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一直在梦想着建立她的大同世界,如果她占领宝岛岛,必然会推行她那一套。
而现在是大明朝,距离后世还有一千多年,如果以另一种形式发展上千年,那它还能是华夏的领土吗?
这是陈乾决不允许的,无论陈慧的愿望有多么美好,陈乾都不会让她搞下去。宝岛必然要归入大明的统治,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想到这儿,陈乾一阵愤怒,陈慧是来自后世的人,她更加精通历史,难道看不出来这么做的危害吗?
她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她又能活多少年呢?一个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成为千古罪人。
别说陈乾是大明的侯爷,就算他不是,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他放下手里的笔,不行,自己必须尽快解决新罗的事情返回长安。
丁明历肯定去了宝岛,如果给陈慧时间,再想夺回宝岛恐怕就困难了。
进攻宝岛可不是陆地的问题,主要依靠的是海军。虽然东海舰队有优势,但陈慧同样是穿越者,她和自己说了太多的假话,也不知道哪一句是真的。
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陈乾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陈慧告诉自己花煞教的问题,那应该是借刀杀人。
陈慧可能已经控制不了花煞教的人了,既然这样,那就借陈乾的手除去他们。
因为各地的寺庙被摧毁,但花煞教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好像就是在等着灭亡一样。陈慧可能是为了让陈乾放心,就在那个时候彻底消失了。
这证明她还有一些陈乾不知道的势力,对于自己轻信陈慧,让丁明历掌握了海军,陈乾很是后悔。
虽然及时把杜昌撤了下来,把罗通换成了东海舰队的刺史,但丁明历还是带走了半数的海军力量。
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必须在陈慧壮大之前把她灭掉,宝岛必须归入大明的版图。
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那新罗的事情就不能再拖了。崔玄日在安东城另立新君,重建新罗,陈乾当然知道。他之所以没有进攻,并不是没有实力,而是另有打算。
要想解决新罗本土的问题,用移民的方式显然不行,这里的人全是新罗人、百济人,加上北方的高句丽人,也就是所谓的三韩民族,要把他们都迁走太不现实了。
大明天下人口不足五千万,中原地区也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加上江南和川蜀之地,人口也只有不到三千万。把人迁往内地,那关东这些空虚的地方由谁来填补?
陈乾又一次遇到了人口严重不足的问题。
思考再三,他决定让崔玄日去折腾,把那些忠于新罗的人聚集起来,来个一网打尽。把贵族世家王族的人带走,剩下的普通百姓就好办了。
因此在逼迫金洪理开城投降后,并没有向北方进攻,同时命令姬允驻兵鸭绿江岸边,从朝廷中派出官员稳定辽东地方。把那里划分为辽东道,派出一个监察御史,并没有委派大都督。
此时大明的“道”,只是吏部监察区,并不是吏部单位,大都督都是由朝堂亲王遥领。陈乾不想那么办,正在考虑是否设立省一级的吏部级别,所以暂时把陶峙调离军队,出任辽东道监察御史。
这是因为陶峙指挥了对辽东的作战,了解情况,同时又是军人出身,能够镇得住这些地区。陶峙为人稳重,不像韩成、姬允那样激进铁血。
在各地重新设立州府县城,稳定地方,进行人口迁移,恢复经济。
在新罗南部,吏部派来的官员接替了地方官的位置,新罗的官员以为大侯爷帝让他们投降,就能继续当官,至少金洪理是这么认为的,起码能保住王位。
但他打开城门迎接陈乾的大军进城后才发现上当了。第八营秦素的军队接管全州的时候,新罗王宫里的人全都被看押起来。
王城的守卫军队被解除孟装,从汉城登上船送回山东道,失去军队的新罗变成了没牙的老虎。
随后秦素宣布,新罗的所有官员和家属都要前往汉城,由侯爷决定他们的命运。
吏部侍郎郭崇训出任全州刺史,代表侯爷执行大明的法律。当金洪理他们被押到汉城王宫的时候,才知道陈乾是怎么决定的。
新罗这回是彻底玩完了,作为敌对国家,它战败投降,现在只能以藩属国的身份存在。金洪理这小子,叛国者一名,按规矩应该是满门抄斩。
但大侯爷帝仁慈宽厚,他们只被削去爵位,贬为平民,这辈子别想再当官了。
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统统交给新成立的大理寺审判,有罪的判刑,没罪的就洗去官职,改头换面,迁移到大明内地,摇身一变成了普通老百姓。
这下,所有被抓来的贵族和官老爷们都懵圈了。在金洪理和夏泽看来,陈乾这招简直是脑洞大开,肯定要激起新罗人的反抗。
但他们完全没想到,陈乾对收拾新罗的决心有多坚定,这十几年的准备功夫,可不是盖的。
大明吏部早有预备,大批官员带着家属,坐着满载移民的船只来到新罗,立马接手各州县的官职。
与此同时,徐文迅速在各地部署捕快,捕快局成立的速度比县衙还快,这可是一支孟装力量。
有了捕快局镇压,对抗命令的人,直接来个雷霆手段,毫不手软。在强大的压力下,以全州为中心的新罗南部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当听说崔玄日立金明哲为新罗国王,在安东城重建新罗的消息,不少忠于新罗的人逃往安东城投奔。
不过,这事儿没人管,爱跑哪儿跑哪儿去。
新上任的地方官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丈量土地,划分田亩,确定新的税率和地租。这事儿新罗的老百姓可不反对,因为他们能分到土地。
地租低,税种简单,上缴的少,还不征劳役和兵役。对普通百姓而言,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没人会傻到去反对。
海面上,大明的船队驶入各个港口,低价销售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