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景正十三年,九月。

内阁。

赵晗匆匆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书,向着伏首案桌的孙传庭,大声道“首辅,快看看,幕僚司那边总结了各省的数据,好消息啊!”

孙传庭连忙站起来,绕过桌子,接过来打开。

天灾在去年的减弱趋势非常明显,夏天没那么酷热,大雨不再那么磅礴,地震几乎没有,冬天的雪更是弱了不知道多少,南方去年几乎没有下雪。

钦天监那边说,灾情正在不断减弱,今年会有更明显的趋势。

这种趋势肉眼看得见,但作为大明最高层,他们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数据。

孙传庭看着,赵晗忍不住的说道:“今年夏粮是两千四百万石,比去年多了近八百万石!若是全年,可能超过万历十年!”

孙传庭连连点头,目光还是盯着手里幕僚司统合的报告。

报告上不止于夏粮,商税今年上半年是五千四百万两,囊括了海贸。还有各地土地复苏,农民增收情况,大量的番薯,玉米,大豆产量大增等等。

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表明,覆盖大明数十年的灾情,已经渡过最酷烈的阶段,正在缓解。

孙传庭看了半天,抬起头,欣喜于色的道“好好好!对了,抄录一份,送到宫里去。”

赵晗应着,忽然又道:“秦元帅近来病重,陛下已经去看了好几次,这次太医说,怕是挺不过去了。”

孙传庭神色凝了凝,片刻道:“待会儿我亲自去走一趟。”

赵晗看着孙传庭的脸色,心知他忧心的不止是秦良玉病逝,还有就是曹文诏上位。

皇家军团这两年持续拆分,组建了四个军,同时皇家军团出来将官充斥着各大战区,加上曹文诏与乾清宫的特殊身份,如果他上位大元帅府元帅,掌控大明军队,他的控制力,影响力,怕是要远超当年的孙承宗!

这太过可怕,内阁以及整个文官上下恐难接受!

孙传庭刚要转身,方孔炤进来,道:“首辅,缅甸国王上书,要求我们归还六年前侵占他们的国土。”

一年前,沈珣病重辞官,方孔炤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入阁,排名最末。

孙传庭猛的转身,冷哼一声,道:“三年前卢象升才教训了他们,现在又不老实了!”

周应秋从桌上抬起头,道:“依照现在的情形,可以动一动了。”

周应秋说的‘动一动’,自然不是动一动那么简单。

对于东南半岛仅剩下的两个国家,大明早有共识,那就是迟早要并入大明版图!

而今明朝国力开始恢复,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内忧已无,可以开战了。

孙传庭表情冷漠,道:“先告诉卢象升,给我盯着,待会儿我入宫觐见。”

方孔炤想了想,道“现在正值盛夏,确实不宜开战。”

孙传庭没有在乎这件小事,脸色和缓,笑着道:“南直隶今年的土地,商事,吏治都很不错,尤其是苏扬杭三府,我打算走一趟看看,你们怎么说?”

这些年,内阁阁臣下去视察几乎形成惯例。

傅昌宗从三楼议会下来,道:“我去陕西吧,李邦华已经上奏,可以逐步解除农庄策,我去看看。”

靖王看了眼身边的朱慈烺,笑着道:“世子,你要不要去看看?”

朱慈烺,信王世子,去年开始跟随靖王出入内阁,这里面的意味很明显。

朱慈烺连忙站起来,抬手道:“全依王爷安排。”

靖王摆手笑了笑,道:“那就跟我去一趟山西看看,听说他们督政院履职的不错,我打算立为典范。”

靖王在这个位置已经很多年,而今白发苍苍,确实累了。他为他的子孙谋了一个世袭亲王,已经心满意足。

其他人也相继说话,各有去处,唯有方孔炤要留守内阁。

孙传庭微笑,在班房坐了一上午,吃过中饭,向着吏部走去。

而今的吏部尚书是原工部侍郎周霖烔,这是朱栩钦点的人。

在孙传庭前往内阁的时候,吏部尚书班房,周霖烔看着手里的一封信,面色漠然的看着身前的主簿,道“哪来的?”

