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谈话

王国兴跟着上到了山上,看到这磨儿山的上边还很开阔,但有点不相信,就山上这点像地窖一样的塌塌房子怎么能住的下六百来人。

当跟在周遇吉的后边下了几步台阶走进一个半地下的大厅时,王国兴不得不惊讶的感到这房子修的有点奇思妙想了,半地下,除了边窗,上边留着若干天窗,一点也不感到黑暗,也感觉不到闷,还感到特别的暖和,看着几根纵横成排的柱子,感受这大厅的空间,王国兴评估了,至少能装二百人。

看到王国兴脸上的惊讶,周遇吉笑问:“感到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点奇妙?”

王国兴开起了玩笑,“真没有想到啊,要是知道呆在这地方如此的舒坦,我也来入伙了。”

王大梁一听就笑了,“这都是我们二当家的想出来的。住着比较暖和,建起来也特别的简单。我就是问一下侯爷带来多少人?说实话,我们这山上吃的东西有的是,就是喝的水不充足,要是侯爷的人都来了,恐怕水都不够用。”

周遇吉解释道:“大梁说的一点不假,这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王国兴有点急,“那怎么办?我那里不仅带了两千兵,还人人双马,这一路上都是吃的干粮,不仅人渴的要命、马匹也快受不了了。”

王大梁笑道:“侯爷莫着急,你们往南走十里,就有一条小河,虽然这时候河里没有水,但河边的山湾湾里有一个大水坑,水随便用,就是和王爷商量一下大家吃饭咋办?”

王国兴望着王大梁,“兄弟,你有啥想法?”

王大梁笑笑,“那个地方因为水多,所以长了很多的树,可以砍倒烧柴火,我想给大家送过去二三百头羊,再送过去几十个锅,佐料盐巴的什么都带上,大家可以在哪里吃烧烤。”

王国兴一听就笑了,“哈哈哈哈!那不是他们太享福了,马匹咋办?”

王大梁笑着说道:“侯爷,咱这里粮食有的是,送去两万斤粮食不就行了,山坡上也长有干草。”

王国兴是太高兴了,“哎呀!那太好了,就辛苦大当家的了。”

王大梁出去喊来了三当家的范巴图、四当家的刘金刀一番交代,范巴图、刘金刀立刻带着人开始干了起来。

这个范巴图是正儿八经的蒙古人,姓范,全名哈斯巴图。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蒙古人怎么姓了汉人的姓?

严格的说,蒙古人在传统上是没有姓的,通常会将所属部落的部落名,冠于名字之前用于称呼,但部落名并未与个人的名字直接连在一起当姓氏使用,所以蒙古人通常只有名字,没有姓氏。

当蒙古人占领了华夏,他们发现汉族人都有姓,在起名字上也很讲究,比他们只有名字强远了,就仿照汉族人的习惯开始给自己找一个姓,这样血缘关系就不会乱了。

自己该姓啥呢?当然不能瞎起,于是就按照几条原则给自己找一个姓,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则,一,以部落名称为姓;二、以氏族名称为姓;三、以祖先名字为姓;四、直接借汉人姓氏为姓。

有的还给自己起了汉族的名字,比如元末大将扩廓帖木儿,汉族的姓名就叫王保保。

这王保保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曾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明洪武五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不过,老朝新代更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最后王保保死于哈剌那海,代表北元人正式退出了中原舞台。

刘金刀原名刘金道,刚参加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生锈的大刀,别人笑话他刀都生锈了,肯定没有打过仗,妄称好汉,刘金道强词夺理,硬说生锈的刀不是生锈,乃是金刀,所以,大家干脆喊他刘金刀,刘金刀的本领却是全山寨最高的,一般五六个人合伙不是对手,所以,去草原上抢牛羊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范巴图和刘金刀带队。

周遇吉在这磨儿山养伤已经十几天了,特别的惦记着外边的情况,“王侯爷,京城怎么样?这个山寨的二当家的怎么成了太后的儿子?皇上还好吗?朝中怎么样?皇上还有那些安排?辽东的建虏有没有动静?”

一连串的问题差点将王国兴问蒙了,这周侯爷看来是在这地方呆不住了,着急呀。

王国兴看着周遇吉,“周侯爷,你可不知道呀,当初,大家听说你大战李自成,杀了李自成七八万的人个个都佩服呀,试问谁有这样的本事?听说李自成屠了宁武,侯爷下落不明,都有人认为你必死无疑,有人设灵堂祭奠你啦,在下也难受了好几天,那几天,皇上也是暴躁不安,常常发怒,动不动就打人的板子,左都督进京,皇上知道你没有死,立刻就变了,既不发脾气了,还做了好几件大事,现在,朝廷里和过去也不一样了,变化特别的大。”

周遇吉感动,叹息一声,“遇吉何德何能劳皇上惦记,没有守住代州宁武,愧对皇上呀!”

王国兴给周遇吉的茶碗中添满了茶,“周侯爷可别这么说,如果让国兴来守代州宁武,国兴敢说也绝对不贪生怕死,但也没有本事消灭李自成这么多的人呀!南边,黄得功正在带兵北上,皇上听说后,直夸赞黄得功和你一样,是王朝的忠臣良将,保定总兵马岱被提拔成了蓟辽总督,你猜皇上怎么评价马岱?”

周遇吉诧异的看着王国兴,“怎么评价?”

王国兴笑道:“皇上问马岱可敢带两千人马扫清运河两岸?马岱说,用不了两千人马,一千人足矣,皇上夸奖马岱我朝又多了一个周遇吉也,呵呵!你不知道皇帝是多么的赞赏你,要不,也不能直接封你的侯呀!”

