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群英荟萃(2)

宋应星和焦勖都没有想到,新君对他们了解这么多,毕竟他们都是籍籍无名之辈。

此番随徐光启来乾清宫面圣,宋应星他们就很是激动和紧张。

觐见大明天子,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在这种氛围之下,听闻新君所讲之言,叫宋应星他们激动之际,亦生出了不小的压力。

究竟是做什么事情,能关系到国朝在辽前的稳定与否?

“就近几年来,从萨尔浒之战,辽前传回京城的战报,诸卿的心里,也都清楚。”

朱由校神情正色,说道:“我大明军队,跟建虏八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连野战都不敢打了。

在战场上被建虏打败了,那就是败了!

没有必要去找任何的借口。

任何能搪塞的借口,都没办法改变既定事实,这点朕清楚,诸卿的心里,想来也是清楚的。”

东暖阁内的气氛,随着朱由校所言,瞬间变得低迷下来。

徐光启、李之藻这些人,一个个都紧握起拳头,眸中闪烁着精芒。

没错。

从萨尔浒之战开始,大明在辽东就像步入怪圈一般。

从依托辽东边墙防线,死死扼守着建虏八旗,再到开原、铁岭等地的沦陷。

以至于现在的辽前,生出谈奴色变的思潮,大批从沈阳、辽阳等地的百姓、军户,玩命的向辽西逃跑。

“宋卿,焦卿,你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也很难。”

朱由校正色道:“朕要你们,针对黑火药的提纯和增威,进行研制,并按照朕的要求,生产出用于守城的火药产物。”

朱由校的心里很清楚,想一下子扭转辽东局势,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纵使他是大明天子,亦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建虏八旗在辽前占据的优势,是人家一刀,一刀,砍杀出来的,是杀了无数的大明将士,打出来的。

像解决建虏反叛事,首先要正视建虏八旗这个对手,要正视努尔哈赤这个野心家!

三年平辽。

五年平辽。

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却无法扭转战局,是没任何意义的。

戍守辽前的大明军队,经历一次次的惨败,仅从心理层面来讲,是畏惧建虏的。

加之贪生怕死的官员将领太多。

朱由校身处京城,能做的就是在稳定辽东领导圈的前提下,拿下那批庸才蛀虫,梳理好辽东各个防区,简拔能打仗的将领,尽可能帮助到辽前,实现在辽东治下的稳定。

宋应星接过天子所递文书,下意识打开看了起来,焦勖探身看着,二人的眼眸,闪烁着精芒。

量产颗粒火药。

量产袋装铅弹。

量产炸药包。

量产自燃投弹。

当二人看到文书里的内容,内心却受到极大触动,看似大明已有的产物,可却没有做到极致,未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咳咳~”

见二人在御前失仪,徐光启低首轻咳两声,可是宋应星和焦勖二人,却好似没有听到一般。

“看来他们理解了自己的意图嘛。”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着沉思的宋应星和焦勖,没有生气,心里暗暗道:‘若是这些火药产物,能顺利研制量产出来。

那分发到辽前的各个重镇、要隘,叫戍守辽前的军队,扼守城池,抵御建虏八旗的攻城战,定然能有效杀伤建虏!

当然研制这些东西,难度也算有一些,存在部分技术难关,现在就看,宋应星和焦勖他们,是否能堪重用了。’

看不下去的徐光启,此时向朱由校作揖请罪道:“请陛下勿怪,宋应星他们……”

“徐卿…不碍事的。”

朱由校摆手笑道:“朕所提的这些构想,有些超前,宋卿他们有此反应,也是正常的。”

“请陛下治罪!”

被惊动的宋应星、焦勖,此时心生畏惧,好端端的,怎么敢在圣前失仪啊,当即拱手请罪道。

“好啦,这些话就别再说了。”

朱由校笑着走上前,搀扶起宋应星和焦勖,说道:“两位卿家,你们稍后就去兵仗局所辖王恭厂那边,从事朕所交代的差事。

切记研制火药提纯和增威时,定要小心行事,绝不可出现任何差池,火药的威力有多强,两位卿家都清楚。”

宋应星和焦勖,都是纯粹的技术派。

是大明研制火器领域的良才。

在朱由校的眼里,无疑是瑰宝般的存在,他决不允许这些瑰宝,出现任何问题。

李之藻和杨廷筠的心里,都不免有些生疑,天子究竟让宋应星他们,从事什么差事,叫天子对他们这般重视?

“李若愚,你领着宋卿和焦卿他们,即刻赶赴兵仗局所辖王恭厂。”在众人疑惑之际,朱由校转身对刘若愚说道:“告诉那里的掌厂太监,自即日起,王恭厂归宋卿和焦卿管辖,所缺一应物品,包括各类匠户,必须全力解决,敢阳奉阴违,立斩不赦!”

“喏!”

刘若愚忙拱手应道。

宋应星和焦勖所做之事,是朱由校极为看重的,这关系到天启元年,将要爆发的沈辽战事。

若是能赶在这前面,将增威的黑火药,顺利的研制出来,并量产那几类火药产物,纵使戍守辽前的大明军队,再怎么烂泥扶不上墙,亦能确保沈阳和辽阳两处重镇,不会被建虏八旗夺走吧。

“徐卿,你们去翰林院赴任吧。”

朱由校看向徐光启他们,说道:“针对大明科研院所选人才,亦要重视起来,将朕所言的那些良才,尽快招揽到京城来。”

“臣等领旨!”

徐光启他们拱手应道。

治国如烹小鲜,在大明总的秩序,是急躁的,慌乱的背景下,朱由校这个大明天子,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秩序,调整这种氛围,制衡住朝堂,叫大明的务实派,都提拔到应赴任的位置上。

谁都可以急。

唯独朱由校不能急。

他要是急了,那大明隐藏的很多问题,就会继续暗藏起来,这样想解决顽瘴痼疾,铲除毒瘤,就是更难的事情了。

现在朝中的氛围和局势,皆在朱由校的掌控和预期之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