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零章 追悔莫及

方敦孺和严正肃自杀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朝野四方,很多人惊愕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有的人弹冠相庆,庆贺这两个搅动大周三年来政坛风云变幻,雷霆风暴一般推行变法之策的政治对手的覆亡。他们死了,在无人能在朝廷中搅动风雨了。朝廷将重归于他们的掌控之中。很多事都好办多了。

有的人悲痛欲绝。他们敬佩的两位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的官员从此不在。大周朝变法之事无人为继,必将重回老路。那二人就像是漆黑的夜里的两盏明灯,照亮了前方崎岖不平的道路。现在那两盏灯灭了,前方一片漆黑,谁还能引领前行?

让人可悲的是,街上还有百姓放起了鞭炮,似乎是庆贺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死。百姓们不可能去顾及什么大局,他们只知道变法给他们带来了伤害,所以这两人的死对他们而言是很解恨的。严方二人三年变法路,朋友没得几个,仇人倒是自上而下不知有多少,不知有多少人咒骂他们,希望他们不得好死。与其说严正肃和方敦孺是政治生命的终结导致了这个结局,莫如说是他们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他们的死跟大周上下的这种反对变法,辱骂诅咒诋毁他们个人品行的行为不无干系。他二人虽然豁达坚韧,但谁也无法忍受自己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却被上下所误解,所诋毁。

被朋友家人和自己全力维护的人的指责,远比敌人的攻讦要伤人和痛苦的多。

郭冲是在凌晨时分得到这个消息的,吃了药丸的他当时睡的正香。事实上这段时间他睡的都很香甜,身子在好转,心情也在好转。狠下心来停了新法之后,他发现朝廷里的麻烦事少多了,他甚至有些怀疑当初自己决定变法是不是一个错误了。当然,那只是他偶尔冒出来的一个心思罢了,他当然知道变法图强的重要性,但是他觉得,也许这件事该交给后来人去做为好。自己也许就是个守成的皇帝,自己能守住这份家业,那便算是个合格的皇上了。在经历一系列的变故和打击之后,郭冲变得不再那么踌躇满志,变得务实起来。特别是自己几乎是从病入膏肓而慢慢康复,他认为自己不能再折腾了,之后的日子他该好好的享受帝王生活才是。

可是,当方敦孺和严正肃自杀的消息送到了他的寝宫之内的时候,面对钱德禄的禀告,郭冲还是呆呆的坐在龙床上久久不语,怅然若失。

对于当初踌躇满志的他而言,方敦孺和严正肃的到来就像是给他带来了一股激情,他曾很多次坐在那里,听着方敦孺和严正肃为他描述出一个大周中兴之后的场景来,心中的激动和澎湃之情涌动着。他知道,要变法,只有这两个人能帮自己做到,因为他们比自己还要了解大周,还要为大周着想。无数次面对方敦孺和严正肃的时候,郭冲的心里都是有着惭愧之感的。

这种惭愧来自于郭冲的内心深处。郭冲想变法,但他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郭冲也不是愚蠢无知之人,他也饱读诗书,道理上的东西他都明白。他知道变法这件事不容易

,一定会遭遇挫折。只是,他没料到变法带来的冲击会这么大。或者说,他完全没料到方敦孺和严正肃进行的变法会激烈到如此地步,会涉及面如此之广,会动到那么多人的利益。

从变法开始之后,关于各地百姓的民怨的禀报便雪片般的飞到他的龙书案上。郭冲当时还很坚决,他并不以为意。但是当雇役法推行开始之后,郭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士大夫官员豪绅皇族们的利益统统被撼动。他们天天上奏吵闹,通过各种渠道来诉苦,让郭冲烦不胜烦。郭冲可以不去管百姓们的民怨,但他必须要理会这些人的想法。他担心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毕竟大周天下是天子和士大夫所共有的。他明白,真要是得罪了这么一群跟自己站在同一利益立场的人,绝对会有大麻烦。

所以,郭冲其实是暗中做了很多安抚的工作的,他甚至将那些吵闹的凶的人召进宫来,私底下告诉他们,他们的损失自己会想办法给予弥补,希望他们暂时忍耐。郭冲知道,自己这么做是损害了变法的权威性的,对于变法是不利的,但他却又忍不住这么做。郭冲便是在这种矛盾和纠结的心理之中推进着变法。

在外界看来,皇上是铁了心要变法了,殊不知,郭冲内心里却早就有些后悔了。严方二人有些不体谅人,郭冲好几次暗示他们不要那么着急,不要那么激烈,他们都不听。说出一番让自己无法拒绝他们的大道理来。郭冲不得不在犹豫踌躇之中答应他们的请求。但心中的后悔情绪却在累积,乃至于后来,他见到严方二人联袂而来的时候,都有些怕见他们了。

