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你想要这皇位,拿去便是

【时间一点点过去,曹国公李景隆在朝堂上的处境,愈发变得艰难。】

【诸多大臣也是表现出了对李景隆的不满,纷纷向朱棣上奏折,对其进行弹劾。】

【对于此事,朱棣的态度依旧是如以前一样,别无二致,还下令不再追问。】

【而李景隆本人,似是渐渐地摸清楚了朱棣的性子,在某些方面的行事,变得愈发夸张,全然无视国朝律法。】

【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以及礼部尚书等人先后上言,言李景隆蓄意谋反,在其府邸之中举行跪拜之礼。】

【不仅如此,李家养的奴仆多达近千人,可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胆大包天。】

【接到这样的一封封奏折后,永乐帝立即是勃然大怒,不明白李景隆这家伙,为什么要做如此蠢事。】

【自靖难胜利,自己对李景隆的封赏极其丰厚,这里面固然是有利用的成分。

但,纵观诸多的靖难功臣,其规格能与李景隆相比的,少之又少。】

【倘若是其他事情,朱棣可能不会太过追究,打个马虎眼便是让其过去。】

【涉及到谋反这种逆乱之事,那就是砍头的大罪,没有丝毫辩解的空间。】

【朱棣是通过造反才登上皇帝宝座,对这种事,更是深恶痛绝。】

【当即派出身边亲信,前往国公府一探究竟,查探事情的真相。】

【根据得到的详细信息,与朱能等人所说的一般无二,李景隆的诸多行为,确实是在表明,存在着严重的造反意图。】

【不及时制止,只怕李景隆的行事会变得更加猖狂,更加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经过重重思考,朱棣终于是有了决定,下达旨意,剥夺其国公爵位,将所有的财产全都没收,不留分毫。】

【做完这些,朱棣也是用手段软禁李景隆,使他轻易无法离开府邸。】

【这里,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天真的李景隆用绝食,这么一个幼稚的方法,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惜的是,这个方法收效甚微,没有半分作用。】

【足足饿了十天的李景隆,最终还是很难逝去,艰难活到永乐末年,才终于离去。】

洪武初年

李家

一个长相威严、身躯挺拔的男人,目光深深地盯着天幕,久久不愿挪动眼睛。

良久之后,才叹息一声,嘴里有着一丝遗憾的感伤:“九江这孩子,怎么会这么糊涂,会做出那等错事。

哪怕你打仗打得不好,与燕王多次对战、接连落败,为父都不会太过怪罪于你。

胜败乃兵家常事,无论是何人,都不能拍着胸膛保证,会场场都获得胜利。

你的那些举动,间接帮助燕王夺得皇位,从而获得了不少封赏,为父对此也是相当高兴。

可是,你千不该、万不该行那等谋逆之事,那事是没有的半分回旋余地。

你做了,只会把你自己、以及李家推向火坑。”

这些话语一口气说完,李文忠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厚实的椅子上。

一双坚定的瞳孔,里面渐渐有茫然神色涌现,李文忠握起拳头,心中暗道:不行,不能这样!

如果继续按照既定的时间线发展,李家很有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未来。

这天幕早在很久以前,就呈现出了靖难战役,陛下也可能看到过,还暗中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不管之后的靖难会不会发生,对李景隆这混小子的教导,刻不容缓。

关于领兵方面的能力,稍加指点就够了,反正这小子是没有当名将的本事。

最重要的,是要给九江灌输一个观念,无论是什么时候,发生何事,都不能行造反一事。

有了之前的诸多功绩在身,只要李家不造反,做到与国同休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想清楚这些后,李文忠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悄然落地,脸上的凝重神色褪去,慢慢地舒展开来。

腾地一声站起,当务之急,是尽快对九江进行教导,一刻也不能耽误。

大汉

汉武帝刘彻略带惋惜地摇摇头:“可惜了,这李景隆到了永乐朝,就走错了路。

不然,就凭他的那些事迹,使他李家一直享用荣华富贵并非难事。”

