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功德圆满(终章)

大楚天下,开国十年,乃历两朝天子,定都长安。

大楚的开国天子便是原大汉徐州牧陶谦。

其登基那一年已经是七旬高龄,在这个年纪坐上开国皇帝位置的,不可说是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陶谦以年迈之姿登基,立时五载,寿终正寝,传位于皇世孙陶寂。

陶谦谥号武帝,亦被后人称之为楚高祖。

其时陶寂年幼,年纪仅有十三岁,按照高祖遗诏,由其叔越王、领骠骑大将军的陶应辅佐,代理朝政,太尉郭嘉,大司农陈登共同辅佐之。

大楚虽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足,但第一任皇帝年老多病,登基没几年便已驾崩,第二任皇帝登基时又是年幼稚子,辅佐其的皇叔虽然心善,但能力相对平庸,而郭嘉虽然尽心尽力,但在威望上还是差了一些。

年幼的天子登基,有一些当年辅佐陶氏开国的徐州和金陵大族的权臣,就多少有些蠢蠢欲动之意,想捞些好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北疆之地,传来一纸请奏之书,奏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天子陶寂调益州牧,武乡侯,左将军诸葛亮入朝,并赋予司徒要职,与司徒郭嘉共同理事。

武乡侯诸葛亮在蜀期间政治卓越,不但将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平定了南蛮,剿灭周瑜余众,可谓劳苦功高。

那封表面上说是请奏的书信,但其信中言辞凿凿,不容质疑,当中不免充满了对朝廷指手画脚的霸气之语。

但很是奇怪的是,这封突兀的、对朝廷指手画脚的书信,被扔到朝堂上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出言反对,更是没有一个人敢对此有所微词。

说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这信笺乃是由楚国建国之时,乃立的护国太平王亲自发过来的。

而护国太平王人虽不在中土,但其赫赫王威犹在。

而归属他的封地,南京城,也就是昔日的金陵城,至今依旧是他的封底,无人敢有不服。

镇守大汉十三州的武将和兵马皆其嫡系,他一句话就可以在中土掀起无数硝烟。

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即使他不在中原,但若他现在直接参与中土内事,也无人有能力可以阻拦。

……

斯卢国。

楚朝的远征大军在陶商的带领下,长驱直入,进入了斯卢国的地界,也就是历史上日后的新罗国境。

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段,新罗还未曾开国,眼下的斯卢虽然在名义上算是一个国,但实际上其实还是处于部落阶段。

生产力跟目下的楚朝境内比,可以说是低的可怜,在陶商等汉族人的眼中,这些家伙跟臭要饭的没什么区别。

汉军前些年,已经平定了西域三十六国,护国太平王的名声除了中土之外,已经远播于塞外诸地,大汉周围的番邦异族各个胆颤心惊。

一听护国太平王的名头,连小儿半夜都不敢啼哭了。

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汉军便平定了斯卢国,

陶商在许褚和司马懿的保护下,走进了斯卢国的王帐。

进入了王帐之后,陶商转首四下看了看,然后来到主位前,竖剑坐下,感慨道:“这也太破了……”

许褚哈哈一笑,道:“知足吧,这地方的人穷的叮当响,一见咱们的兵马杀进来,连抵抗都不抵抗,直接就投了降,某家还琢磨是因为点什么……原来是指望着咱们能给他们分些口粮呢!”

陶商长长的叹了口气:“那些投降的人怎么样?可还恭顺?没起什么猫腻吧?”

司马懿笑道:“这块的人都是老实的紧,跟咱们中土的人比,着实是既朴实又忠厚,各个都是实诚君子。”

陶商淡淡一笑,自言自语的道:“实诚君子?两千年后人家可牛逼的紧了,全身上下什么都是假的。”

司马懿没太听清楚,不由“啊?”了一声。

陶商笑道:“仲达,你跟我在外面也漂泊了好几年了,如今你年纪也不小了,不妨回中土,到朝廷中去,那里是你该待的地方,是时候去建功立业了。”

司马懿闻言先是一愣,接着忙道:“不着急,我跟老师在外面平定四方蛮夷,还蛮有意思的。”

陶商摇了摇头,道:“不必了,这些年陶某连定西域三十六国,塞北辽东,邪马台,如今连三韩之地也定了,下一步我也不知道该往哪去……你还是回朝中去吧,记得路过塞北的时候,去朔方跟你几位主母打个招呼,就说我不日就回家。”

司马懿寻思了一下,道:“老师,北方的外族咱们是都平定了,但这不是还有南方的外族么?要不回头在往南方的海外看看?”