主簿神色凝重,道:“大人,今天一早,下官桌上发现的。”

“为什么不早点送来?”周霖炯看着他,目光如剑。

主簿苦笑,道“下官也知道这封信事关重大,犹豫了半天。”

周霖炯看着这封信,面色变幻。何止是这个小小的七品主簿觉得事关重大,即便是他也是烫手。

“大人,首辅来了。”就在这时,吏部侍郎袁之城进来道。

周霖炯眉头一拧,低头看着这封信,斟酌再三,探口气,道“罢了,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交给首辅吧。”

主簿听着脸色发黄,这件事,首辅怕是也要觉得烫手吧?

孙传庭对吏部一向十分重视,事关吏治改革,他从未放手,这位周霖炯倒是一个不错的帮手,没有帝党痕迹,更容易配合。

“周天官,你这是不太欢迎我啊?”孙传庭走进来,笑着说道。

周霖炯听着孙传庭的调侃,苦笑一声,道:“大人,下官现在想哭,哪里还顾得及其他。”

孙传庭是难得的开玩笑,看着周霖炯的神色,轻咦一声,道“什么事,竟然把我们周天官给难住了?”

周霖炯手里捏着信,犹豫再三,还是递过去,道“大人,你还是看一看吧。”

孙传庭对周霖炯很看重,见他郑重其事的递过一封信,也好奇的接过来,抽开看去。

没看多少,他脸色渐变,面如寒霜。

孙传庭没有看完就放回去,目光淡漠的看着周霖炯,道“这封信哪来的?”

周霖炯道“有人送到了吏部。”

孙传庭盯着周霖炯,周霖炯神色坦然。

孙传庭犹自盯着他不放,道:“你觉得这封信真假如何?”

“周阁老的字迹大人应该不会认错,何况,还有大印。”周霖炯道。

孙传庭默默一阵,道:“这件事你守口如瓶,我现在进宫。”

周霖炯连忙抬手,道“下官省的轻重。”

孙传庭没有多说,径直离开吏部,转向回宫。

就在孙传庭入内廷,进乾清宫的时候,在内阁班房的周应秋,忽然收到了一个小纸盒。

他好奇抽开看,只见里面是一把匕首,非常小,非常精致的匕首!

周应秋猛的脸色苍白,瘫软在椅子上,双眼无神,浑身颤抖个不停。

班房里就他一个人,不知道坐了多久,他脸色苍白,双眼无神,颤巍巍的拿起笔,摊开纸,写上三个大字:请罪书。

他一笔一划,无比认真的写着,足足写了千言,这才放下笔,闭着眼,表情痛苦,而后拿起那把小匕首,缓缓的吞了下去。

周应秋双眼大睁,满脸痛苦,浑身挣扎,但双手还是硬生生的按了进去!

乾清宫。

朱栩看着孙传庭递过来的这封信,面无表情。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周应秋原本是阉党,后来魏忠贤被朱栩打压,周应秋识时务的切割,投入到了当时惠王的朱栩门下,这些年都跟着朱栩。

但是魏忠贤还是掌握着周应秋的一些致命把柄,这些把柄后来落到了骆养性手里,骆养性逼着周应秋做了许多事,其中一些十分的大逆不道,比如出卖朱栩的行程,泄露朝廷的改革计划,挪用大笔款项,倒入了骆养性口袋。

即便当年骆养性入狱,也没有将周应秋供出来,让他活到了现在。

朱栩将信放在茶桌上,淡淡道“你觉得是谁做的?”

孙传庭抬着手,道:“谁做的不要紧,关键是可能不止这一封信。”

朱栩手在这封信上拍了拍,道“只诛首恶,不诛连其他。”

也就是说,只论周应秋的罪,不诛连他的家人以及门生故吏,亲朋好友。

这也算是朱栩给周应秋这么多年的辛苦的一个恩典了。

孙传庭对着个决定不意外,道“是,臣来安排。”

朱栩摆了摆手,等孙传庭走了又摇了摇头,自语道:“又是何苦啊……”

孙传庭回到内阁,正准备处置周应秋,却被禀报周应秋已经自杀身亡了。

孙传庭来到周应秋班房,看着他的请罪书,叹息一口气,道“让刑狱司来处理,会同督政院,查封周府,清查任何的可疑线索。”

尽管不诛连,但一些事情还是要弄清楚。

这件事,由赵晗主理,赵晗带着人,迅速围了周府,抄家,清查一切。

周应秋的自杀以及周府被查,迅速震动了整个京城,不少人惶恐,争先自首。

其中一个是吏部郎中黄少怜,他给赵晗递送了一份名单,是这些年周应秋暗中照拂的人,名单里赫然有傅昌宗的亲族,包括的一个族弟,三个族孙。

这些人被安排进了政院,在政院的大考,也就是科举中,被‘酌情’加分,得以入仕,平步青云!