在刘彻看来,靖难时期的李景隆,就是一个合格的帮手。

为建文帝所驱使,却通过两场大规模的战役,从而帮助了朱棣。

不管李景隆到底是无心还是故意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无须过多质疑。

待朱棣登基为帝后,李景隆要做的事,就再简单不过了。

默默地苟着,偶尔面见朱棣,装出一副只愿当个闲散公爵的样子,已是相当足够。

哪怕朱棣想向李景隆动手,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也是只能将其作罢。

在家中让其仆从以君臣之礼相称,还养了不少的仆从,这些行为就是作死的节奏。

任何一个帝王,包括那些所谓的仁宗,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

坐在一旁的霍去病,习惯性地点头,开口说:“微臣也是这样想的。

这个李景隆罪有应得,只要稍微收敛一点,使李家永远富贵,不是不可能。

偏偏要这样找死,愚蠢至极。”

连霍去病这等只知打仗的武将,都是看得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李景隆会被剥夺其爵位,完全是应有之理,一点也不意外。

“微臣倒是想看看,这李景隆之后会得到怎样的评价。

不出意外的话,这样的一个人物,其评价应该有好有坏。”

“朕认为,大部分的后人,对李景隆这家伙应该是相当惋惜。”

永乐年间

一座宫殿

李景隆面色难堪,嘴唇发白,还在不断地上下抖动。

这,这怎么会这样?

最后的结局到来之前,李景隆浅浅地设想过,未来会是何等画面。

无非是在府邸中,安安静静地品茗,阅读古籍、以及传到今世的诸多兵书。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自己可能老死或者病死。

行造反之事,这种掉脑袋的事,李景隆是从来都没有想过,更遑论将之实施了。

“曹国公,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想法,着实是令咱有点惊讶。”朱棣一手摸着下颌,微笑着开口。

一个皇帝,尤其是像朱棣这种武皇帝,一旦露出了笑容,将会变得极其危险。

身子一弯,李景隆立马跪在地上,随即流露出真挚的神情:“陛下,微,微臣…”

李景隆结结巴巴地说着话,他的脑子,也是在想合适的措辞。

见状,朱棣的反应同样相当之快,从龙椅站起身,看上去十分惊讶。

提高自身音量,大声说:“哎呀,曹国公你这是要干什么,着实是吓着咱了。”

“当年靖难要没有你的鼎力相助,咱现在这说不定还在猪圈吃猪s,你对咱的大恩大德,咱没齿难忘。

你若是想要这皇帝之位,直说一声,咱马上从上面滚下来,让给你,何须如此麻烦。”

一连串的话语从朱棣口中传出,吓得李景隆的额头,冷汗直冒。

“砰砰砰!”

不敢再有迟疑,李景隆立即朝地上狠狠磕头,其巨大的声响在整个大殿回荡,久久未曾消散。

没得到朱棣的旨意前,李景隆是会一直磕下去,不会停止。

粗糙的手掌抬起,朱棣在半空中摆了摆:“好了,停下吧。”

这句话一出,李景隆停下动作,抬起头说:“陛下,微臣绝不敢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还,还请陛下可以相信微臣,为此我愿意做任何事。”

朱棣走下台阶,一步步来到李景隆的身边,低头说:“你的意思是,上面的事迹,是天幕显示错了。

亦或者,这大明还有第二个曹国公李景隆?”

“不不不,陛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李景隆再度摇头,想要为自己作出辩解,当真因为一个天幕画面,从而落得个身死的下场,太特么的冤了。

“朕不是那种是非不分,随意杀人的昏庸帝王。

谋乱之事尚未发生,你近日的言行也尚属良好,朕可以从轻处理。”

做出思索的样子,朱棣一字一句地说道。

天幕的作用,不正是为了这个吗?

