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恪并不知道,从今天起,他算是被大唐贞观年间最阴狠的文臣给彻底记恨到了。
他此时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事实上,李世民级不是一个普通的帝王。
或者说,任何帝王都不会喜欢被威胁的感觉。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李世民直接冷笑一声:“都说你李恪是贤王,没想到为了不就番,你竟然想要将你的骨肉兄弟们都拖下水。”
“那朕也实话告诉你,朕之所以不让魏王与晋王就番,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朕与文德皇后所生,他们与太子三人,才是我大唐最尊贵的皇子。”
“因为尊贵,所以朕给与了承乾太子之位!”
“因为尊贵,所以朕给了魏王种种特权,种种逾制之物。”
“因为尊贵,所以朕亲自抚养了晋王,让他不至于在失去母亲以后,以为父亲也疏远他了。”
“至于你李恪,朕可以明言告知与你,你在真的心里不及高明、青雀、稚奴万一。”
“朕也可以告诉你乃至天下人,不管朕最后如何取舍,未来大唐的皇帝只会在这三子之中选出,你李恪,从头至尾就没有资格。”
“或许是朕的些许怜爱给了你不切实际的奢想,那么朕现在就明确告诉你,这个皇位,永远不可能是你李恪的!”
李世民这一刻对李恪着实是没有半点温情可言。
也是,人这种生物,看似感情充沛,但是事实上却又格外吝惜。
或者是,一个人的感情就好似精力一样,是有限的。
给了一个人,就会永远消失一部分。
等到先来者们将感情已经瓜分完毕了之后,那么后来者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的。
对于帝王而言,称孤道寡,高高在上的身份更是注定了感情就更是稀少,可能他一生之中,也就寥寥几个人会被他赋予真心。
比如卫青霍去病之于汉武帝。
比如长孙皇后及其所生子女之于李世民。
比如马皇后与朱标之于朱元璋。
至于其余的人,皇子也好,亲信也罢,那都不过是权利王冠之上的点缀而已。
李世民这番话也说得在场众人心头巨震,然后纷纷若有所思。
但是直面李世民这番话的李恪此时却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炸了。
因为李世民这话对李恪而言,已然是完全将他的脸面彻底地踩在了脚下。
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必然会被写进史书,从今以后,他李恪在史书上只怕会永远留下居心叵测,阴谋夺嫡的名声。
这对于在性格方面同样爱惜的李恪而言,简直就是要命一样的东西。
想到这,李恪恨的几乎快要发狂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现在就回起兵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版。
可惜,他并没有这个实力。
不过实力没有,演技这东西李恪还是有的。
或者说一个优秀的政客,那必然也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突然!
李恪抬起头来,然后眼泪已经划过了脸颊。
“父皇如此看待儿臣,儿臣真的是百死难辨!”
“但是还请父皇知晓,儿臣从来就未曾奢想过自己能够接过父皇肩上的这幅重担,也从来就未曾想过对兄弟们有什么不利。”
“正是因为儿臣想要有利于父皇,有利于大唐的江山社稷,所以才力谏父皇让魏王与晋王就番呐!”
“父皇何曾想过,东宫不定,众皇子彼此必然内斗不止,甚至于演化到让儿臣都不敢明言的地步。”
“到那时,兄弟阋墙与内,天下动荡在外,我大唐危矣!”
听到这,李世民也感觉到眼前一黑。
李恪这话跟之前魏征在紫宸殿内跟他说过的话不说一模一样,至少有个八成相似。
可是问题是魏征是在紫宸殿私底下跟他说的,而李恪现在是在玄武门当着几乎满朝文武说的。
魏征的话可以不见于史书,但是李恪这话的重量级就注定了李恪这番话肯定会被写进史书。
这一点,即使李世民想改都没法改。
虽然到了隋唐时代,史官的风骨也已经越来越没有春秋战国时期那样权势不可摧,死伤而不改。
但是不管怎么说,隋唐的史官又会被后世明清时期的史官又好一些。
至少私底下的事情他们可以曲笔,但是像这种发生在明面上的事情,他们可就打死不改了。
也是,如果这种满朝文武都知道,传得沸沸扬扬的过了明路的大事都不记载,史家的公信力何在!
想到这,李世民顿时大怒:“照你李恪的意思是,朕要是不听你的,我大唐就要亡了?”
这一刻,李恪似乎是真的不怕死,但见他眼神猛然坚定起来:“难说!”
卧槽!
李承乾这一刻只觉得这简直就是经典名场面。
接下来难道是李世民拔刀砍向李恪?
得!
说什么来什么。
一听到李恪这句难说,李世民那是彻底绷不住了。
“朕要砍了你这个逆子!”
李世民说完看了一眼自己周围的禁军,紧接着一转身,然后急走数步,然后从惊愕不已的一名禁军腰间直接拔出了他的宝刀。
紧接着,李世民再度一转身,然后对着李恪就直接一刀劈了下去。
这一幕发生得着实是有些快,一时之间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除了一直面色古怪地看着这一幕的李承乾。
叹了口气,李承乾决定还是得出手啊。
不然真要是让李世民杀了儿子,那整个大唐未来可就真的要乱了。
而一旦让李世民突破了杀儿子的底线,那谁也不知道李世民会进化到哪一步。
所以李承乾赶紧向前疾跑数步,然后趁着李世民发力的当口,一把将李世民的手腕给撑住了。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