这种后悔的情绪在严方二人欲开始对军队变法和青教之乱后达到了顶峰。青教之乱的时候着实让郭冲乱了心神。郭冲忽然意识到,变法真的会惹来大麻烦,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能承受这将大周搞乱的名声。他可是要当千古一帝的呀,退而求其次,那也得是个圣明的君主,再退一步也是该是个无功无过的君主吧。倘若国家真的乱在自己手里,那自己便是大周的千古罪人了。

但郭冲也并不希望将变法彻底否定,那毕竟是他主导的东西,打自己嘴巴子的事情他不能做。所以,他决定适可而止,变法到此为止,不再深入,并且做些完善弥补。虽然这么做有些半途而废的感觉,但郭冲觉得自己不能再折腾下去了。加之他的病情加重,更是不想在自己不知还能活多久的情况下再折腾的大周不能安稳,他要平稳的将大周的江山传承下去,便是他作为大周皇帝的职责了。

对于方敦孺和严正肃,郭冲心里其实对他们还是感激的。郭冲知道他们都是认真做事的人。所以在众人攻讦他们的时候,郭冲决定最后维护他们一次,他并不希望方敦孺和严正肃遭受攻讦,被追究责任。这是他作为皇帝,能给他们最后的庇佑了。当然了,郭冲这么做也有着其他的小心思的。他下罪己诏是以退为进之策,这么做固然对自己的圣名有损,但也会被人视之为勇于担当,直面过失的贤明之举。这么做的坏处其实并没有想象的

那么大。

郭冲希望方敦孺和严正肃能够感念他的维护,能够听从他的劝告,变法之事便到此为止。在那件事的处置上,他实际上已经剥夺了这条例司的诸多权力,那已经是一个明显的暗示了。他希望停止变法的话从方敦孺和严正肃口中说出来,那样自己也不必背负一个半途而废的名声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方敦孺居然说出了那样的话来。那三不足的言论着实惊吓到了郭冲。作为一个皇帝,他怎能容忍官员说出这样的言论?无论是私下里还是公开说的这种话,都是不能容忍的。但虽然如此,郭冲也明白方敦孺和严正肃绝非大逆不道之人,他们其实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只是性子太耿直,说话太冲动。

但这件事却给了郭冲一个终止变法和处置方敦孺和严正肃的契机。既然方敦孺和严正肃不愿主动罢休,借着方敦孺发出大逆不道之言之事,自己便一了百了的完结此事。那不是自己不肯变法,不是自己半途而废,那是主持变法的人脑子里出了问题,自己不得不将他们拿办。后世人也无法因此责怪自己。

对于方敦孺和严正肃的处置,郭冲心里早已有了打算。莫看那些雪片一般飞来的奏折堆成了山,众口一词的要严惩方敦孺和严正肃,但郭冲可没打算杀了严方二人。大周朝也没有杀朝廷重臣的先例,除非是谋逆之臣。他不能开这个口子。另一方面,这两人的才能人所共知,一个是当世大儒,一个是治理府州县井井有条的能吏,更是自己少年时伴读的好友,故老臣之子。杀是不可能杀的,贬斥无偏远之地去当个州官或者知府是郭冲能想到的最佳的选择。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严方两人必须承认错误,必须要低头道歉。那三不足的言论决不能姑息,必须遏制这种对人心具有蛊惑和摧毁的言论。倘若两人不肯承认错误,那么,严厉的惩罚是肯定的。就算自己再不愿意,也必须要做出姿态来。

林觉前来求情,郭冲是很乐见此事的,他需要一个人去劝说严方二人。但林觉的劝说显然没有奏效,郭冲心里是又恼火又焦躁,这两人太不给自己台阶下了,又硬又蠢,着实让人恼恨。但即便如此,杀是不可能的,最多是贬为平民流放千里,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他决定利用新年大赦这个契机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赦免两人的罪过,让他们告老还乡,既体现自己的仁慈,又对他们做出惩罚。

至于太后忽然有一天在自己请安的时候提及这两人如何处置的事情,郭冲明白这是有人向太后求情了。原本就没打算杀这两人,郭冲自然是做个顺水人情了。

但现在,他方敦孺和严正肃居然在牢中自杀了,他们居然连让自己原谅他们的机会都不给。郭冲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回想当初种种,严方二人的种种言行,郭冲深刻的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他失去了两个一心为大周着想的忠臣,他失去了能帮助自己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良臣贤吏。郭冲心中的惆怅和悲伤难以抑制,差点便落下泪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