看见未来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举措。

这样一来,就能够以此避免很多恶事的发生,从而使大明变得更加强盛,造福无数的大明百姓。

“多,多谢陛下!”李景隆跪在地面上,本能地再磕了几个头。

“这段时间,你就暂时留在汉王身边,教他好好说话。”

想了一会儿,朱棣最终还是选择,暂时把李景隆安排在老二的身边。

有朱瞻基教老二读书,再加上李景隆这货在身边,想必老二应该会安静一阵子了。

做这么多,朱棣也只是想让朱高煦得到一些改变,别无他意。

李景隆一愣,处罚居然会这么轻,不可思议!

迅速掩盖住内心的喜悦,李景隆道:“微臣多谢陛下。”

随后,慢慢地挪动,与朱高煦站在了一起。

朱棣看了李景隆一眼,淡淡道:“这时候,索性看看后人会对你有着怎样的评价。”

霎那间,曹国公双眼发出一道异色,他也是想知道,千百年后的后世子孙,会用何种语言来评价自己。

李景隆的期待值很低,只有不全是骂人的言论,他就心满意足了。

【大明李景隆:“我的老爹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开国功臣,我作为其子嗣,自是不能太过落后,必须要雄起!

眼下这靖难之役,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要利用这个的契机,发光发热,成为新的开国功臣。”】

【曹国公这家伙,或许不只是打仗不行,最主要的还就是想要投靠朱棣这个大腿。

暗中帮助朱棣,以后在新的王朝,也就能成为新一代的大功臣,享尽一切的荣华富贵。】

【笑死,李景隆的那些事,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是还会有着不一样的结论。

打赢了是功臣,打输了依旧还是一等一的开国功臣,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李景隆这小子,实际上,机智得一逼。】

【李景隆这个二代,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庸才,一定是有名将带他在战场上历练过。

遇到其他人还好,或许能有一战之力。

这小子,遇到的是朱棣,洪武初期那些名将都交口称赞的将才。

败在朱棣手里,李景隆并不冤,毕竟朱棣未来所做出的功绩,在整个大明十六位皇帝中,也是足以排在前列的。】

【说到底,以李景隆当时面临的处境,也算是相当尴尬。

要是真的打赢了,固然可以成为建文朝的一大功臣,以建文帝那傻脑袋,做出何种事情,都是可以预料到的。】

【朱允炆会把屠刀会向藩王,未尝不会对李景隆这样的人物下死手,建文帝身边的臣子,还是有不少的奇葩存在。

败给燕王朱棣,让其成功登基,说不定还有活下来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会做出何种的选择,显而易见。】

【单从朱棣和朱允炆这两人,与李景隆之间的亲近程度,李景隆会倒向朱棣,也显得不那么奇怪。】

【大明真正的第一战神:常遇春!

大明表面上的第一战神:李景隆。】

【朱棣:这大明皇位,是咱爹在的洪武三十五年传给我的,谁敢在此说半分不是。】

【先不说李景隆这货,就是建文帝这东西,TM的就是被那一大帮子文人给忽悠傻了,竟是还一直愿意相信李景隆。

也不想想,打赢燕王之后,李景隆自己会遭遇到怎样的命运。

所有的事加起来,都没自己的小命重要,脑子进水了,才会选择为建文帝这小崽子效命。】

正德年间

朱厚照翘着腿,笑眯眯地看着上方,嘴里叼着的狗尾巴草,也是一摇一摇的。

“后世子孙说的一些话,朕以往,还真是没有想到。”

双手一拍,又是继续说:“是啊,建文那个王八蛋,就是个十足的傻子,只知一昧听从文人的话语。

洪武皇帝那样的行事作风,这傻子,竟一点儿也没学会。

那些聒噪的文人,除了会在皇帝耳朵边叽叽喳喳的叫唤,还能够做什么,尽是一群没用的东西。

如果把李景隆换成其他人,说不定还会有新局面出现。

曹国公和太宗皇帝的关系就在那里摆着,但凡不傻,李景隆都在该怎么做。”

把话说完之后,朱厚照舒舒服服地往下一躺,发出一道惬意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