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井成

购地、办手续、招人、收购木头等等一切都由吴安民出面,他本就是本地兼商业的地主,因为石油生意与常洵认识。可他无法满足常洵的需求,连他贩到京城的货也是从他人手上拿的。

还有这时根本无人考虑打井采石油,为什么四川早已钻井采盐卤这里没人采石油?真相很简单,那盐卤可以制盐,盐可是硬邦邦的刚需所以四川人费大钱打穿上百米岩石也干。

可石油呢?当柴禾用这里缺柴禾?比柴好烧所以缺之不可?当然这东西有些用处可供需之间冱不清楚外,并非是非它不可。

因此这里石油未正式开采缺的并非是打井技术,而是缺少需求缺少市场。此时的利用主要是不费多少成本,可是太高的运输费又使得其到用户手上也不便宜,为什么非它不可要买呢?

如纵火食用油、桐油、茶油、棉子油、硝硫什么不可以?什么猛火油?不过稠一点烟大一点,又不是凝固汽油那效果才不可缺。

石油此前实在鸡肋,所以常洵要在延长打井开采石油让吴安民当合作人,十年内每年给他百两银子以后适当再加他开心要命。主要是他贩石油每年有二三十两已经算好了,且搭上常洵乃是亲王,这亲王对百姓还是如天一样啊。

在吴安民办手续时高峰他们已经在搭第一口钻井的井架了,实际上这时要钻井并非只差一台蒸汽机,那钻头、站杆、井套、钻机、水泵、卷扬机呢?钻深了还要钢丝绳麻绳吃不消。

那么四川人怎么钻井?很简单撞击呗!这撞击与打炮钎一样,炮钎就是在锤子打击下撞击岩石,一点一点将岩石击打成粉末,形成一个孔洞。

打井也是如此,用高塔架将钻头或者也可以说撞锤吊起来撞击地面,这撞锤兼有了炮钎与锤的作用,就在它不断锤击与将碎屑取出,这洞越来越深形成一个深井。

当然这在四川自贡那边普及的技术,许多人见到的场景因为讯息不流通,在有钻井的地方知道的人不少,几十里路外知道的人已经极少了。

如延长这里如果石油有开采价值,某一天可能有人想到这办法投资试试,更可能去过那里的人借鉴或出主意采用这办法打井。常洵更容易,他也没去过自贡,可一次新闻记录片获得的知识比现场见到还多。

为什么如此乃是记录片介绍更全面,各方面跨度也大。你去看一次不可能看到全过程,可记录片会,甚至是还介绍一些原理原因、历史演变、其它同类技术等等。

可常洵当宅男也可以知道的知识连高峰等人也没有见识过,又不可能让他们去四川瞧瞧,只能由常洵向石油勘察小组讲解了。再经过一起讨论设计井架、锤头、卷扬等设计、制造、用处,这个小组的人才具有纸上谈兵的知识。

可这时建造井架围观的及受雇来干活的人又不知道这是干什么,告诉他们为了石脂,更好奇石脂那里值得兴师动众打井取呀,那东西煮饭也嫌烟大味不好闻。

二十多米的井架搭建不算困难,本地雇佣建造房屋的大木匠就可以完成。区别在于精细程度,井架不必榫头结构,比造房子柱梁还容易一些。

只是那些木匠这井架结构没干过,只能由高峰他们一起干。不过三天时间也干完了,接下来挂上钻头试一下落点。

随后刨开浮土换上粘土夯实,再盖上一块开孔大石头作为压顶石。如此做才不至于在撞击时上面泥土震落孔中,如此井打成井口成个大坑怎么安井台等。

这一步完成就是吊起钻头打井吧!这过程四川人用牛,常洵这里用人加绞车将钻头吊到井架顶部,做好一切准备吊钻头的钩子一拉脱开,钻头自由落体撞击地面。

那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间用一个空心钻头将撞碎的一切取出,不然钻头效率会逐渐降低。好在这里下面都是粘土,上面的土石混杂层几乎被钻头将石块硬挤进土壤中,钻井速度还不慢,第一天有八九米,此后速度日减乃是各方面困难增多。

钻井还算顺利并不让高峰他们心情放松,钻井采油要打到石油才算成功,没油每日打一口也没有用呀。还有常洵估计这里出油会在三百尺左右,他们不知道常洵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可三百尺只干个白天可能要忙一个多月。

这一来冰冻前可以打几口井?成功了还好如果一滴油也没有带回家也太失败了。为此他们只能自己辛苦点,分班白天黑夜连续干,准备用数量来保证油。

不过吴安民的思路对头,打井周围又有溢油冒出史,经过二十天努力突然在吊起来的钻头见到粘乎乎的泥土,那是石油渗出到孔子的迹象。

见此众人都是兴奋,连雇工也一样。他们被雇用干活工钱比本地水平加三成,伙食也是一样比这里水平高不少。夜里干活增加补助也有半夜餐。

还宣称干活好会一直雇用,还有升职希望。这样的好事人人心想,所以他们不知道这些人费钱费劲钻地要石脂干什么,却知道如果这些人找到石脂他们才可能继续有活干。因此见打出石脂迹象心里与高峰他们一样高兴,利益一致有成就感。

发现打出的井底有渗油迹象众人高兴,可这时还未完全成功,也不知石油多否,只能加紧继续干。又过了一天钻头打下去突然砸的声音不对,拉起来整个钻头都是石油。

一分析应该突然冒出的石油在井中有了不浅的深度,钻头已经打不下去了。这就是撞击式打井的不足,钻井完全可以不理会继续往下钻,这个技术就不大好办了。

还好石油在继续往上冒,高峰他们一商量先按个井口抽油吧。反正常洵告诉他们这里的石油不大可能喷出来的,也不大可能先冲出很多石油汽的。

主要是这里埋藏浅,覆盖层也不是坚硬又完整的岩石。如果压力高早冒出来了,也可能无数年前早喷发过留下一个底了。

反正按这个设想这第一口井也算是成功,其实1907年第一口井也只日产一吨零一点,还是钻井技术,他们用撞击法打井能产一点油也是成功。

接下来就用从木桶工场拉木桶,原来与高峰一起来的还有做木桶的工匠。这项技能比较少见担心延长没有好工匠,常洵专门向工部要来的。

他们到了这里有了收购的干燥木头就带了一些本地工匠、徒工开始做起了木桶。用木桶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时可生产不了铁桶,陶器易碎价钱也不便宜。

反倒是木桶不易碎装石油也不易腐烂外,装石油在木料上也要求低不少。不似西方人装葡萄酒用橡木,那是没办法木头易腐烂的不行,那异味不好闻不好入口的不行,橡木味还可以只能用它了,并非是葡萄酒一定要有橡木味才好喝。

而是西方人陶瓷生产不行只能用木桶,到后来成为传统可这传统并不咋的,葡萄酒陈化用橡木桶是否最好成为一个被各种神话所绑架了,、、、

此话扯远,木桶运到用井口压水泵出十分顺利,每次压下流出的石油也不少。结果第一天差点儿灌满了五个木桶,每个木桶大约可装油二百公斤,也就是说第一天产油将近一吨。

只是第一天产油不作数,此后每日差不多高峰等人才确定这第一口井日产这些。如此一个月就可以比常洵在京城弄到的石油多几倍,而且才第一口井的一个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