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完成

相对于地球上普通人的时间来说,几个月,几年的时间会感觉很长,但是对于体积巨大,寿命几十亿年的行星来说,这只是极为短暂的瞬间罢了。

随着高速旋转的小球越来越庞大的能量释放,火星内核区域的温度逐渐升高,行星内部稠密的液态物质也开始由内至外、缓慢的旋转起来。

火星内部核心在亿万年的岁月里逐渐冷却,最核心的温度仍然有三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超过十万兆帕以上的压力,约等于一百万个标准大气压。

现在核心能量密度突然急剧增加,温度升高的同时,压力当然也会指数级提升,并且逐级向外面扩散。

曾凡站在火星最大的一个峡谷深处,距离内核最近的位置,闭上眼睛调控小球的能量释放,同时感应整个火星内核的变化。

从小球内释放出不计其数的高能光子,这些光子在传导着庞大能量的同时,也让曾凡的意念场,逐渐渗透扩散到整个火星的内核之中,他的意念场还不能感应到每一个光子,却可以清晰的感应到这些释放出的能量,随着能量的层层传导,他的意念场感应范围也在迅速的呈指数级扩大。

能量传导波及影响到的所有微观粒子,都将融入他的意念场范围,曾凡在其他地方一直没有做到的事情,没想到在这个时空位面的火星上,竟然以这种方式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微观方面,每一个传导接收能量的粒子,宏观方面,整个火星的内核,都在他的意念场笼罩范围之内。

随着能量不断向外的传导,曾凡意念场笼罩范围也在由内向外的逐渐扩大,每时每刻都在急速扩展。

小球释放的能量逐层传导,在微观层面以光速进行,先被最内层的地核物质吸收,内核最靠近小球的物质向海绵吸水一样,吸满之后再向外传递,这个扩散的过程就要慢得多了。

越向外传递,球体范围的扩大,所包含的物质总量越多,扩散的速度越慢。

不过曾凡的改造不是要把整个火星变成火球,能量主要还是集中在内核区域,这个范围在包含在一千公里的球体范围内。

按照他的构想,内核区域将变成围绕火星自转轴旋转流动的溶液状态,是火星磁场的主要支撑来源,内核向外溢出的能量也将确保火星的整体温度不会太低。

内核区域外层是厚度超过两千百公里的隔离层,相当于地球的地幔层,成分和地球一样,同样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

相比高温、高压、高密度,还在高速流动的液态内核区,隔离层物质温度、压力、密度从内到外逐步降低,相比内核区域,这个区域流动性也降低了很多,更近似于固态物质,但并不是完全凝固不动,而是以千万年的漫长时间进行缓慢流动,越外层流动越慢。

隔离层外面直到地表大概五到六百公里左右的厚度,就是火星的地壳层,这一部分基本就是全固体状态了。

地壳层温度、压力、密度再一次降低,按照曾凡的构想,改造完成后,地壳最外层的温度将在冰点以上,但不会超过二十摄氏度,有太阳的辐射能量和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整体环境温度将维持在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状态。

火星内部有小球持续不断释放能量,即便是太阳突然熄灭,整个行星也能持续的运转下去,那时候,火星更像一艘独立的超大型宇宙飞船,小球就是整艘飞船的动力以及控制核心。

通过调控小球的旋转速度和能量释放速度,火星也可以实现旋转加速或者减速,调整自己的运行轨迹,在茫茫宇宙中进行独立远航。

火星内核改造的过程持续不断,曾凡感觉时间并不长,可是地球上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

随着星球整体温度的上升,火星地壳层中大量的水冰逐渐融化,一部分在内部压力下喷涌出地面,形成大片的湖泊和海洋。

火星两极地区因为极低温度形成的二氧化碳干冰逐渐升华气化,因为重新激活的全球磁场束缚,空气逃逸难度提高,火星的大气层密度缓慢增加之中。

只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样很高,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氧气的含量极低,不足百分之一的比例,不过这种情况都在曾凡的推演之中,他开始了火星改造的下一步行动。

地下储存的水冰总量有限,相对于火星的体量来说,甚至还不如曾凡去过的孤云星,不足以支撑整个星球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

想要快速改善火星的环境,必须引入外部的水源,曾凡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钱亚萍在《世界末日》游戏中建立的地球物理模型。

其实曾凡关于火星的改造构想,也是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不过,利用虫洞连通不同时空位面,引入外部水源,过去只是异想天开的想法,现在却真的可以在他手里实现出来。

想到这里,曾凡身体突然从火星地面上消失。

下一刻,出现在上万米的高空中,他的右手上托着一个紫色宇宙石小球,这种蕴含巨大能量的玉石成了他的万能道具,可以同样被他改造成一个连通两个时空位面虫洞载体。

在曾凡意念场控制下,小球侧面出现一个黑色的小孔,随即一股细细的水线笔直向前方射去,离开曾凡的手掌范围内后,水线呈放射状逐渐扩散变粗,到十几米开外的时候,已经变成一股直径超过三米的庞大水柱,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急速向地表坠去。

水柱在空气中继续扩大面积,从万米高空坠落,到达地面的时候已经覆盖了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了一场真正的瓢泼大雨。

眼前这个情景曾凡自己也是第一次见到,他心思一动,这活儿好像更适合他的另一个分身。

他的念头闪过的同时,在小球喷涌的水流中出现一条细长的青黑色生物,随着水流飘落在空中迅速的变大,一条长度近百米的青色神龙突然出现在空中,不受重力的影响,仿佛在水里一样自由的飘来飘去,上下翻腾。

在阳光的照耀下,神龙身上的麟甲皮肤逐渐改变颜色,青色逐渐变成绿色,绿色逐渐变淡变黄,最终变成金黄色,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七彩的光晕。

曾凡手中的小球停止了喷水,随即从他手里抛出,被从他脚下飞过的神龙一下吞入口中,快速的远去,神龙的飞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长长的水雾,落到地面上就变成一道几十公里宽的暴雨地带。

水的问题解决了,氧气的问题也就不难,随着一起神龙过来的,还有曾凡改造过的蓝藻细胞,以及多种其他海洋微生物,利用光合作用它们每时每刻的都可以生产氧气,空气中海量的二氧化碳就是它们最好的养料,这些生物将形成火星最早的生态系统。

瓢泼大雨在火星下了三年多时间才停下来,地面上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区域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较高的地区没有被淹没。

这些水分随后很大一部分将会渗入地壳,与火星岩石、土壤、其他各种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相当一部分会分解成氧气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变成各种有机氧化物,成为新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蓝藻等多种微生物快速繁衍生长,已经遍布整个星球表面,这个时候火星内核小球的能量喷涌逐渐降低,最终停留在一个稳定的平衡点,整个星球的磁场进入稳定状态,剩下的就是更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生态环境的缓慢演变了。

从曾凡来到火星开始,整个改造过程用地球上的时间计算,长达十年时间,在整个行星漫长的岁月里,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改造实验比他想象的更成功,有了这次的经验积累,在原来时空的火星上重演一遍,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完成,省去大量摸索试探的过程。

在曾凡决定离开火星的时候,同一个时空中,地球上的冯倩达到了个人学术生涯的巅峰,以划时代的时空颗粒理论荣获了一九六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