“最近,朝廷发生了很多事儿,首先是抓了首辅魏藻德,其次是抓了成国公朱纯臣和襄城伯李国祯,任命了李邦华担任首辅,皇上担心北边的姜瓖和王承胤,秘密交代在下带两千锦衣卫来找周侯爷,在下也担心出事儿,两天时间里,人不歇鞍,就赶过来了,多亏以前经常骑马,要不就死在半道上了,你可不知道我那些手下,很多的人下马都不会走路了。”

“皇上说了,周侯爷接管大同后要加紧整顿部队,操练人吗,可选一得力的干将守代州宁武关至偏关一线,对李自成形成攻击态势,重点还是防范北元人。”

“皇上分析,李自成恐怕早就返回陕西了,吩咐啥时候收复太原,一切由周侯爷自己决定。为了对李自成形成压迫之势,皇上还提拔了保定后军指挥刘忠嗣接任保定总兵,令刘忠嗣出兵紫荆关、倒马关一线对流寇做出攻击态势,皇上怕周侯爷报国心切,专门交代任何人不得催促周侯爷,打不打?何时打?一切由周侯爷自己决定,皇上说了,打仗求的是消灭敌人,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并反复交代在下一定把这道理给周侯爷讲清楚。”

“史可法被提拔成次辅了,皇上令史可法以次辅的身份总管江南事务。现在,史可法、黄得功正带领兵马沿运河北进,马岱协助史可法抓捕刘清泽后将山东的兵马带到京城,黄得功带领手下负责清扫鲁西南豫东的流寇,估计黄得功得手后,皇帝就有圣旨给周侯爷了,到时候恐怕在下也要协助周侯爷开干了。”

周遇吉明白,到那个时候,皇帝朱由检要北东两个方向夹击李自成,那样确实能逼迫李自成后撤,不用说,自己带兵南下,长城一线就交给了王国兴,“皇上真是神机妙算呀!”

王国兴笑看着周遇吉,“周侯爷不是问这山寨的二当家的怎么成了太后的义子了吗?具体怎么回事儿?在下也说不清。据说左都督是太后老家的侄子,全家人死于前年的开封城大水,估计是那个时候,左都督到了京城开始给皇上秘密办差的,到山西来也是皇上派遣的,是皇上命令左都督无论如何要救下周侯爷你的。”

周遇吉惊愕了,难道真的是皇上派左都督来救他的吗?想想确实应当是这样的,不然这左都督怎么会带兵那么巧的赶到宁武关呢?六百人敢于攻打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换成谁也不干呀!难不成皇上早就怀疑姜瓖和王承胤不可靠了?想想有可能,要不,咋自己醒来后问是怎么回事儿,左都督只笑不回答呢?

我的娘!皇上真是太伟大了,真是神机妙算。

但是,皇上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就对李自成没有办法呢?矛盾呀!

“山海关呢?”,周遇吉问道,他出身在辽东,就是在辽东当兵的,失去家园的人对家乡是什么样的情怀大家想必都能够理解,周遇吉念念不忘的就是收复辽东,可是朝廷的军队十多年来连连打败仗,一退再退,每仗必输,令周遇吉十分的丧气,也渐渐的心灰意冷起来。

“皇上也有考虑,听皇上的意思,将李自成压缩到一定范围后,就要打建虏了。”

周遇吉吃惊了,朝廷还有力量打建虏吗?人家几次入塞,横冲直撞,想抢那里就抢那里,朝廷一点的办法都没有。

王国兴笑道:“周侯爷别那么看着我,我对你说呀,真的有可能打败建虏。”

“何以这样说?”,朱由检瞪大了眼睛。

“呵呵呵呵!要是咱这帮人肯定是不行的,但左都督可以呀!”

周遇吉看着王国兴,不知道王国兴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左都督精与战术?那也不可能,双方实力对比差的太多了。

“周侯爷呀!最近呀,朝中发生的大事,你以为是皇上做的?其实,都不是,那个魏藻德是皇上刚刚提拔的,要是皇上发现魏藻德是一个奸佞,能提拔魏藻德?想一想就明白了,那个朱纯臣也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吧?那个李国祯管理京营多少时间了?从他爹李守奇的时候京营都是他们家管着,皇上咋从来就没有发现京营有问题呢?左都督到了朝廷,咋所有的奸佞都被发现了呢?”

接着,王国兴就讲了朱由检阅兵的过程。

周遇吉听了特别的惊讶,“这么说,还真的是左都督发现的。”

王国兴哈哈一笑,“那可不?就这锦衣卫恐怕也要动了。”

周遇吉吃惊了,“锦衣卫是皇上的卫队,还负责刑狱,咋动?”

“咋动?咱就不知道了。那个骆养性恐怕要倒霉,你知道皇上免了我在锦衣卫的差事提拔了谁吗?李若珪。这个人你可能不知道,很正直的一个人。不瞒你说,锦衣卫里混进了不少的地痞无赖,恐怕都要清理出去了。以前,咱王国兴混的不错,皇上也器重,但从来没有受到这么的器重,要不,咋能叫我来山西找你将来接管宣府呢?恐怕也是左都督向皇上推荐的。就咱这身份,都是候爵了,有差事没差事能咋的?但皇上信任,把大事交给咱来做,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说实话,我可没有你那么大的本事,不求立多大的功劳,能把皇上交给的差事干好就很知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