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陆千里十分钟到水房洗了个头,把毛巾缠在脖子上隔绝了不停滴落的水珠,扫码后,拿起旁边的自助吹风机,选择了两分钟的套餐。
付费成功。
在嗡嗡的轰鸣声下,头发很快吹干。
吹一次几毛钱,倒是也不贵。
陆千里还破天荒地用洗面奶认认真真洗了把脸。
实习的时候,科室交班时间太早。为了多睡会儿,早饭啃面包,随便去洗漱,已经成了陆千里的常态。
尤其是那种起床“早高峰”时候,连打热水都要排长队,陆千里只得随便拧开水龙头,用凉水抹几下脸,边匆匆往医院跑。
从三件纯黑羽绒服里面挑了最暖和那件,套上出门,到了女生一号楼下,等候着江子馨。
自然,按照陆千里稳如老狗的性格,他提前约定时间十五分钟,到了楼下。
然后用手机,又搜索了一下西北医科大通往大胡子羊肉馆的路线,37路公交,坐三站,然后步行五百米,也就到了。
江子馨穿得清清爽爽,出了宿舍楼,朝陆千里摆摆手。
同样是黑色的羽绒袄,不过帽子上带着棕色的鸭绒毛领。
该说不说,多少有些情侣装的意思。
“学长你知道怎么走嘛?”江子馨双手穿在袄兜里,两个大眼睛忽闪忽闪。
“知道......吧。”陆千里扬了扬手机,“都查好了。”
运气不错,两人刚到站台,很是凑巧,遇上了教授局部解剖学的汪建梅老师,这可是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大红人。
汪建梅穿着一件洁白的衬衫,一个简约大方的黑色裙子,口袋里还塞着一根乳白色的钢笔,上面还点缀着淡黄色的雏菊。
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
汪老师真可算得上解剖室的活化石,对于解剖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
听说她年轻的时候,可是边熬夜解剖尸体,边啃馒头充饥的狠人!
当初陆千里第一次解剖,手套和口罩都戴了双层,被汪建梅一顿嘲笑,“当年我们,套个塑料袋都可以解剖,哪来这么精贵!”
陆千里和江子馨齐声,“汪老师好!”
汪建梅扭头看着这两个年轻人,“这小丫头我还算眼熟,小伙子你是几班的,我真记不清了。”
“您不记得了,当初您给我的评语,可塑之才!”陆千里提醒道。
那刚劲有力的钢笔字,给陆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每个西北医科大的学生,都会有一本解剖手册,上面都是手绘的人体组织,大到骨骼肌肉,小到血管神经,重点的解剖部位,都会画在上面。陆千里虽然是个绘画手残党,但十分用心。
他画的人体组织,很丑,但是看得出来很认真。
“记不起来了,抱歉。”汪建梅有些愧疚,年龄大了,好多学生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车来了。”江子馨提醒道,巧妙地换了个话题。
就看见37路公交车缓缓驶来。
汪建梅从裤子口袋里拿出一个零钱包,抽出一张一块钱,塞进零钱箱里。
两人拿出乘车码,刷卡上车。
五点多的公交,乘客不多,汪老师坐在了稍靠前的位置。
陆千里和江子馨,到后排找了位置坐下。
公交车晃悠悠地往前开,陆千里看了眼时间,五点十二,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导航软件上显示,公交车抵达目的地大概二十分钟,加上下车以后步行的时间,五点四十就能到达吃饭的地方。
“前方到站,瑞德站。下车的乘客,请往后门靠拢。”
陆千里和江子馨正看着窗外的夕阳,橘红色的落日,给金城镀了一层金辉。
城市傍晚,惬意悠然。
“来人呐,请救救我的孩子。”一个母亲凄厉地喊出了声。
一边呼唤周围人的帮助,一边拼命拍打着孩子的背部。
那个七岁左右的小孩,在剧烈咳嗽着。
旁边的年轻姑娘上前帮忙拍打,“这是怎么了?”
“他正在吃话梅,刚才公交车急转弯,一下子没注意,卡住了。”
陆千里坐在靠外的位置,迅速上前,听清楚了事情的原因,一边喊着:“我是医生,让我来。”
一边迅速抱起孩子,陆千里前腿弓起,后腿蹬直,让那小孩子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身体往前倾斜。
陆千里双臂分别从腋下环抱住那小孩,左手握拳,右手在前方握住左手手腕,贴在小孩儿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
江子馨眼前一亮,海姆立克急救法!
该方法由海姆立克发明。他率先使用该方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为食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的患者,从此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包括米利坚前总统俚艮,著名演员伊丽莎白·太勒等。
陆千里用力收紧双臂,左拳虎口贴在小孩儿上腹部猛烈施压,一次,两次,三次!
每次冲击完毕,立刻放松手臂。
脑海里炎黄医院,沉寂已久,再度自动运转。
眼前弹框出现,“海姆立克急救法,精通级......”
精通,陆千里喃喃自语,好像不够用啊!
那小孩咳嗽越来越剧烈,但是卡在呼吸道的异物,始终未见排出。
小男孩的脸逐渐憋的青紫,缺氧时间越来越长。
一旦发生窒息,黄金抢救时间,只有三分钟。
如果不能马上解除呼吸道梗阻,当肺内空气被完全耗尽,将会很快发生心跳骤停。
而如果到了四分钟,缺氧无法缓解的话,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就有可能发生坏死,就会留下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陆千里反复冲击着小男孩儿腹部,同时心里默默估算着时间。
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行气管切开。
可这公交车上,到哪里去找刀片啊......
终于到了下一站,公交车司机一脚踩停公交车,让到站的乘客下去,同时堵住上车口,“车上有孩子在抢救,麻烦您换乘下一路。”
车上原有的乘客,有人避之不及,连忙下车,嘴里念叨着,“真晦气。”
有人小心在旁边围观,也不敢靠得太近,以免影响空气流通。
“要不要送到医院去?”有热心群众提出了建议。
“来不及送过去,就会因窒息而死亡。”江子馨在旁边解释道,“不过叫救护车了,西北医科大第一医院离这里很近,不过他们赶来,最快也要五分钟,那时候,已经......”
汪建梅一直从事的是临床解剖教学和病理切片检查方面的工作,要论急救,他可能真的还不如陆千里。
陆千里脑海里飞速运转,要是,要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登堂入室级就好了!
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能让自己遇到?
炎黄医院,先有付出,才有回报。
炎黄医院,从来不是一家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