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福建水师

大明传承两百余载,走到今天这步境遇,所形成的党争不休、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利益固化、土地兼并……

在朱由校的眼里,真要溯本求源,核心就出在意识形态上。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渗透进大明的每一寸地域,想真正意义上的拨乱反正,就要去改变意识形态。

跟大明文官群体的斗争,终究算是前期的开胃菜。

朱由校所想做的事情,并非给大明延续几十年,百余年的国运,他想让神州跳出周期怪圈。

在神州这片疆域上,文明传承了数千年,涌现出太多王朝,每个王朝的兴衰史,都诉说着那一时期的历史。

儒家思想的确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

神州孕育的几千年文明史,不能狭隘的叫‘独尊儒术’这一构想,就全部所代表了,这是不负责任的。

不破,不立!

“果然,一切跟陛下所说的一致。”

毛文龙挎刀而立,迎着朔朔海风,双眼微眯,皱眉说道:“福建水师的真实情况,远没有朝廷所掌的那般好。

曾经大明宝船何其雄威,郑和七下西洋,彰显本朝雄威,令海外诸邦臣服,那时还没欧罗巴诸国什么事情。

可时至今日,就连两千料的海船都没有几艘了,就算是有,那也是残破不堪,根本就不堪重用。

倘若真像陛下所说的那般。

随着天津开海的深入,这贪婪的欧罗巴诸国,盘踞在南洋一带的海外力量,知晓大明仅有的南疆水师规模,觊觎大明的富饶。

本帅无法想象会发生什么,海战,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同行的王世钦、尤世威、虎大威几人,神情凝重,盯着眼前波澜壮阔的海疆,心情却无比沉重。

没有赶到福建水师驻地前,毛文龙一行斗志昂扬,想尽快赶赴福建水师,整合出一支海上舰队,前去东番设镇。

只是来到福建水师驻地后,随着所掌握的情况增多,那种昂扬斗志,就像是被浇了一瓢冷水,叫他们回到了现实。

国虽大,忘战必危!

“尽管当前在天津、秦皇岛等地,奉陛下旨意,筹建起几座造船厂。”

王世钦神情严肃道:“但是现阶段的情况,这几座造船厂还在筹建阶段,就算天津造船厂那边,开始修建海上战船。

可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东番镇想增添麾下的海船,增强海上力量,必须在福建这个地界,尽快筹建起相应的造船厂。”

“不仅仅是筹建造船厂。”

尤世威紧随其后道:“对澎湖诸岛和东番镇的军事掌控,也必须尽快落实,毕竟在天津那边,开海通商的趋势不可阻挡。

咱们离京赴闽之前,尊奉陛下的旨意,绕道前去天津视察,也看到了那里的情况。

现阶段天津那边,就开始接纳欧罗巴诸国的海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上通商的群体必然增多。

围绕福建、澎湖、东番镇等处,构建起完整的海上巡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亦是必须尽快落实的。”

海岸上的风很大。

毛文龙、王世钦、尤世威、虎大威几人,内心所生紧迫感愈发强烈,此时他们深深感受到,先前天子召见他们,所说那些话的深意,究竟是什么了。

东番镇的设立,不是去镀金,积攒政治资本的,是要真正为大明社稷的海疆安定,脚踏实地的做事。

东番镇所辖海上力量,不只是整合福建水师就够了,是需要不断增添海上战船,增补海上力量,继而确保大明南疆海域的绝对稳定。

“本帅有几个想法。”

毛文龙眼神坚定,看向众人说道:“鉴于当前复杂的情况,我等必须要尽快行动,为社稷虑,为君分忧。

其一,留守一将镇守福建水师,为东番镇提供各项保障,择选地址筹建造船厂,聚拢船匠,在闽地招募勇壮,保持和御前的联系。

其二,尽快整合部分水师力量,进驻澎湖诸岛,确保该片海域实控在大明治下,积极展开海上操练。

其三,本帅亲率部分水师力量,先行赶赴东番镇,开辟总兵官府驻地,在闽地的支持下筹建造船厂,吸纳东番土著,彰显大明威仪。

其四,积极打探南洋诸地实况,搜集整理各处海图,寻找一切机会,吸纳汉民为主导的海盗势力。

其五,尽快筹建东番讲武堂……”

毛文龙一项项的讲明,王世钦、尤世威、虎大威他们,神情严肃的聆听着,就当前所处的情况,容不得他们再浪费任何时间。

东番镇这一海上体系,必须尽快筹建起来,所有人都必须拼尽所有,围绕这一构想而行动着。

“附议!”

“附议!”

随着毛文龙讲明自己的构想后,王世钦、尤世威、虎大威他们,在心里思索片刻,纷纷出言附和道。

在朱由校的主观影响下,凡进西苑讲武堂进修的将校,在统领一军时,当面临重大抉择时,必须召开首脑军议,阐明观点,统一思想,得到明确方向后,才能明确落实下来。

军队的确要一言堂,不然所设的军规军纪,就是摆设。

但是这个一言堂,同样建立在效忠大明,效忠天子的前提下,除确保某部军事主官的权威外,还要叫其他将领,分领各自的职权。

想要避免武夫独大、藩镇割据的情况,大明军队的建设,同样要重新筹建,这亦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既然诸位没有不同意见,那我等即刻返回驻地。”毛文龙挎刀而立,眼神坚定道:“尽快拟定出章程,明确各自的职权,陛下给予我们东番镇厚望,倘若这件事情做不好,那就算自裁谢罪,都无法心安理得的走!”

“喏!”

众将轰然应诺道。

作为朱由校谋改军队的先驱,毛文龙、王世钦他们,身上肩负的职责和重担,远比他们所想的要沉的多。

就像陈策、童仲揆、戚金他们,时下在京城这边,就承受着各方压力,但既然接下这等重担,那不管前方怎样坎坷,都必须承担起来。

这才是大明新军该做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