陶商听的直皱眉头。

“我都这个年纪了,你还让我出海转悠?老胳膊老腿回头有问题了,谁人负责?”

司马懿呵呵笑道:“老师真能开玩笑,老胳膊老腿如何说的是您?四十岁的年纪,却还正是好时候呢,青春年少的紧。”

陶商哼了哼。

突然间,却见帐篷的帘子被拉开了,一个相貌儒雅的年轻人走进了王帐之内。

“舅舅,斯卢的首领们已经带到了,舅舅要不要见见他们?”

陶商看着自己这个文质彬彬的外甥,不知为何,一下子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自己穿越回这个时代的年纪,差不多就像是刘曦现在这么大吧?

正是好年月啊。

当真是令人羡慕。

陶商感慨完毕,方才对着刘曦点了点头,道:“咱们占据了人家的巢穴,现在连主人不见一面,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了……还是见一下的好,让他们进来吧。”

刘曦领命而去,少时,却见他带着三个人走到了陶商面前。

这几个汉子一个个面庞黝黑,矮胖顿实,手上且还有粗麻的老茧……

这哪里像是一方之首?分明是三个饱受沧桑的农家汉子。

陶商向着他们点了点头,道:“都挺好的?”

三个人当中,有两个不会说汉话,其中有一个会说,他用夹生的汉语对陶商道:“见过大楚朝的太平王,我等斯卢国全体军民,愿意向大楚王朝纳降。”

陶商好奇的看着他,笑道:“你会说汉语?”

“回太平王,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中原边境游历。”

陶商恍然的点了点头,道:“你贵姓?”

那斯卢的头领非常懂礼貌,道:“免贵姓朴。”

陶商竖起了大拇指,道:“好姓!……你们仨都姓朴?”

斯卢首领重重的点了点头。

“你们仨是叫朴一生,朴人猛,朴朴乐吗?”

那首领听了急忙摆手。

他使劲摇着头,道:“尊敬的太平王,您弄错了,我们不叫朴人猛,朴朴乐,也不叫朴一生,这可不是我们兄弟的名字。”

陶商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他们的名字。

“那敢问几位大王之名?”

那首领说道:“在下叫做朴大天!”

陶商听了这话,顿时愣住了。

好衰的名字,还不如叫朴一生呢……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味来。

“他俩叫什么名字?”陶商转头看向另外两个人道。

那首领说道:“这是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叫朴大地,一个叫朴大日。”

整个王帐内,半晌默然无语。

少时,却见他长叹口气。

太平王心中对眼前的这个民族的智慧又有了一个重新的审视。

就冲这名字,就着实是了不得啊。

陶商说道:“来人呐,准备酒食,我要宴请三位朴大王吃饭!”

“诺!”

这三位敢朴天朴地朴人太阳的英雄豪杰目下显然是有些走投无路,穷的有点儿吃不上饭的节奏。

一听陶商要张罗吃饭。三个人顿时都乐得合不拢嘴,一点儿都不含蓄,毫无推却的很是自然地接受了。

酒宴上,陶商问三人道:“陶某此番前来征伐,你们三位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坐拥万计军民,如何这般轻易就投降了?”

三人吃得喷喷香。完全没有听到陶商的话,好似忽略了他的话一样,只是一个劲儿地狼吞虎咽。

直到陶商把话重复了好几遍之后。三人才终于反应过劲儿来。

朴大天吃的沟满壕平,他长长地打了咯。回答道:“回太平王,我们之所以不反抗便来献国,一来是因国内今年大旱收成很少,好多百姓已经开始暴乱,我等着实是收拾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后果不知为何!大王代表大楚前来,乃是天意所归民心所向,听说中土富庶,粮草充盈,更兼有种植之高产粮秣之法,我等焉能不服气,又焉敢不服气?再者,久闻大王征战四方,从无敌手,手段狠毒,我等小国之王。如何惹得起太平王?”

陶商扬了扬眉毛,颇有些不解。

这朴大天说话有点不长脑子。

刚投降就说我手段狠毒,这不是找死么?

“你们这话是从何说起的?”

朴大田忙道:“大王征讨邪马台的赫赫手段,早已传到我国,我等闻之无不丧胆,安敢不服大王!”

陶商疑惑的道:“我平定邪马台孤岛弹丸之地,手段如何就狠毒了?”

朴大天哆哆嗦嗦的道:“我等听闻那邪马台女王卑弥胡拒不投降,城破之后,却是被大王先奸而不杀,再奸还不杀……后又交付三军凌辱,手段可谓是狠毒之极,着实令人胆颤……”

陶商听了这话,脸不由都黑了。

这真是特么的流言可畏啊。

那邪马台女王卑弥呼,年纪已经为是不小了,比陶商还要大上好几轮。

这不是诚心毁人么?