这里面涉及到卖官鬻爵,权臣勾结,私相授受。

这份名单并没有瞒住,迅速在朝野间传播,甚至还上了朝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道多大声音,要求彻查傅昌宗!

起初内阁,乾清宫等并没有在意,没有什么反应,但随后激起的浪潮越来越大,一些封疆大吏,比如陕西巡抚郑酬庸,山东巡抚冯江峰等相继上书,言称‘防微杜渐,不当有川,国社在前,亲疏在后’云云。

随着他们的开口,更多的弹劾奏本涌入内阁,司礼监。

不过三天,甚至致仕、离开皇宫很久的曹化淳都给朱栩写信,言称‘人言可畏,玷污圣德’。

最后,张太后都与朱栩说“再不让你舅舅走,你想保都不保不住。”

景正十三年,九月十六,傅昌宗上书辞官,接受调查。

朱栩三拒,但傅昌宗辞官坚决,辞去内阁等一切职务,回府接受内阁的调查。

不足半个月,帝党两大领袖,一个自杀,一个辞官,震动了整个大明朝野,无数人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又过三天,内阁右次辅,大元帅府元帅,秦良玉病故,乾清宫下旨,罢朝十日,全国哀悼三日,以示对老将军逝世的哀思。

与此同时,大元帅府副元帅曹文诏顺位晋升为大元帅府元帅,不入阁。

两天后,九月二十一,内阁排名第三的阁臣,督政院院正,靖王以年老体衰为由,上疏辞官,乾清宫慰留不得,只能放他离去,信王世子朱慈烺继任督政院院正,不再兼任内阁阁臣。

九月二十五,内阁东阁大学士赵晗被查出与傅昌宗,周应秋卖官鬻爵,徇私舞弊一案有牵连,被迫辞官。

二十七日,旨意下,五部尚书,李邦华,张国维,吕大器,周霖炯等顺位入阁,方孔炤晋升为左次辅,兼任议会议长。

短短不在一个月,内阁,帅府大变,震惊的大明朝野说不出话来。

别说当今以来,即便是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如此激烈的人事变动,让所有揪心,盯着朝廷一举一动。

三十日,来自代州的一行人,突兀的出现在大明门门口,举着一份份血书,跪地高呼。

代州,孙传庭的老家,这份血书,字字都是对孙传庭的讨伐,指责他欺凌宗亲,强买强卖宗里土地,不敬父母无视祖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孙传庭当日便入宫,递上乞骸书,请求辞官归里。

朱栩再三挽留,孙传庭去意已决,挽留不得。

十月十一,乾清宫下旨,赐孙传庭太子太傅衔,一等勇国公,世袭三世,永业田一千二百亩,并由太子亲自护送回乡。

朱栩的一连串旨意,几乎每个半个时辰就一道,足足二十多道,由此可见乾清宫对孙传庭的重视以及保护之意。

还没有掀起的弹劾孙传庭大潮,就被朱栩压了下去。

景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景正朝第二任首辅,任职七年的孙传庭,辞官回乡,由太子亲率两千禁卫,鸣锣开道,荣归故里。

沿路出现了极其奇怪的场景,当官相迎送的寥寥无几,反而是百姓们夹道欢迎,绵延几十里,高呼‘圣人’,连日不绝。

而一个月前还是内阁最末的方孔炤,一跃成为内阁首辅。

他的第一道改革,就是对内阁进行拆分,比如督政院,大理寺,帅府都从内阁独立出去,与内阁一样,隶属于议会,成为一种‘平级’机构。

景正十三年,最后的三个月,大明高层天翻地覆,内阁五部几乎完全替换!

天下为之震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