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军出发之前,只是带着约莫五十万枚各型炮弹,而新军在此前的战斗中,已经使用的炮弹,也超过三十万枚之多,现在新军之中,只有不到二十万枚的炮弹了。
而段鹏此前虽然电令后方渡海送来炮弹,但海上风高浪急,路途遥远,小武也不知后方的炮弹补给,需要等到何时才能到达。因此,对于如今新军手中所剩不多的炮弹,他就觉得必须节省着使用才行的。
小武这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段鹏那句,打战就是打钱的话的真正含义了。因为新军每一枚炮弹的成本,就在半两银子左右,五十万枚炮弹,那就是二十五万两白银的价格。新军万炮齐轰,当真是有一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架势。
此后,新军万炮齐轰,仅仅轰击了三轮,就停歇了下来。因为高达三万枚炮弹,集中在一起轰击,哪怕开花弹的轰击效果不如实心弹,却也将辽东城城墙,轰塌了长达三十多米的一大段。
辽东城城墙被新军大炮破开之后,新军大军顿时从城墙豁口鱼贯而入,并且他们之中还伴随着一些,此前投降新军的高句丽士兵。
这些高句丽降兵入城之后,在各自将领的要求之下,大声的用高句丽的语言,反复喊着新军优待战俘,投降不杀的口号。他们此举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瓦解高句丽守军的斗志,减轻他们的反抗烈度,相应的也能减轻新军的作战负担和伤亡。
并且因为战前新军就宣传过优待战俘的政策。所以新军进入辽东城之后,并未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大批高句丽守军,见到新军之后,就纷纷交出武器,投降了新军。
新军这次的战斗,从早上十点半开打,一直到了中午两点半,总共历时四个小时之后结束。新军在此战中,伤亡三百多人,而高句丽守军因为主动投降的比例也比较大,也只是被新军歼灭了两万多人,新军共收获高句丽的俘虏,五万余人。
拿下了高句丽第一座大城辽东城之后,段鹏照例又将投降的守军混编了一下,然后留下数万归附军防守辽东城,其余大军则是在辽东城休整了一日之后,再次往建安城开赴过去。
段鹏对于拿下整个高句丽的战略,就是以高句丽的大城市为节点,将这些城池一座座拿下来之后,区分优待、善待投诚人员和俘虏。令得周遭地方守军,受到震慑的同时,也了解新军一些政策,然后多数有样学样的归附新军。
而段鹏的这个策略,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当他们大军离开辽东城,往建安城方向行军的时候,在辽东城到建安城这一线区域上的;高句丽地方军和高句丽政权地方官僚,则是纷纷闻风丧胆的,开始对新军投诚。所以,新军名义上是进攻建安城去,但在行军过程中,就收获了大量地方势力投诚。
而新军因此也不得不减缓了行军速度,纷纷接纳了这些地方势力之后,才终于在三日之后,也就是六月二十六日,到达了建安城外。
来到建安城外之后,段鹏照例又让人对建安城守军进行了一番劝降,无果之后,他才开始让大军攻击这座城池。
建安城的规模,基本上和辽东城相当。不过因为建安城的守军,得悉新军攻破辽东城之后,又向着建安方向进发,害怕的不敢出城执行高句丽当局的坚壁清野工作,因此建安城周遭地方村落、小城镇倒也没有遭受什么破坏。
当然,由于辽东城防守力量比建安城还要雄厚一点,新军才刚刚攻打建安城,轰击了两万余炮之后不久。建安城守军见城墙已然被轰击得千穿百孔的,并且新军炮火猛烈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所以这个城池的守军,几乎只是抵挡了新军二十几分钟之后,守城大将就做出了对新军投诚的决定。
新军这次攻打建安城,因为敌军守城大将主动带军投诚。令得新军尚未出现伤亡,就顺利的拿下了这座城池。而建安城被新军掌控之后,建安城后方的一些高句丽地方守军和行政机构,也是纷纷迫于新军势不可挡的威势,纷纷改旗易帜的向着新军派来了接洽投诚的使者。
段鹏对于这样的局面,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他知道自从新军踏上高句丽国土之后,高句丽这个国家就完了。如今看来,现在高句丽地方上,发生争相向新军投诚的事情,也完全就在段鹏预料之中。
而段鹏在建安城呆了不久之后,一个更加劲爆的消息也传入他的耳中。他的随军无线电,接收到了高句丽附近海上传来的无线电通讯,说是在高句丽后方的新罗和百济,已经被段鹏派出的使者说服,如今两国大军合兵一处,在两日之前就对高句丽发动了进攻。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段鹏令新军再接再厉,仅仅只是在建安城休整了两日多时间之后,在附近的港口,接收了来自新朝的弹药补给,而后大军又开始兵分两路,分别向着高句丽境内的国内城,还有罗津城进发。
其中,段鹏带领新军十四万,重点进攻距离相对较近的国内城,而小武则是带军六万和其它仆从军,进攻半岛另一边的罗津城。
七月一日早上,段鹏大军在国内城外部进行一些宣传喊话之后,开始摆出七千余门大炮,朝着国内城城墙打了四五轮炮弹。而后大军待国内城城墙垮塌之后,迅速冲入到国内城中进行作战。
不过,这次国内城城墙破了之后,里边的守军也和辽东城和建安城的守军一样,抵抗意志已经非常薄弱。在新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之下,他们不是投降新军,就是被新军彻底消灭。
因此,在七月一日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之内,新军就彻底的掌控了整个国内城的局势。新军在国内城休整了几天之后,待小武进攻罗津城的军队回来和段鹏军队会师,他们双方合兵一处,将大军推进到了鸭绿江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