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各大历史王朝都开始做好记录。
秦朝,
嬴政:令工匠将这些东西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嬴政一看这个四大发明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能被光幕说放的能是一般东西么。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科技水平是领先于其时代的其他国家,而四大发明便是我古代人民科学劳动智慧的结晶,其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he第)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
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公贵族使用。
就连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嬴政,他每天就要看上百石的竹简。
人们都知道蔡伦造纸,实际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并非否定蔡伦造纸之功,而是说蔡伦的造纸术并非是突然之间的发明,它有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西汉时期出土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
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破布、鱼网、树皮、麻头等都可以造纸,其中树皮造纸更是他的发明。他的造纸工艺更为精细,造纸术到他这里,摆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纺织之后抛弃的副产品来造纸的,蔡伦将造纸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工艺。
这位东汉时期的一介宦官被封龙亭侯,不久又任长乐太仆。后世纸工奉蔡伦为造纸鼻祖、“纸圣”或“纸神”。
(不过蔡伦后面陷入朝廷争斗,死的挺惨。)
(确实,他就应该好好搞搞发明么,参乎政治干啥啊)
(唉,人都是会变的)
汉章帝时期。
蔡敬仲!蔡敬仲!你看看光幕!你上光幕了1你还封侯了!你还成了“纸圣”!蔡伦的好朋友在外面大喊大叫,正要告诉蔡伦这个好消息。
作坊中的蔡伦听到好友的话才反应过来,连忙打开自己的光幕,看到自己造的纸成功了很是开心,就立马记下上面的原料,不过光幕说他后面陷入了朝廷争斗,霎时间蔡伦的衣服被冷汗打湿了。
于是,蔡伦连忙进宫去找邓皇后。不过蔡伦刚到门口,就有太监领着他去未央宫,说陛下和皇后正在等着他。
蔡伦来到了未央宫外,里面就传来让他进去的话。
蔡伦进入大殿直接跪下磕头请罪:陛下臣有罪,请陛下赏罚。
汉章帝和皇后看了一眼蔡伦,晾了他一会,蔡伦停止汉章帝一言不发,心里有点发毛但始终不敢动一下,一盏茶后,汉章帝这才对他说:朕知道了,你以后的那件事朕不会追究,你还是好好去做自己的事情吧,别耽误了你这个“纸圣”,该有的荣誉朕会给你的。
蔡伦听到汉章帝这么说:臣惶恐,都是陛下天恩福泽于臣,不然臣也造不出那纸来。
“好了,不必再说,你快下去吧!”汉章帝摆了摆手就让蔡伦回去了。
蔡伦回到住处以后,汉章帝的旨意就下来了:封蔡伦为少府为将作大匠,赏良田百亩,金二百,其余封赏,待尔将纸造出来以后论赏。
秦。
“李斯,立即叫人去吧这个造纸术弄出来”嬴政看着这东西如此大的作用,立即对李斯下令。
嬴政心想:这个东西造出来了,就能减轻很多麻烦,也能减轻教育的负担,这样那些寒门子弟未必不能读书成才,大秦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了。
印刷术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印度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亚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皇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
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不过,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书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间刊行的《金刚经》。
该经长5.18米(17英尺),卷轴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农历4月15日(即868年)。
学者李约瑟和钱存训的记述表示唐朝金刚经的书法雕刻技术远较较早印行的单页版印度陀罗尼经更为先进,更为精巧。
另外,两个最古老的印刷农历日期为877年和882年,它们是在当时敦煌被发现。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黄金时期,许多僧人参与印刷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其实印刷术的促销是不是那种印章啊?)
(是的,差不多的原理)
(为什么,宋朝活字没有推广开来啊?)
(楼上,其实有一个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雕版的刻制费时,费力啊,不费时不费力,那还赚什么钱)
(如果大幅度的推广活字,那么有一大批靠雕版生活的人就会没有经济来源)
(所以,你看活字在宋朝一直保存下来,只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学者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在他写于1088年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将此发明归于不知名的工匠毕升(990年-1051年)。随著烧结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毕升制作字形、捡字排列、印刷、并在印刷后拆解留待后来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毕升曾尝试木制活字,但木制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祯(活跃于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趋完善。
王祯亦将文字按照音韵组合置于有小隔间的转轮排字盘以方便捡字。至于铜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华燧(1439年至1513年)于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趋完美。
印刷术的诞生,让书本开始变得廉价,让知识更加广为流传。但是随着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以及二战的影响,我国的印刷技术落后与西方国家,如果西方国家带着技术来我国开厂,那将是我国印刷业的一大强敌。
不过,好在我们有一批批伟大的科学家,夜以继日的不断研究。
1979年7月27日,是我国印刷业从过去铅字排版转变为如今激光照排“里程碑式”的一天。在北京大学旧图书馆一楼的研究室机房,我国第一张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八开大小的报纸样张诞生了。
上世纪初期,西方率先采用“电子照排技术”,但我国印刷出版行业仍沿用“以火熔铅、以铅铸字”的铅字排版和印刷。为此,新中国在1974年8月设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48工程”,研发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最难的一步,就是让精密汉字进入计算机。
当时还在北京大学当教员的王选和妻子陈堃銶,参与了这项工程的研究。1975年,王选用“参数表示规则笔画,轮廓表示不规则笔画”这种独一无二的方法,把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大大压缩后存进了只有几兆内存的计算机,这是新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把精密汉字存入了计算机。经过4年的连续攻关,王选团队又采用当时超前的激光照排技术,成功从计算机里输出了汉字。
1984年8月,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在新华社进行了试用,但照排机的运行并不顺利。次年,华光II型系统在新华社顺利通过中间试验的国家级验收和鉴定,实现了激光照排的实用化,共生产了8套系统。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四个版面全部采用激光照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成为我国第一家废除铅排作业的报社。1987年底,全国共运行系统48套,实现了激光照排的产品化。
到1993年,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欧美和日本著名厂商全部退出中国市场,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采用了以王选技术为核心的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也为汉字和中华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幸好有可爱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伟大无需多言)
(赞美我祖国母亲,赞美我们伟大的科研人员)
、、、、、、、、、
PS:新人作者求各位读者轻喷,望各位读者多多评论,给作者多提建议,感激不尽!!!!
多谢各位的鲜花和收藏,作者十分开心!!!谢谢!(求鲜花,收藏)
求鲜花!求鲜花!点点收藏!点点收藏!求评论!求评论!求推荐!求推荐!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