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成功者的人生必修课(1)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没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我们就只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www.youxs.org,忍辱增智慧
你能用心聆听一首没有歌词的古典名曲吗?你能耐着性子听完母亲已经讲过很多遍的“唠叨”吗?你能不粗暴地打断在你看来近乎弱智的孩子的提问吗?
在这躁动的年代,人们往往都急于求成,为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人甚至不惜牺牲亲人、出卖色相、泯灭良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谁都知道,但偏偏有许多人根本没有“下种”,却期望着有人会在一夜之间给自己生个“大胖小子”。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旅行中,佛陀和阿难经过一片森林。那天,非常热,其时刚好中午。佛陀感觉口渴,便对阿难说:“刚才,我们走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取些水来。”
阿难回到刚才走过的小溪边,发现由于车辆经过,本来沉淀在溪底的泥土翻了上来,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根本不能喝。他迅速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溪水很脏,不能喝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前面离这里不远处,有一条河,我们到那里喝水吧。”
佛陀说:“不,你回到那条小溪去。”
阿难想,回到那条小溪,不过是徒劳地浪费时间。那里的水污浊了,根本无法饮用。可既然佛陀说了,他就必须去。
很快,阿难又回来了,他问佛陀道:“小溪里的水依然污浊,您让我去,但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让溪水变得纯净?”
佛陀说:“你什么也不要做,否则溪水会更加污浊。你要做的,就是在溪水边等待,小溪里有流水,流水会把污浊带走的。你再去。”
阿难第三次来到小溪时,他笑了。此时,泥沙已经流走,溪水已经清澈。
取水归来,阿难顶礼佛陀:“您的教导真是神奇。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所谓“无物常住,一切皆流”,世间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事物都在转瞬即逝的流动之中浮沉生灭。小溪里的流水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面对生活里冒出来的诸多烦恼,如果我们不能把它们即刻解决,那就把它们交给时光的流水吧。
在电影《童梦奇缘》中,小光一直盼着快点长大,虽然他如愿以偿了,结果呢?最后当老态龙钟的小光跑着去找那位老爷爷,想让他把自己变回以前的样子,可老爷爷无奈地告诉他:回不去了。
时间是很公平的,它永远不快也不慢地走着;不“公平”的,是我们自己。在快乐的时候,我们希望它走得慢一点,在难过的时候,我们希望它走得快一点。打破时空的规律,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
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
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
上帝回答说:“像一元。”
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
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对于成功,我们不能太心急,所谓只有偶然的失败,没有偶然的成功。虽然有人很有耐心地努力了一辈子,但他仍可能失败;但我们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耐心、从不努力,他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合适的契机,有如化学反应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我们就只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成功是需要忍耐的,急躁是取得成功的最大弊病。
“我的胜利女神为何迟迟不来?”或许成功女神早已来临,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每个人,必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面,必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秘笈。或许正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才落得一事无成。
不但取得成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我们的耐心;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也必然会遭受嘲讽与侮辱,这就考验“忍”的功夫了。《礼记·儒行》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不能忍辱的人,别人夸两句就笑,别人扁两句就拉长了脸。这样,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岂不成了被人操控的傀儡了?苏轼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若真是强汉,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跑。但面对人生当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有人感叹说:“短的是生命,长的是苦痛。”真是这样吗?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
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
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
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
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
释圆笑笑说:“这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
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
闻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
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沁得满屋津津生香。
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放出它历经四季的风韵: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看过这个故事,我们是否有些释然了呢?所谓浮生若茶,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壶或温吞或炽烈的水呢?茶叶因为沸水的“洗礼”,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尽显其深处的浓烈与芬芳。
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那些不经风雨打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只悬浮在水的表面。只在生活的表层漂浮,根本体味不出生命的底色,散发不出内心的智慧。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经过磨难和不幸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在沧桑岁月中沉沉浮浮,在洗尽铅华后尽显本真。
洪应明在《菜根谭·修身篇》里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人的一生,难免有浮有沉,这就像有日升就必然有日落一样自然。反复地浮浮沉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最好的磨练。
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古人讲“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俯仰一世,何不放开怀抱,直面沉浮,随缘度日?
