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带着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出城。
这一万兵马中,大多都是刚刚入伙的老百姓,只有两千人属于李白曾经训练过的部下。
不过他带来了上百条燧发枪。
这是他决战的关键!
来勤王的席元庆只有八千人马,据探子来报,其中只有五千人是正规军,另外三千人只是在临邛征发的民夫,临时配上武器以壮声势。
虽然文聘的人数更多,但实际战力是比不上席元庆的。
只不过墨信也知道,多亏了李唐一任由一任的皇帝对巴蜀的不信任,不断削弱巴蜀的兵力,使得巴蜀的兵马实际战斗力并不强,很多都是两鬓发白的老兵,甚至粮饷也时有克扣。
这也是李唐的皇帝遇上叛乱,都喜欢逃亡巴蜀的原因之一,因为巴蜀的原班兵马完全不具备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考虑到士气,文聘的兵马反而斗志盎然,而席元庆的兵马都是表面平静,心里同样没有任何波澜。
算是彻底麻木了!
两军在野外相遇。
首先是斥候之间发生的战斗。
地形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占优势。
文聘虽然是历史上的名将,但面对一支自己刚刚接手的军队,指挥起来同样无法得心应手。
他只好选择最简单的战术。
一队兵马在前,另一队骑兵绕后,对敌方的民夫队伍出手。
以他的见识,哪怕情报不足,也能判断出对方的军队里并非全部正规军,在正规军后面看到有滥竽充数的民夫。
而在战场上,即使是民夫队伍,一旦生乱,也会影响到全军的军心。
同时,他安排火枪队在侧前方,作为一个陷阱。
席元庆没有文聘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他的打法更为正规正举。
直接就是大军一鼓作气的压上。
然后看到孤零零在外的火枪队,自然而然的上钩。
在席元庆看来,敌军的指挥官真是傻,居然让一个百人队伍就呆在侧前方,是主动投喂自己吗?
他正担心己方的士气不足呢!
只要能消灭这上百敌军,就能提升己方士气,同时打击敌方士气,这么好的事情他为何不做。
可下一秒,他就后悔了。
随着火枪队开枪,冲过来的唐军士兵顿时如同割麦子般倒下。
即使火枪队中只有五十人属于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另外五十人是临时教会用枪,加入队伍里瞎几把乱射的唐朝民兵,但在老带新一对一的教导下,最基本的命令还是可以让民兵们严格执行。
而火枪队贵在距离,并非精度。
在弹幕攻击下,即使有人乱射,也能出现杀伤效果。
冲过来的唐军不信邪,但排队枪毙的战法极大的发挥了燧发枪的威力。
砰砰砰砰!
接连不断的枪声响起,唐军一茬又一茬的倒下。
席元庆总算是发现了不对劲。
原来那并非是敌军傻,而是敌军抛出来的诱饵呀!
他再看全局,随即骇然发现,敌军的大部队已经粘上了他们的侧翼,而还有一支五十人的骑兵队伍,正直直冲向后方的民夫阵列。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是不是名将就看这种危急时刻,是否可以指挥得当化险为夷。
可惜,席元庆并非名将。
他如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面对这种局面,顿时手忙脚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