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乾浑然不知,皇上已经火速派人往云阳接他的家人。等他踏入益州地界,离云阳已经不远,冬日行路本就疲惫,陈乾打算在益州好好歇歇脚。
这一路西行多时,音讯不通,陈乾到了益州,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益州客栈,那是杜忠情报网的据点,风字号酒楼在剑南大道沿线的大州府遍地开花,既是陈乾的生财之道,也是情报人员的集散地。
刚迈进门槛,小二哥就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客官,住店还是吃饭啊?”
陈乾微微一笑,随口答道:“给我来间上房。”
小二哥欢快地领路:“这位大侠,您的雅间在二楼,请随我来。”
陈乾迈步紧跟,边走边吩咐:“麻烦小哥,让你家掌柜的过来一趟,我有事儿要会他一面。”
小二瞅了瞅陈乾那身行头,颇具江湖气派,不敢怠慢,点头哈腰便下去传话了。
不一会儿,一位精干的中年人步入房内,估摸着三十出头,自报家门:“客官有何贵干?小店主张问之在此恭候。”
陈乾轻描淡写比了个手势,悠悠开口:“山青水长流。”
张掌柜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人面桃花笑春风。”
陈乾接着吟道:“试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掌柜连忙接茬:“不如咱们共饮此杯,问问那青天去。”
这番对答,正是他们之间验证身份的隐秘暗号。陈乾别出心裁,从后世诗句中汲取灵感,创制了这套只在高层流通的密语。
他通过研究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们大多依赖虎符、鱼符这类物件作为身份验证工具,这些实物虽安全,却也有被伪造的风险。相比之下,他引入的这种基于诗词的交流方式,不仅别致,而且难以模仿,大大提升了保密性和安全性。
他就琢磨出了这么一套暗号确认身份的法子,毕竟不是圈内人,哪能轻易猜出下一句,这可不是随便对对诗那么简单,外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而且,隔段时间这暗号就得换,一旦有人离职或出岔子,暗号立马更新,安全得很。
确认了陈乾的身份,张问之毕恭毕敬地问:“阁下从哪儿来?有何需要小的效劳的吗?”
陈乾直言不讳:“我京城而来,途经此地回云阳,想打听打听最近京城和云阳有啥动静。”
一听这话,张问之扑通一声跪下了:“微臣是益州的眼线,拜见陈大人殿下!”
陈乾一惊:“哎,快起来,你怎么知道我的身份?”
张问之解释道:“微臣收到了京城的密报,徐头儿说朝廷派了钦差去云阳接王妃了。”
陈乾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多久了?”
张问之答:“有十多天了。上面不清楚大人走的是哪条路,徐头儿只好吩咐沿线的兄弟留意您的行踪,让您多加小心。”
陈乾暗暗松了口气,看样子皇上动手了。不过徐文能想到通知自己,想必云阳那边也得了信。海棠不傻,没我的消息是不会轻举妄动,更不会答应去京城。他点点头,又问:“还有别的消息吗?”
张问之哪知道其他的事儿,只把自己听到的和上面传达的告诉陈乾:“皇上发话了,给您封了个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郎,还让您同平章事,封地设在并州,一千二百户的待遇,还给白芷月封了侧王妃的名分。”
陈乾一听,嘴角勾起一抹笑。皇上真有两把刷子,要不是自己提前开溜,这回可真走不成了。这官位封得够响亮!并州,那不就是晋城吗?
直接把自己调到晋城,这下可远离了云阳,好一招釜底抽薪。离了云阳,皇上想怎么摆布自己,还不是手到擒来。要不接受吧,那就是抗旨,这下子除了硬着头皮赴死,怕是没第二条活路了。
好在自己早有准备,先溜了。白芷月和郑氏也被自己安排离开了京城,只要平安回到云阳,和皇上那就算彻底撕破脸了。
不过她既然做得这么滴水不漏,估计也不想落下把柄,那自己也就低调行事,不公开唱反调。
篡权也好,改朝换代也罢,随她去吧,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是天下大乱。云阳的长远计划是稳住西城和蛮族,皇上既然不想正面冲突,自己何必硬碰硬,把问题留给夏隆基解决,自己守住西北的安宁就行了。
打发张问之离开后,陈乾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下。他对云阳并不担心,皇上还以为自己能成事,却不知道自己十几年前就在长安、京城到云阳一线埋下了情报网,消息估计早就飞到云阳了。
海棠要是没点脑子,杨凡和林炎又岂是泛泛之辈?他们自然不会听海棠的,去京城自投罗网。
想到这儿,陈乾心中的忧虑消散不少。益州一过,就是自家地盘,皇上再厉害,也管不到那里。只要云阳按兵不动,她也拿我没辙。
陈乾安心地休养了两天,准备启程返回云阳。可他忽略了一点,自己一门心思防着皇上,却忘了背后还有一个隐形的对手。
当初去京城,也想着能和皇上联手对付那人,遗憾的是,事情没按他的剧本走。一无所获之下,他不得不折返。尽管为云阳争取了一个冬天的时间,意义重大,但这似乎成了他此行唯一的慰藉。
另一个收获,便是将白芷月安然带离京城,冬梅则留在皇宫继续充当内线,既然没暴露,就让她继续潜伏。
陈乾自从那次截杀未遂后,那个神秘蒙面人再次销声匿迹,渐渐地,他在陈乾心中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谜。
虽然情报部门全力调查,但涉及到的世家圈子复杂庞大,短时间内哪能摸得清。没想到,这一丝疏忽,竟埋下了严重的后果,打乱了陈乾精心铺设的所有棋局。
带着几分急切,陈乾回到了云阳的陈府,这座府邸不在松州,而他一到便命人通报,说要见陈大人妃海棠。
按照之前的安排,海棠不参与日常政务,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