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秦时风韵(70)三更

秦时风韵(70)

咸阳宫设宴,贤达尽皆入宫赴宴。

嬴政居于王位,任由人打量“……秦国求贤若渴,得贤才,秦国如久旱遇甘霖。无论诸位之前因何而来秦国,无论之后诸位因何而离秦国,寡人皆感念诸位能来赴宴。此宴,唯盼诸位畅所欲言!今儿宾客,无论身份、无论年纪,尽皆寡人之师。所言无论利弊,言者不论罪。”

此话一落,大殿之中便是一声声喝彩之声“彩!彩!彩!”之声不绝于耳。

李斯举起酒杯“诸位!诸位!请听李斯一言。”

他甩动广袖,站起身来,大殿中顿时一静。

李斯朝上见礼“大王、长公主、丞相,鄙人李斯且有一言。”

嬴政一脸兴味“李斯先生之名,如雷贯耳。文渊侯与长公主举荐,丞相亦是赞赏有加,先生直言,寡人洗耳恭听!请!”

李斯一礼,站在大殿中慷慨而言“秦国百年奋发,而今,已为天下之霸主。霸主,虚名矣。李斯来秦,非看中霸主之名。这一年于咸阳城中,李斯用心观察,越发笃定,灭六国,安黎庶者,非秦莫属。为何?秦有历代先王之积淀,秦有沃野千里,秦有锐士百万,秦能赏罚分明,秦有明君强臣!这般之大秦,放眼天下诸国,谁可与之抗衡?”

说着,便又朝上首一礼“李斯,愿辅佐明君,以图天下一统,消亡战祸,造福黎庶。”

吕不韦看向此人此乃溜须拍马之词,歌功颂德以求晋身。此人名利之心,颇盛!

桐桐的手指点着膝盖,觉得甚有意思。李斯此人,很适合官场。与之相比,在场的许多人皆不如此人。在士子看来,谄媚之语非贤士所为。

那边嬴政一脸笑意,正要说话,就见一小童站起身来。

桐桐低声跟嬴政介绍“此乃甘茂之孙,甘罗!”年岁没比嬴政小多少,但身高差距极大,没发育起来的小男孩长甚模样,此子便长甚模样。

只是脸上颇为机灵,处事不惊不乱,在这大殿之上,敢在李斯说完之后站起来,一副要反驳架势的,他乃第一人。

嬴政饶有兴致“甘家亦是名门,你为名门之后。甘茂曾为秦相,而今,他可好啊。”

甘罗一礼“回禀大王,祖父身不在秦,却日夜思念秦国,去年成疾,已然病逝。”

嬴政便跟着一叹“想当年,甘丞相亦是为魏冉所害,而今想来亦是唏嘘。能再见甘家后人,寡人不胜欢喜。”

吕不韦大王丝毫不提当年甘家支持的本就不是赢氏这一支!一切过错,皆为魏冉所犯。魏冉乃宣太后同母异父之弟,外戚也。

处处彰显不计前嫌……大王愈发有王者姿态了。

甘罗深深一礼“谢大王。”说着,就看向李斯“小子有一言,想请教李斯李先生。”

嬴政伸手“请!当辩则辩,不必顾虑。”

甘罗便问“李先生,敢问秦国而今共有多少人口?”

李斯回道“男女老幼,大致五百余万。”

桐桐的手一顿是的!巍巍大秦,后世说起来气魄极大。可秦国上下,只有五百余万人口。而这,已经是七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像是后世那般,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九十余个,这是不可想象的。

多少个城市人口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

可而今呢,霸主一般的秦国,只有五百余万人口。

甘罗就说“五百余万人,占天下人口的十之二三。齐、楚乃秦之外强国,人口皆不足五百万。更遑论小国如韩国,是否有百万人口,亦不可知。”

说着,就问李斯“五百余万人,养百万锐士。即每五人需得有一人入伍,四人供养一人。而四人中,尽皆老幼妇,可堪重负?请先生作答。”

嬴政顿时坐直,秦国民生艰难,艰难在何处,就艰难在此处了。甘罗所言,正中要害!

他看向李斯,听李斯如何说。

李斯道“当以六国流民来补充。一路走来,荒地无数,只要有人垦荒,便可补充不足。”

甘罗又问“开荒到收获,几年?这几年流民以何来养?请先生作答。”

开荒耕种困难,收成少。莫说上缴,便是自养自身都难。若是顿顿饥馁,何以留住流民。此时,流民不仅不是助力,甚至可能是祸端。

李斯笑道“秦国坐拥关中八百里平原沃野,后占巴蜀天府,有备而无患。兴水利,而重农事,何愁无以养民?”

