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大势

百姓聚族而居,安土重迁。

举族远迁,转投他国史上少见,若途中被府衙查获还会予以严惩。

可无论如何,布衣百姓外迁的罪名,重不至通敌叛国。

但受万民供养的太后,亦或是依附她的朝中群臣不同。

在北凉与大黎交恶的前提下,任何指向他们私下与北凉交好的实证,都足以判处通敌之罪。

通敌叛国四字,刺痛杨书玉的内心深处,她状似无意地将视线投向车窗外。

纤长的睫羽如蝶翅轻颤,她嘟囔着:“难怪王爷会驳北凉之情。”

“两国敌对,就算太后党搭上北凉势力,可北凉远在北境之外,是很难插手京都党争的。”

“除非他们肯劳民伤财,为太后党挑起战事来分担京中的压力,逼王爷不得不离京北上平定战事。调虎离山,太后党纵然能掌控京都,趁机与皇上亲近,但兵权却牢牢握在王爷手中。”

“如此,也算不得上谋。”

“书玉更希望王爷赢?”谢建章轻声打断杨书玉的自说自话,神情淡漠了几分。

杨书玉登时噎住,她垂眸沉吟良久,察觉心中竟对这个说法并不排斥。

“朝堂波诡云谲,从来不是谁家的一言堂。世族大家,此消彼长,此道更古不变。”谢建章的思绪随他轻柔话语而飘远,忆起年幼经历过的朝堂动荡。

“先太皇太后临终前,力排众议册立王爷为摄政王,王爷不过舞勺之年。面对太后一党的疯狂反扑,王爷折了一个谢家,堪堪守住半壁朝堂。”

他语气轻巧,似是在权力斗争中覆灭的谢家,非他本家。

“王爷苦熬到这两年,锋芒已有盖过太后党的趋势。”他顿了顿,抬眸注视杨书玉的侧颜道,“两党倾轧相争,如今正是关键时刻。”

“建章私心,是盼着王爷完胜的。书玉将祸水引向投敌的林氏一族,给了王爷布局的契机。”

他察觉杨书玉眼底的情绪,从志得意满转变为落寞怅然,便暗自猜测其原因。

“王爷……”

杨书玉顿了顿,斟酌着字句道:“倘若林自初如愿入赘我杨府,父亲大抵会逐渐将生意交给他打理。”

“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暗中掏空杨家的产业,来供养北凉囤兵买马,怕才是他回江陵真正目的。”

她言辞恳切,似是在用假设推演林自初隐藏身份回黎国的野心,然而她深知这些,前世实实在在发生过。

许多细节她参不透,又没有办法将前世种种说与谢建章听,便小心翼翼地代入假设去问谢建章的看法。

“如此,江陵杨氏最终结局,怕不仅仅是通敌叛国四字。可……”

“不会的。”谢建章笃定地打断她的话。

杨书玉蹙眉侧目,对上谢建章的坚定而温润的眸光。她想问为什么,开口却是把刚才断开的话说完。

“可他日杨府得以沉冤昭雪,王爷灭了我杨府满门后才知道是为林自初担罪责,王爷当如何?”

经围猎一事,杨书玉已经知晓高时明和林自初各自的立场。

原先她以为林自初是高时明的心腹爪牙,他虚情假意接近自己,为的是助高时明夺走杨家私财。她甚至怀疑过,通敌叛国的罪名不过是他们为达目的而设的局,毕竟那支在北境组建起来的商队算不上实证,这是谢建章亲自查验后,不可辩驳的。

如今再看,高时明对林自初效力北凉一事,他分明不能容忍。

那么,她在梦境意外窥见的最后一幕——林自初不甘地将钥匙跪呈给高时明,便十分值得进一步考究。

谢建章并没有答话,仍是目光灼灼地同杨书玉对视。

两相对视,心下骇然。杨书玉突然便想通那句坚定的不会的原因了。

她终于想起在前世,死前她亦未曾见过谢建章。

可按照重生后的轨迹,在那段时间里谢建章必然是江陵的。

是以,她反应过来谢建章那句笃定的不会,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谢建章见杨府落难,他定不会袖手旁观!

迷雾散去,飘渺的梦境在她脑海里变得愈发清晰。

她才注意到高时明伸手去接那把钥匙时,有一血衣书生,广袖长袍静立在侧,他手中的长剑在晨曦中泛着肃杀的寒光,从剑身滚落凝成的血珠,正一滴滴地砸落在地上。

“若书玉要问我,王爷算好算坏,我应该没办法回答你。”

谢建章第一次在杨书玉面前败下阵来,他垂眸避开对方的视线,继续道:“好坏二字,无法直接评价王爷的为人处事。”

“作为摄政王,王爷悉心教导年幼的帝王,君圣臣贤,王爷从未有逾矩之处。在朝堂上,王爷严而御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铁血手腕前太后也要避其锋芒。”

他为难地顿了顿:“诡谲多变是他,算计人心是他,腌臜手段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王爷也不会嫌弃,会默许下面的人去做。如此,倒也称不上正人君子,算不得是贤王。”

“可若说王爷为了权力而踩着无辜之人的血肉前行,我也从未见过。亦正亦邪,毁誉参半,或许更贴合王爷。”

许是为了活跃马车中稍显沉重的气氛,他散漫地朗笑出声,向后靠在车厢壁上,戏谑道:“若王爷真冤了杨府,我倒是好奇那些平白无故丧命的人,究竟会不会入他的梦!”

杨书玉半信半疑地偏开视线,只当他在打趣高时明:“王爷那般铁石心肠的人,还会在意这些?”

她无法解释重生一世的因果,但是凭借从梦中窥见的城外景象,便猜测前世不会因为她的死而停止时间的流转。

谢建章会为杨府平反,他依旧会不死不休地纠缠林自初,就如今生这般。

那接下杨府另一半家业的高时明,又会如何?

既然杨府罪名不成立,那杨府私银断没有充入国库的道理,否则他无法服众,太后党也绝不会允许发生那样的事,两党自然会为此事相争。

杨书玉的思绪飘得很远,等意识到是杞人忧天,她突然自嘲地笑出声来。

前世,早已与她无关了。

只是她突然意识到,高时明并不是她刻板印象中的狠戾权臣模样。至少现在,她变得愿意对高时明多几分关注了。

与此同时,勤政殿内正在批阅奏折的高时明,似是有所感应,他手中的朱笔凝在空中迟迟不落。

那刚舔饱墨汁的笔头猝不及防地落下一滴朱墨,在奏折上砸开一朵正盛的红梅来。

高时明眉头微动,立在殿中正回话的润晚立刻闭嘴不言,垂眸等候下一步指令。

“皇叔?”萧彧狐疑看去,“纵许书生围堵四方馆,可有不妥之处?”

高时明搁下笔,泰然自若地吩咐道:“将这本奏折送回通政司,叫通政使好好自省,别什么奏折都往勤政殿送。”

殿中伺候笔墨的内侍,忙不迭上前撤走奏折,躬身应承后连连退几步,这才麻溜地转身去通政司传话。

萧彧并非没有亲政的权力,反而是高时明要求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