待酒宴结束之后,陶商随即对司马懿和刘曦道:“咱们……回中原吧。”

司马懿闻言一愣:“老师改变主意了?”

陶商摇了摇头,道:“不能在外面继续野了,在这么下去,别人都得把我当疯子看待,人言可畏啊,现在我都已经被邻国异族人传成变态了,这形象何在,不玩了!回家!”

……

建兴四年三月,太平王陶商挥师向南,率兵返回了中土长安。

在抵达了长安之后,一众老部下纷纷来向他见礼。

吕布,阿飞,赵云,太史慈,郭嘉,陈登,黄忠等人皆在,他们当中虽然有人上了岁数,但还是显得精神健硕,特别是黄忠,已有七十高龄,却仍然老当益壮,着实令人敬佩。

自然的,陶商也见到了他的儿子陶寂。

皇宫,内室。

十八岁的陶寂英姿勃发,相貌堂堂,长得和陶商非常像,同样的俊朗,同样的儒雅,当然了,其内心也同样的狡黠。

“孩儿拜见父亲!”陶寂给陶商行了大礼。

陶商虚手扶他起来。

“算了,都是父子,何必如此……我听说了,自打你爷爷去世之后,你在郭嘉的辅佐下,把这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辛苦了。”

陶寂笑道:“光是我辛苦,父亲在外面却是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陶商伸手在大楚皇帝的脑袋上弹了一个脑瓜崩:“混账东西,我那是惬意吗?我那是帮你平定外藩,巩固统治,小小年纪,怎么越来越不会说人话了?”

陶寂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吐了吐舌头。

平日里风光无限的楚皇,如今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却显的格外孩子气。

“那个贾诩,可还好用?”陶商淡淡道。

陶寂点了点头,道:“那老头平日里深居简出,不过只要我但凡有事询他,他都是知无不言的。”

陶商点了点头,道:“那就好,他是局外人,看东西比较透彻,而且年纪又大了,这辈子没别的追求了,只想求个善终,好好待他……还有那个投降的曹昂,也要给人家一个好的结局。”

“父亲放心便是……母亲他们还好么?听说这些年,父亲又给我弄了些弟弟妹妹?”

陶商挑了挑眉毛:“阴天下雨,闲着也是闲着,我生孩子碍着你了?”

陶基使劲的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我就是怕父亲劳累过度,孩儿这不是孝敬您么?母亲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她们的队伍已经进入中土,过一段你就能见到了。”

陶寂沉默了一会,突然道:“父亲上次来书信,这次回来,要把司马懿留下。”

陶商点了点头道:“是的,这些年仲达一直跟在我身边……那时候你还小,把他留在朝中我怕他会欺负你,如今你已经长大,也掌握了朝权,该是让他留在你的身边了……我这一代的能人,岁数渐大,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你日后的两条臂膀,也是日后在朝中互相牵制的存在,你好好善用,除非万不得已,不可打破他们在朝中彼此微妙的平衡。”

陶寂脸色一正,长作揖道:“谨遵父亲教诲……不过父亲也坐镇在朝中,想来孩儿也不用太过操心。”

陶商笑道:“别做梦了,谁说我要留在这?”

陶寂闻言脸色一变:“父亲不留在朝中,要求哪里?你还要外出征伐吗?”

“外出征伐是不去了,流言太多,掉面子……我是护国太平王,金陵城是我的封地,我自然要到金陵去。”

“父亲为什么不留在长安帮我?”

陶商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山不容二虎,你是大楚的皇帝,我留在这,你办起事来也不自在?而且我在金陵城,虽然遥远,但犹如猛虎盘踞,天下士族揣摩不出我的心思,自然也会消停许多,也可让你放开手脚慢慢做事……而且在金陵城,我还有很多想干的事情……什么养金鱼,练毛笔字,弄几个足球队,摔跤队什么的……唉,好日子还长着呢,谁愿意待在长安这个破地方。”

陶寂静静的看着他,半晌之后突然道:“父亲,孩儿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父亲。”

“什么问题?”

“父亲不当皇帝的原因,可是因为曦弟?”

陶商笑了笑,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道:“人这一辈子,得为自己活,却也不能全为自己活,在对得起自己的同时,也要对得起应该珍惜的人……我从未别人而活,但我活着却也是他人之幸,所以有些事情又何必那么较真呢?你爹我这辈子,算是功德圆满了。”

陶寂静静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中。

(全书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