嬴政笑着点头,对谁的话都没有评判。但是他心中给了评价。

李斯之才,不在一事,他只善于统筹。

民事事务,驳杂纷繁,他一知半解。

诸如田亩收成几何,民用几斗可为养,甚至于水利如何灌溉,这些,他一盖不擅长。

他之长处,在于纵观全局,把握走向。此才可用。

甘罗有口舌之利,乃邦交之才。

人无全人,才无全才,都好!

嬴政就笑道“宫宴之前,吕丞相将诸位贤才编纂文章,择篇目送于寡人一阅。寡人记得有这么一句,‘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此文甚好!当喝之以彩!”

“彩!彩!彩!”

大殿之上,尽皆喝彩之声。

桐桐默默点头,这话的意思是说,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当权衡其能,善用其长处,此乃举才用才之良法。

稍一静下,甘罗又道“小子于丞相府中,亦得以弘文,欲诵于大王一听。”

“请!”

甘罗袖子一甩,看向穆歌,朗诵道“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

桐桐一愣,此文收录在《吕氏春秋》里!此时,《吕氏春秋》还未曾编纂完成,只有个别篇目。

吕不韦修此书,那就是无命题作文。你们就写吧,大致的思想就是这个样子,你们擅长写什么就写什么。

写好了,给他看,他觉得好了,便收录进去。就是这么编书的。

这一篇可以说把吕不韦心中所想展现了个淋漓尽致,它的意思是一个君王如何能成为一个圣明之君呢?那就是不一定非得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见,做君王只要提纲挈领就好。君王不用事事都管,只要管理百官即可。君王所管事情越少,国家就越是太平。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这不就是叫国君别管事,有事交给大臣便好嘛!

整个体现的就是一个思想——无为而治。

历史上,吕不韦将此书中的篇章陆续进献给嬴政,叫嬴政学习此书上的治国之道。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学习、吸收知识的时候。其实好些人到了二十来岁那个年纪,不也是三观塑形期嘛。接收了什么知识,大致就学成什么样子。

嬴政从十几岁,到二十来岁,都在被吕不韦用这样的思想影响着。

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嬴政未受影响。为了亲政,嬴政表示会按照《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去治国,吕不韦当时为什么就信了,且坚信不疑的还政了?

就是因为他真的影响了对方很多年,他没想到嬴政一点没受其影响。转脸便被反噬,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嬴政吸纳里吕氏春秋里很多精华,但有损他统治的,他一盖没接收。

其主见,其毅力,实属罕见。

甘罗背诵,滔滔不绝。

穆歌一脸的赧然,未曾意识到这文章在这样的场合背诵出来,代表着何意。

甘罗此子,锋芒太盛,有咄咄逼人之势。

李斯看看甘罗,转脸又看吕不韦,再看看坐在上首听的煞是认真的秦王,再看看长公主嘴角挑起的那一丝笑意。

此刻,他心中洞明许是取吕不韦而代之之时日不远了。

治国理念不同,君相不契合,如何能长久?

此大秦,非留不可!

甘罗背完,穆歌一躬到底“竟是不知甘公子聪慧若此,有过目不忘之能。”

“过奖!过奖。”甘罗说完,看向韩非“韩国公子与穆先生同门,亦与李斯李先生同门,为何一语不发。”

韩非张嘴欲说话,桐桐插话了,他一说就结巴,为人嗤笑,那又何必逼他开口。她笑道“甘公子,韩非公子之文,文渊侯早已递进宫内,大王亦是早能诵读。先生所言,‘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此八字,大王印象深刻。”

甘罗又问这位长公主“敢问长公主,大秦治国以法,其他诸学,大秦可用?”

此问尤其刁钻!

桐桐笑道“大秦以法治国,此未曾有变。然,大秦并非不用百家。我研习医术数年,敢问,医术为哪家?我大秦武器战备独步天下,敢问,此所用乃哪家?我大秦曾有张仪、苏秦之辈游说列国,敢问,这又是哪家?我大秦待百姓将士以仁义,敢问,这是哪家?若问大秦何以治国,私以为大秦当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只要利于国,利于民,利于天下大一统,尽皆可用!无褒贬之意!”

嬴政抬掌以鼓,喝了一声“彩!”

“彩!彩!彩!”

大殿中又重新热闹了起来,不敢言语之人,越发的胆大起来。不管持何种样观点,争先恐后的站起身来,站在大殿之中慷慨陈词。

此酒宴,从晌午一直到掌灯时分,宾主尽欢。

将客人送走,嬴政独自站在高处,良久。他一遍一遍的抚摸着秦王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何日可亲政?静待成年日、及冠时么?

他抽出秦王剑,第一次有了一种难以遏制的情绪,那便是寡人要主宰这大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