当我们拥有了“内心的力量”,开启了智慧的大门,然后回身反观,相信必会如拨云见日,看到另一番殊异的景象。
www.youxs.org:工作的一种态度
对于失恋,男人和女人的对策有很大不同:男人把事业当成报复;女人把报复当成事业。事业又是什么呢?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吗?
对于工作,人们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热爱工作,有人厌恶工作。而无论我们对工作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似乎工作就像女人(或男人)一样,时间长了总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让人麻木、迟钝,提不起劲头儿,再也不能生猛如初了。
一个人是如何热爱他的工作的呢?
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从早到晚想着他的工作,心里想的念的全都是工作。他已经跟工作双剑合璧、合二为一了,因而不再能够跳出来抽身反观——他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他。
这种热爱工作的人的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样的人活在笼子里。热爱工作的人,事实上就像卡夫卡所说的那只寻找笼子的鸟一样,将自己囚禁在工作里面,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所谓的热爱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逃避妻子、儿女、父母,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己内心的空虚。
热爱工作的人,他和他的工作一起孤绝地活着。他在这种孤绝状态中也许很聪明、很细心、很有创意,不过他还是活得很孤绝。正因为他抗拒其他的工作、其他的生活方式,所以最后才会变得反应迟钝,像被骟过的家畜一样,毫无生气。
而厌恶工作的人(我们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呢?
他纵然不喜欢,纵然想翻身做主,却也只能像受到上司性骚扰的可怜员工一样——不得不默默地忍受、承受(也许有人也享受)着这一切。医生、警察、职员、律师……概莫能外。
如果我们为了谋生不得不从事某种工作,而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总是处于一种矛盾、斗争的心理状态。就像在开车的时候,我们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最后这辆车会怎么样呢?你没崩溃,车估计先崩溃了!
因此,是那个讨厌的工作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迟钝、麻木吗?
显然不是。使我们的心迟钝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内心的抗拒、逃避和冲突。如果我们停止抗拒,而是接受工作,接受了那个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是很聪明地、力所能及地去做,那工作就不会使我们变得迟钝、僵硬。
因为当我们不再抗拒时,心只有一部分在做这不得不做的工作;而我们意识里的其他部分,我们的潜意识、心中藏匿的部分想的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冲突、没有矛盾。
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心之所以变得迟钝麻木、没有弹性跟活力,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因为抗拒工作、抗拒生活。举个例子,我们不得不做某项工作,这个工作需要八到九个小时。在早晨我们来到公司,想到这漫长的时间,我们的屁股就像磨豆腐的石磨一样,开始一刻不停地磨来磨去,直到把“牢底”磨穿了。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坐在凳子上听校长讲话时的情形:几千号人坐在那里,不分上下左右地摇头尾巴晃,并时不时地几个人、几十个人很默契地形成一种共振,大家一起很有节奏地摇着、晃着……
那壮观的情形,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人看到了,肯定以为台上的人给下面坐着的人每人发了一颗摇头丸,大家这是在开一个露天PARTY!如果这情形出现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不用猜,一定是BEATLES又来开演唱会了(因为看不到屁股下面的凳子,只看到一群人在那里近乎羊癫疯状地扭着)。
如果我们这样一边坐在办公桌前,一边想着“真无聊,真希望做点别的什么事情”,这种抗拒就会造成内心的分裂,分裂又造成反应的迟钝。由于内心的这种矛盾,我们就把生命的能量、把力气白白浪费掉了、内耗掉了。
但是,如果我们不抗拒,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生命当中的不得已,我们的整个意识就会照样活泼有力,从而将其他的精力放在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的事情上面。
这样,虽然我们在意识面上工作,潜意识却会接管更有生命力的事情并发挥作用。并且,如果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事情一做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心里很平静。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心灵深处关心的是宁静,所以我们就开始安宁下来。
这样,我们的行为和所追求的目标(宁静感、快乐感、成就感等等)之间就没有分裂了。我们的行为也许是照本宣科、例行公事,也许了无生气、毫无趣味,但是心不再因为抗拒而迟钝,那么,两者就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