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冬扬虽然没让他打到身上,但这股力道也把他逼得连连后退,足足退了十多步才稳住身形。
这一来,周围看热闹的人都高声叫好,也不知道是给丁龙的猛烈攻势叫好,还是给苏冬扬的坚韧防御叫好。
周围的喝彩声,在丁龙听来,就像在嘲笑他一般。
他自己说的,苏冬扬能接他三招就算完事,可苏冬扬三招之内一次没还手,硬是挨了他三招,周围的人还叫好,丁龙当时气得七窍生烟,身体前冲,侧身斜踢,双腿交替,一连串的攻击如暴风骤雨般袭来。
被丁龙的几拳打得苏冬扬双臂发麻,面对如此凌厉的攻势,他只能连连后退。看热闹的人并不知道丁龙是谁,此时见他如此举动,不少人大声喊道:
“不要脸,耍赖,说好三招还继续攻。”
苏冬扬武艺再高,毕竟刚从乡下到长安,气势上被丁龙压了一头,一时疏忽,被丁龙一脚踹中,整个人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苏冬扬这一摔,加上周围群众的斥责声,丁龙猛地停手,脸色铁青,一时之间有些懵。他一时气急,忘了之前说的三招约定,此刻呆呆地站在那里。
这时,汉王那伙人中走出一个年纪稍长,大约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看起来不像习武之人,一身文士装扮,早春时节,手里竟拿着一把时下最流行的折扇。他微笑着对苏冬扬说:“苏兄,失敬了。”说着,伸手拉苏冬扬。
苏冬扬迟疑片刻,把手递了过去,年轻人握住他的手,轻轻一提,帮苏冬扬站了起来,然后向丁龙微微鞠躬:“丁兄,出手稍重,请多包涵。”
苏冬扬心里有火,但他是个理智的人,大将军就应该遇事冷静,冲动只会乱了阵脚。这里是长安,这十几个人个个都不好惹,他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争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露出一丝笑容:“没事,比武切磋,难免会有失误,在下技不如人,惭愧。”
丁龙虽然违背了诺言,但苏冬扬还是这般大度,晋文由衷地赞叹:“苏兄好气度,不打不成交,同为榜上有名的武士,不如我做东,咱们喝一杯如何?”
苏冬扬心里不爽,但对丁龙的武艺却颇为钦佩,拳法犀利,力大无穷,速度快,反应敏捷。
能成为榜首,确实是个厉害角色。但他不想和这些人扯上关系,自己是什么出身,他淡淡一笑,说:“多谢了,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改天吧。”
晋文也不介意,依旧笑容满面:“也好,三天后武试,校军场上见。”
苏冬扬点点头,对围上来的刘齐等人说:“走,我们回客栈。”
四人没再多言,转身离去。跟在汉王夏光辉身后的一个高个子嘀咕:“文哥,干嘛对他那么客气,一个乡下小子罢了。”
夏光辉附和:“就是,晋文你请他还不识相,来,我请你们喝酒去。”
晋文一脸正经地说:“汉王,这小子虽然来自乡下,好像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能拿到三十六名的成绩,说明他兵书战策读得透,脑子也不笨。和丁龙老弟过招时他不还手,居然没受伤,武艺也不赖,咱们应该和他搞好关系。”
夏光辉却不以为然,他还在为刘齐他们嘲笑自己耿耿于怀。晋文心里叹了口气,汉王真是不成器,难怪他老爹说他浮躁。
旁边的丁龙已经恢复了冷静,看着苏冬扬离开的背影,一句话没说,对汉王也没什么表示,转身就走了。
夏光辉想喊住他,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丁龙的傲气,夏光辉是知道的,魏书同提醒过他,要想争夺太子之位,必须笼络朝中大下官,虽然叔父说要赢得民心,但他走的是军事路线,朝中大将是关键。
丁龙的老爹是兵部尚书竹贤,大明武职中的头号人物,同时也是大明军事书院的副院长。
虽然名义上的院长是陈乾,但实际事务都是竹贤在管。
可以说,从军事书院出来的都是竹贤的弟子,所以魏书同让汉王务必和丁龙打好关系,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有军方撑腰,夏光俊争不过夏光辉。
所以,即便对丁龙的傲慢有些不满,夏光辉还是尽力讨好。
今天一发榜,让他更坚定了笼络丁龙的决心,毕竟人家是武举文榜的第一名。
这里面不可能有作弊,所有考生都是匿名评审,评卷官连字迹都看不到。再说这是武举,评卷官里有不少懂武的监察御史。
和苏冬扬交谈的晋文,身份同样显赫。他是谋长晋元斌的小侄子,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平时总是一副文人模样。
但如果以为他是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的武艺连丁龙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赢。在大明年轻一代中,晋文是个奇葩,不仅武艺高护江山,忠心耿耿,所以成亲晚,丁龙才十八岁。
晋元斌成亲早,所以最小的侄子晋文都已经二十岁了。
晋元斌有军师的风范,做事考虑长远。他担心晋家断后,毕竟战场上刀枪无情,说不定哪天就战死沙场,因此让大侄子晋青学文,二侄子晋雨经商,只有晋文学武。
他这种布局,被陈乾称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晋家都不会饿死。
晋文也为晋元斌争了光,文采出众,武艺高强,只是有一点不像他老爹,晋元斌手段强硬,但晋文却不是那样。
夏光辉身后这些人确实非同小可,大多是军中将领的后代,等到他们崭露头角的那天,夏光辉确实能获得军营的支持。
魏书同给夏光辉出的这招,也是煞费苦心。夏光俊不是进了大明长安的国子监书院吗?那小子显然是要走文官路线。
但陈乾是马上得侯爷,上阵指挥作战不在话下,所以让夏光辉走军事路线。
再说,有了军营,那可是拥有一切的保障,况且夏光辉本人也对军事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