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江阴八十一日

想到江阴八十一日,王莽也是叹息的,江阴百姓是真的很血性。

前有江阴八十一日,保大明三百里江山。

后有1937年的江阴保卫战也是。。。。。

哎。。。。。

嫚儿看见老朱他们都坐直了身体,也不卖关子说道,“江阴开始也没有那般严厉的抵抗清军,直到新到的县令方亨到来,六月二十八日贴出了剃发令的告示,遭受到了江阴全民抵抗,方亨当时寡不敌众只好关了县衙。”

“大清交代的事,方亨还在想办法去办,最后他就邀请了江阴一百多名士绅在孔子庙开会,试图劝说大家带头剃发,结果他们也没谈拢,与此同时江阴城内大大小小聚集了很多百姓都在谈论这件事。”

“其中有一个文人叫许用,他聚集在明伦堂群起激昂的说,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许用的话得到了很多学士和百姓的认同。方亨那一边也没说服大家,只得回派人通知清廷,说明江阴反对严重让大清派人前来。”

“方亨一边向清廷求援,一边让书吏把剃发令的告示抄录下来,他想抄个百八十份贴在大街小巷。当书吏抄写到中间看到一句话的时候愣住了,因为上面清清楚楚写的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当时书吏就十分愤怒。”

“原本这个书吏和江阴百姓想法是一样的,只是以为清朝要求他们剃发,之前清朝也没有强求他们必须剃发,现在应该也只是想和他们商议,应该没有那般强硬。”

“可是现在是头发和脑袋只能选一个了,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这个书吏心想,这个头不留也罢,丢了笔就走了。”

“不到半天的功夫全江阴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江阴人民誓死不剃发,他们认为华人变夷,苟活不如死。”

“百姓包围了县衙,杀了清朝的来使,抓住了方亨,愤怒之下的百姓把江阴上任的县令方亨给活活打死了,全城百姓拥主簿陈明遇聚众造反,正式反清复明。”

“但是陈明遇知道自已才疏学浅不能胜任,于是他就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前任典史阎应元。。。。。”

刘猪猪眉头微皱,“这个陈明遇是不是要逃跑。?”

“没有,陈明遇是真的知道自已能力有限,力不能任。他也是真心推荐阎应元,也是衷心的辅佐阎应元,他也决心和江阴城共存亡。”

刘猪猪点点头,他还以为这个陈明遇见大事不妙准备逃跑了。

看来是他小人之心了。

嫚儿继续说道,“前明典史阎应元被推举为新的城主,国难之际他也当仁不让,他首先关闭了江阴城门,统计了江阴人口,男女老少年纪几何全部记录在册。”

“把青壮年全部挑选出来,和原有的明军士兵分别让他们守住江阴城各地,让正经的士兵教百姓放箭,教百姓怎么打仗。于是阎应元大书一帜: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拒不开门,等待清军到来。”

“清廷震怒,派二十四万清军临江阴城下,劝降无果后恼怒攻城,这些从来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百姓,就地取材,利用前明军残留下来的大炮火药,长枪短矛等武器和如狼似虎的清军展开了血战。”

“阎应元知道自已的军民很多都不会打仗,于是他诈降,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等计策能用的他都用了。”

“僵持数日,清军损失惨重,无法破城,阎应元是基本上把三十六计的除了走为上计之外的所有计策都用上了。最后他实在没辙了,就连……人体炸弹他都用上了,他带着江阴军民杀得清军怀疑人生。”

“什么叫人体炸弹?”

嫚儿看向李世民给他解惑,“就是把类似手榴弹一样的爆炸武器,带在活人身上,跑到敌人身边,同归于尽。”

听完嫚儿的解释,李世民沉默了。

大家心中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这种去送死的打法,是需要勇气的。

小朱听到这样决绝的战争,嘴唇都不自觉的微抖,“去做人体炸弹的是百姓还是明军。?”

“小朱叔,是百姓还是……老者。”

刘猪猪问道,“那……那些做人体炸弹的人都是自愿的吗?”

刘猪猪想到睢阳之战,那时候的睢阳百姓,应该不会有人愿意自动献上自已的肉。

那么江阴百姓应该不会主动去赴死的吧,会不会是被士兵逼着去做这件事的呢?

嫚儿看向刘猪猪,“彻叔,他们都是自愿的。”

刘猪猪深吸一口气,闭眼。

他现在才知道,嫚儿为什么会说江阴百姓是全国最有血性的百姓了。

将士们为国战死不在少数,也有成百上千的爱国百姓会因为国家灭亡而选择以死殉国。

但是大多数百姓还是想留下一条命苟活的,很多屠城百姓死亡人数达到上以万计的话,多数是被敌人无情屠杀。

而这个江阴城的就连老者都舍生忘死,慷慨就义,实属罕见。

嫚儿继续说道,“看着城外乌压压的清军,他知道南明不会前来支援,各路军阀也不会前来送死,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投降剃头,不剃头就会被砍头。”

“而且现在就算他们有些人愿意剃头了,清军也不会放过他们,阎应元知道他们这座城里的人都会死,只是早死晚死的问题。”

“他不允许年轻人去送死,因为年轻人的任务是要多杀敌人,而老者没有抗击能力。于是阎应元把城内所有的老者都聚集到了一起,他没有逼迫这些老者,而是招募自愿者,说明了江阴城的实际情况和最终结局。。”

“阎应元问那些老者,问他们谁愿意先死,于是出来几位年长的老爷爷,说他们愿意,于是每个老爷爷手里拿着一个篮子,篮子表层是银子,下面是黑火药。”

“清军看见老者出降,在华夏老者在自已家里那都是长老的象征,都放下了防备,列队迎接。一个王爷,三个将军都迎接高寿老者,出降的老者说他们要抽烟压压惊,于是用火镰点燃了篮子里的火药,场面可想而知血肉横飞。。”

明末清初是有抽烟习惯的,不管男女老少,无不人手一管,腰一囊。

虽然可能夸张了一点,但是抽烟绝对是普及了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