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十二章 骄兵必败

惠安侯这个名字,的确不错,不过,杨聪看到奏折之后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嘉靖这次的确够意思了,一把就赏了他个侯爵,而且,其他有功之臣皆有升迁作为奖赏,但是,圣旨中其他内容就有点操蛋了。

收复西套之策竟然被否了,嘉靖的意思,朝廷负担不起如此旷日持久的大战,而且,西北战事已然让朝廷财政吃紧,嘉靖还让他即刻裁军,将西北边军裁撤到六万,每个边镇一万!

杨聪可以肯定,这不是嘉靖的意思,而是严嵩的意思!

朝廷财政吃紧怎么了?

这很正常啊。

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么了?

这也很正常啊。

有时候,打仗就是这样,需要动用举国之力来支持,造成暂时的困难,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打完仗之后就好了,甚至会比打仗之前更好。

就好比这次,如果收复了西套,鞑子便没了繁衍生息之地,没了繁衍生息之地,鞑子必然会慢慢走向衰落,鞑子衰落了,大明西北边患就有望彻底解决了,今后就不必花费大笔开销来维持庞大的边军了。

这个账很容易算,下点狠心,勒紧裤腰带过几年,今后就能高枕无忧了,一年省个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出来都不是问题,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嘉靖会想不通这点吗?

他要想不通这点,那就真是个傻子了。

关键问题在于,有人不让他这么想,或者,有人刻意误导他往别的方向想。

这糊涂蛋,也太容易糊弄了,怎么办呢?

真的就此罢手,裁撤边军吗?

杨聪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时候,士气正旺,如果不趁机一鼓作气收复西套,再蹉跎个几年,谁知道到时候又是什么情况。

他想了想,还是写了封奏折,争取了一下。

当然,他并不是说他想抗旨不遵,他只是详细分析了一下西北的形势,论述了一下现在出兵的好处。

这份奏折中他也用了些夸张的手法,忽悠了嘉靖一番。

比如,这一次鞑子主力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他却夸张的说,鞑子死伤惨重,没有几年都回不过劲来。

又比如,鞑靼部其实早就在西套地区繁衍生息很多年了,他却说鞑子是狼狈逃窜过去的,人地生疏,没有几年根本就安定不下来。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是出兵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严嵩收到奏折,心中不由冷笑不已。

他可不管什么鞑子,什么时机,他只管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

杨聪继续主政西北,显然对他是极其不利的,如果让杨聪一举收复了西套,把鞑子打得屁滚尿流,那又是大功一件,不说杨聪会获得什么赏赐,杨聪手下那帮亲信都不得了。

这一次,杨聪刻意提携的那些人可都加官晋级了,再让他们立个大功,那一个个都要窜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书的高位了,如果真让他们都窜上来,那还得了,这朝堂之上还不成了杨聪的天下!

所以,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再让杨聪立功了。

那么,怎么忽悠嘉靖,不让其同意杨聪收复西套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他想了想,随即便提起笔来,在票拟上留下了四个字,“骄兵必败”!

有时候,好奇心不但能害死猫,还能让人不经意中了别人的圈套。

嘉靖看到奏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杨聪说的,时机是如此的好,好到简直不能再好了,严嵩为什么来个“骄兵必败”呢?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杨聪到底哪里骄傲了,杨聪就不是那种人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只能找严嵩来问个究竟了。

严嵩心里这个得意啊,嘉靖,太好糊弄了。

他应招而来,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也不急着说话,就那么站在那里,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嘉靖果然更好奇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呢?

他忍不住问道:“惟中,你这票拟上写的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清风不是那种轻敌冒进的人吧?”

杨聪当然不是那种人,但是,你太容易糊弄了啊!

严嵩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看了杨大人的奏折,有什么想法,是不是感觉鞑子不堪一击?”

嘉靖看了看奏折,缓缓点头道:“是啊,他们死伤惨重之下,又狼狈逃窜到西套,应该是不堪一击了。”

严嵩依旧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再斗胆问一句,这一百多年来鞑子表现出来的实力是不是真的不堪一击呢?要鞑子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岂不早就被我们大明给灭了!”

嘉靖闻言,不由一愣。

是啊,鞑子要真的不堪一击,怎么可能猖狂这么久。

他愣了一下,这才皱眉道:“你的意思,这一次,清风真有点轻敌了?”

没想到,严嵩却是摇头道:“微臣可不敢如此诬蔑杨大人,微臣虽然没在西北,却也能想得到,杨大人是不可能轻敌的,他说的,应该都是真的。”

啊!

嘉靖闻言,再次愣住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

他愣了一阵,这才好奇道:“那你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呢?”

严嵩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皇上,这骄兵不一定是自己骄,很多时候都是敌人使诈,让你产生错觉,觉得敌人不堪一击,这也就是常用的骄敌之计。杨大人是当局者迷,因为他的确跟鞑子交战了,鞑子的确是不堪一击。而微臣是旁观者清,因为微臣看得是鞑子以往的表现,从鞑子以往的表现来看,鞑子是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的。那么,杨大人为什么会认为鞑子不堪一击呢?微臣以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鞑子在用骄敌之计,故意引杨大人上钩。”

这一通忽悠,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嘉靖都被忽悠晕了。

他想了一阵,又好奇道:“鞑子会为了骄敌把河套都让出来吗?”

你家伙,还有点脑子嘛。

严嵩想了想,又摇头道:“这个应该是鞑子的权衡之策,因为河套地方太小,不利于骑兵突袭,他们在河套的确打不过我们将近二十万大军。但西套又不一样了,西套可是连着漠南,用广阔无垠来形容都不为过,极利于骑兵发挥,杨大人这蒙头冲进去,鞑子想突袭他,简直太简单了。或许,这就是鞑子退出河套的原因,他们想引杨大人去西套,一举击败甚至歼灭我们的主力,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皇上,您想想啊,如果杨大人手下十多万边军精锐赔进去了,结果会如何?到时候,别说是河套了,恐怕,就算是鞑子冲到京城来,我们都拿他们没辙!”

嘉靖闻言,悚然而惊。

如果杨聪率领的十多万边军精锐被鞑子拖进西套给灭了,大明恐怕有亡国之危啊!

算了,还是不要冒险了,见好就收吧。

他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