推测陈慧一定是触碰到了自己的敏感点,影响了萧微的计划,也许正是萧微的一番责备导致了这一切。

但夏丽知道,陈慧和叔父一样,都来自一个未来世界,那里比现在要先进得多。既然如此,为什么陈慧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努力平复心情后,夏丽缓缓推动轮椅来到桌边,发现桌上放着两张纸条。

她拿起一看,上面是两首诗。

读完之后,一股强烈的悲痛瞬间笼罩了她,胸口仿佛被撕裂开来,喉咙一甜,鲜血从口中喷出,整个人随即失去意识,瘫倒在轮椅上。

目睹这一幕,萧德宗惊恐万分:“公主,你怎么了?快叫医生。”

萧微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连忙放下陈慧,冲向夏丽:“公主,你怎么样了?”

明月一时之间没能反应过来,夏小娘子竟然是公主?

碧枫则迅速行动起来,急忙去找管家萧福帮忙联系医生。

整个萧府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幸好萧德宗还算镇定,立刻安排人将夏丽送回房间,并通知碧云楼会议延期,因为萧家发生了一场悲剧,陈慧老师不幸去世。

尽管酒楼方面对此表示不满,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接受现实。

一些宾客前来吊唁,虽然陈慧身份普通,但对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萧家来说,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萧德宗命令管家对外宣称陈慧是因病去世,其他细节不得外泄。除了碧枫与明月,其他人对具体情况并不知情。

同时,萧微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那两张纸条,好奇是什么内容能让一贯冷静的夏丽情绪失控到吐血的地步。

萧微读过一些书,但对诗词的理解并不深刻。

她手中握着两张纸,上面写着两首诗,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她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壮与不屈、无奈与激情。

第一首诗是:“望门投止思张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二首则是:“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馨暗故园……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两首诗出自慧姨之手,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前的最后一刻所写。

萧微记得慧姨平时也会引用些古诗词,但从不说这些是自己的创作。

此刻,面对慧姨的遗作,萧微心中不解。

慧姨四十余载,孤身一人,没有亲人相伴,却一直关怀备至地照顾着自己。

而就在慧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却无情地将她推开。

萧微猜想,或许正是这份孤独和绝望,促使了慧姨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病榻上的夏丽,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身体和心灵都显得疲惫不堪。

尽管努力想要平复心情,可内心的痛楚依旧难以抑制。

夏丽理解陈慧自杀背后的深意:那是一种未能实现理想、为国为民献身的决心。

陈慧的心愿是看到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

这让夏丽感到深深的愧疚,因为她曾为了个人利益而利用了陈慧的知识,并阻止她分享更多关于未来的见解。

如今,萧微决心要继承陈慧未竟的理想,即使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也要让南六诏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而对于夏丽来说,则面临着如何弥补过去错误的选择,以及怎样才能真正践行陈慧所追求的那个光明未来。

夏丽,一个心系苍生的女子,即便身受重伤、行动不便,她的爱国爱民之心却未曾动摇。

她念出“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诗时,心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也流露出对人性深深的失望。

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在他被追捕之际,许多人因收留他而遭遇不幸,甚至全家遭殃。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为了正义和友情挺身而出。

然而,陈慧却因为萧微出于私利而被迫离去,这样的现实令她感到无比绝望。

这种绝望,并非仅是对救民无望的感慨,更多的是对于人性之善的质疑:难道在这片土地上,真的找不到一位仁义之士了吗?

这一切沉重打击了夏丽的心灵。

这份压抑感让本就体弱多病的她难以承受,最终导致旧疾复发,病情严重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