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一片欢腾

韩成、姬允,还有那六个营长,都好奇侯爷有什么妙计。北方作战和打突厥可不一样,突厥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坚固的城池。

在草原上,双方都是平原野战,大部队骑兵对决。而北方,跟咱们大明中原一样,有坚固的城池,要想拿下这些地方,就得一座城一座城地打,步步为营,伤亡自然不小。

根据情报,新罗在营州有五万兵马,辽东城五万,沙卑城五万,新城五万,总共二十万军队,分散在四个战略点,据城固守。

大明这边六个营总共才十万人,攻下一城都难,想一步步推进,伤亡肯定大。

集营军的军师陶峙问:“侯爷,那咱们怎么办?”

陈乾说:“本侯既然御驾亲征,那自然得由我来主打。第六营和第八营已经开往芦台,那边的军港快建好了。东海舰队会在芦台集结,本侯将在那里登舰,直接进攻新罗。

为了牵制新罗军队,不让它们回援,咱们得分三路出击。

韩成你带两个营打营州,姬允你带两个营打沙卑城,陶峙你带两个营打新城。你们的任务是牵制敌人,一旦崔玄日回师,你们就拿下这些城池。”

韩成他们这才明白,侯爷这是要南北夹击,让新罗顾此失彼。

他担忧地说:“侯爷,您亲自进攻新罗太危险了,下官觉得还是让我去打新罗,您在幽州坐镇指挥就好。”

陈乾摇了摇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御驾亲征的意义重大,这事不用再争了。我的决定已定,你们就遵命吧。”

韩成没再吭声,他明白侯爷这是要立威,给某些人敲警钟,新罗就是那只待宰的鸡,而西南的吐蕃,自然就是那只猴子了。

尺带赤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执掌大权,论钦陵虽然年迈,但吐蕃这些年发展迅速,国力更加强盛。

这让何明玉、沈川他们压力山大,尤其是东西突厥也开始崛起,实力不容小觑。

陈乾曾经说过,大明的羁縻政策并不高明,尤其是在太上皇时期,采纳了官员的建议,保留部落,保留民族的做法,现在看来,未必是明智之举。

如果当时不听信魏征等人,而是把突厥人迁移到内地,分散管理,或许就不会有今日之患。

因此,对新罗的这一仗意义非凡,众人不再多言。

新罗总计有三十万大军,其中二十万集结在北部辽东地区,本土兵力寥寥,安东城有五万大军,汉城有五万,这三十万军队几乎是新罗的全部兵力。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五万扶桑援军,汉城以北的全州,还有两万扶桑军队。

第六营和第八营加起来不到三万人,要对抗七八万的联军,显然不会轻松,所以大家都为侯爷捏一把汗。

但陈乾并不担心,他下令南方的南海舰队北上,同时从大明内陆征调船只,沿海地区征调民船,赶往芦台和黄骅。

起初,陈乾并不知道天津是大夏的直辖市,位列第三大城市,还以为此时的天津也是一个大港口。

等到准备对新罗用兵时才发现,天津连这个名字都不存在,那里当时只是一个盐田,属于芦台县和黄骅县,距离海岸线还有一段距离。

于是,陈乾下令在芦台修建港口,作为海军的军港。正因为如此,从新罗购买的粮食和战略物资才被集中到幽州和关东威海。

安排好幽州的战事后,陈乾启程前往芦台,同时,正在后方训练的第六营和第八营也奉命向芦台集结。

第六营和第八营是大军的两大主力师,第六营营长程静功出身名门,是大将程务挺之子。

因为父亲被杀害,全家遭受贬谪,他对太后怀恨在心,向新明军事学院举报。

凭借名将家庭的背景和自身的才华,他迅速崛起,如今已成为大明屈指可数的营长之一。

第八营的营长秦素,也是出自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卢国公秦琼,父亲则是大明驸马秦怀玉。对秦家,太后不敢过分打压,但也绝不会重用。秦素后来回到老家济南府,却被陈乾挖来,晋升为第八营的营长。

虽然官职看起来不大,但要知道,大明眼下总共只有二十个营,能当上营长,那可就是将军中的佼佼者了。

对于陈乾的提拔,两人感激涕零,他们谨记先辈遗志,对大明忠心耿耿。

这次被调回来训练,他们起初还有些不乐意,但训练的内容却让他们大开眼界。

不论是孟器,还是战术,都是前所未见的,因为这两个营有着一个未来才有的名号——“大明海军陆战队”。

对新罗的这场战争,自从陈乾决定御驾亲征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

本以为能迅速搞定辽东,但陈乾的辽东征伐计划,却遭到了朝下官们的强烈反对。

隋炀帝征辽东,明太上皇征辽东,再到高宗夏治征辽东,小小高句丽,让堂堂大国耗费了百年光阴,征伐无数次,伤亡数以百万计,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自从在仙岛结识了陈慧,又收编了海上舰队,陈乾的信心倍增。对他而言,对付新罗根本不在话下,只要准备充分,胜算十拿九稳。

考虑到辽东天气严寒,关山路途遥远,陈乾没有执意亲征,而是接受了官员的建议,休养生息了一年。

这一年里,军工局、后勤处、商部和民事部,都在为征伐辽东做准备。

陈乾废除了府兵制,天下推行募兵制,因此,百姓对侯爷是否征伐辽东,已不再关心,那是军队的事。

废除了徭役,不再执行租庸调制,也没向百姓额外征税,普通百姓又何必操这份心?

礼部的宣传局却在大明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老百姓就是这样,不需要他们拼死拼活,自然对侯爷的决定忠心拥护。

他们自发地加班加点,全力支援辽东战役,为那些在辽东丧生的亲人复仇。宣传局振臂一呼,响应者众,一片欢腾。

这事儿让朝廷里的官员们摸不着头脑,不是说一提征伐辽东,百姓们都会反对,甚至有可能揭竿而起吗?怎么这次全都举双手双脚支持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