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我的认识

可能有人觉得法家很厉害讲逻辑,儒家什么用都没有。

可能看韩非子和孔子是有这个感觉。

在加上吴起这种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儒家那时候......

可是这里有一个错误。

我认为很多人都把政治家,变法者等同于法家了。

请问,政治家和教育家比政绩要怎么比?

孔子被人说是政治家,我个人就不大认同。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是政治家了。

所以我对法家是怀疑的。

首先,说吴这些人是法家就是有争议的。因为法家是韩非子提出的。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而且能从百度百科上搜到的法家先辈里管仲是最早的一个。

那么那么考虑过轻重家的感受吗?要知道一般的历史爱好者讲到轻重家全是管仲说了什么。你说管仲是法家的?只有商鞅才算是法家的雏形吧。其他人是对法家有影响,但对韩非子影响最大难道不是道家的思辨吗?(虽然说他老师是儒家来着的)

所以我认为韩非子之前的法家先辈,都是有水分的。和纵横家差不多的水分。

按照这种逻辑,儒家的先辈还有文王,周公,尧舜禹......

道家也差不多。

其次,儒家也是有变法者的。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他是一个彻底的儒家学派学者。而且他的学说就是打压朱熹的官学。若果抛开时代而论,法家的那些所谓变革简直和半成品一样。

如果说王荆公的变法难以执行,那又有那次变法真正执行了呢?

吴起在魏楚两个国家是一个不如一个,商鞅也是没了。

最后,我想只有法家一开始就有迎合统治者的想法。

这当然只是法家严密思想的一个部分,但法家主导的变法为什么可以保留主体。

我不觉得商鞅,韩非这两个人有多懂政治,我也不觉得始皇帝对一个自己处死的人多尊重。这只是因为法家选择了以残酷的统治来迎合皇帝。

而王安石是用皇帝对自己的崇拜和野心推动了改革。

法家可能做出了更多的影响。可在现在看来,二者并无区别,都只是尝试。

残酷的统治只是法家思想的一个角落,就像儒家的三纲五常一样。

但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法家是主动的。儒家是被动适应的。

如果有人了解过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暴君。大概就会像我一样,选择用理性的态度评价其他时代的昏君。

虽然儒家最后也是无力而黑暗的。但儒家可以避免南北朝那样的黑暗。而法家绝无可能。

所以古代君王不与士大夫共治,就更不可能与百姓共治了。

说起来也奇怪,寇准出自大家族结果因为演绎被人当做了平民出生。

而被后人诟病的那些士大夫反而更接近百姓。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水平一般。在考取功名之前只能每天喝粥。

晏殊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军官,但他从小就很出名,因为他是神童。

欧阳修的父亲是个推官,家里也没什么钱。

王安石虽然比较有钱,但他属于新兴地主。

好吧,虽然说他们只是少数家。

但是宋朝的官员很少通过裙带关系晋升,家族内的互助基本绝迹。

如果提升不合程序就会被弹劾。

大部分官员得到重用或者遭到贬谪都是因为参与了新旧党争。

属于是按照政治立场划分阵营。

而到了明朝,东林党,浙党,楚党......官员按照乡党划分。其实就是按照血缘划分。

隋朝开了科举,结果主要权利还是集中于关中的军事集团,所以是李家得了天下。

至于唐朝,虽说是宋承唐制。但唐朝很多规定都只是一个雏形而且没有正式施行。比如糊名制就是宋朝才得以完善并发挥作用的。

所以宋朝科举的平民比例得以大幅提升,父子都是宰相这种事情也很少发生。

我是这么以为的。

比起所谓的资本本主义萌芽,垂拱而治才是真正对标资本主义的存在。(虽然还是比不上,但这比波兰的贵族共和可强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