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十三章 魔怔

夏言这个人为官应该还算是比较刚正的,办事也算勤勉,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真本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嘉靖对他还是比较欣赏的。

但是,他这人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摆谱,官越大就越喜欢摆谱,而且权力欲还大的很,他对内阁首辅之位的渴求简直都有点魔怔了。

原本对于宫里太监侵占老百姓土地一事,他是应该站在老百姓这边的,因为太监侵占了老百姓的土地并不会给朝廷带来一丝一毫的收入,皇庄原来的地就不少,这些太监都贪了九成多的收益,他们自己侵占的地当然更不可能给朝廷上缴什么利润,相反这样做还会激起民愤。

正德朝的时候,因为太监以皇庄的名义侵占土地太多,就曾激起北直隶农民闹事,搞得整个京城都不得安宁。

嘉靖之所以让夏言去清理皇庄,一则是为了收拾正德朝的旧势力,同时也是为了京畿的安宁。

这个道理,夏言自然明白,但是,一涉及到权力,他就犯糊涂了。

这地如果是黄锦手下的太监侵占的,他甚至都会支持刘淑相秉公办理,但是,这地是陈洪手下太监侵占的就不一样了,因为他还要靠陈洪去博取嘉靖的欢心呢。

陈洪这个人的确不是个好人,不但贪婪成性还狠辣无比,谁要是得罪了他,他就把人往死里整,根本就不讲一点道理。

这点夏言相当清楚,他也反感人这样,毕竟他认为自己还是讲道理的。

但是,他也没办法,宫里这会儿最有权势的就黄锦和陈洪,而黄锦是嘉靖的伴当,对待嘉靖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他找黄锦去糊弄嘉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陈洪,愿意帮他在嘉靖面前说好话。

他想爬上内阁首辅之位,宫里没人肯定不行,特别是这个时候,因为误信了刘伯跃和陈达这两个奸佞小人,又不小心烧掉了几份重要的奏折,嘉靖对他已经颇有些意见了,如果没有陈洪帮他说好话,他很有可能会彻底失去嘉靖的恩宠,所以,陈洪一说让他帮忙收拾刘淑相,他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

他原本想着刘淑相应该会识相,自己派人过去一警告,这家伙应该就知道轻重了。

不曾想,刘淑相不但不识相,反而亲自跑去登门拜访新科状元杨聪。

这意思,就是投靠阳明一脉跟他作对了。

麻匹的,你以为有阳明一脉护着老子就收拾不了你了还是怎么了?

夏言收到消息,当即便怒了,第二天他便命手底下的御史和给事中疯狂上奏,弹劾顺天府尹刘淑相!

他命人弹劾的当然不是刘淑相把原本属于徐家的地判给了徐大徐二兄弟,这地当初他也是这么判的,他要命人弹劾这个,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他命人弹劾的是刘淑相收受贿赂,取消了永乐朝徙京富商后裔的助役银。

这件事情,的确是真的,刘淑相的确收受了人家的贿赂,而且还真把永乐朝徙京富商后裔的助役银给取消了。

不过,这事情刘淑相并没有做错。

永乐朝的时候,京城从南直隶迁到北直隶,不但朝廷各大衙门迁过来了,原本金陵城里很多富商也被迫迁过来了。

没办法,当时的顺天府差不多就是个边镇,虽然这里有北元旧都但历经数次大战之后这里的商户要么被人抢光了,要么就跑光了,北元旧都内可谓百业萧条,人烟稀少,作为大明的京城自然不能这么荒凉,所以,明成祖下旨,命金陵数千富商迁往北直隶。

这事原本是好事,因为北元旧都虽百业萧条,但城池规模摆在那里,经过扩建之后,住进去上百万人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作为大明的京城,朝廷肯定会往里迁人,里面很快就会住满,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甚至,明成祖为了让他们尽快在新京城扎下根来,还免费为他们提供的相应的铺面。

不过,就有一点不好,他们必须上缴助役银,因为当时的新京城正在建设中,到处都需要钱,朝廷也负担不起,而他们免费获得了铺面,又有巨大的商机,等于白捞也一个天大的好处,出点助役银也是应该的。

原来定下的助役银是每家富商每年一百两,直到新京城建好为止。

一年一百两,对于普通商户来说自然是笔巨大的开支,但是对于富商来说却还不算太大的负担,只要生意好,他们一年赚个几百两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他们跑到新京城开店根本就不愁生意,一开始这助役银他们倒是交的起。

但是,到了后面,京城的商贩越来越多,他们这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一年一百两便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样延续了数十年之后,京城是建好了,很多商户也有点不堪重负了,但是,朝廷并没有取消助役银。

因为这是笔巨大的收入啊,一年好几十万两呢,新京城已经建好了,这钱也不用花了,各大衙门一年分了这几十万两的额外收益多好啊。

他们是爽了,那些富商却承受不起了,京城商贩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他们却还要负担一百两一年的助役银,成本明显比后来的商户要高,怎么竞争的过。

很多富商后裔都因此破产了,但这助役银他们还得交,无奈之下,他们只有选择跑路了,从永乐朝到嘉靖朝这百多年时间里,原本迁往北直隶的数千富商跑了九成多,就剩下数百家还在苦苦坚持。

刘淑相上任以后,这些富商后裔听闻他是个收钱办事的好官,便联合起来凑了点银子,送给刘淑相,请他取消这要命的助役银。

这事原本就属于顺天府管辖范围,刘淑相命人一查,这些富商后裔着实很艰难,除了生意做起来的数十家,其他家基本都承担不起这么高的杂赋,如果再过几年,恐怕这些所谓的“富商”就要跑的剩下数十家了。

这些助役银的去向他也查的差不多了,基本就是京城各大衙门分了,根本就没进国库,也就是说,这银子收了原本就不是给朝廷的,而且等商户都跑的差不多了,也就剩下几千两了,各大衙门也没什么好分的了。

所以,他力排众议,取消了这原本在京城建好的时候就应该取消的助役银。

这原本就是不是什么正常收入,各大衙门也不好因此去告他,而且他也跟各大衙门解释了,这样搞下去,迟早把富商后裔全逼跑路,他们也捞不着什么好处了,到时候一个衙门也就能分几百两甚至几十两,有什么用。

所以,这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大家都默认了,没想到,这时候又被夏言一党给翻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