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卫国忠更觉得她可怕了。
两个知青住萧遥家的大宅子里,当然,比萧遥和萧博住得好,是萧媛萧墨小时候住的正房——房子充公之后,除了分给邻里,还用来安置知青以及放生产队的各种农具。
晚上两个知青就过来,问萧博之后的打算,得知萧博打算晚修后跑步回来,就表示,他们可以帮他看顾一下萧遥,让萧博不用担心。
萧遥也看向萧博,可萧博还是摇头,表示自己跑步回来,就当锻炼身体了。
两个知青走后,萧遥问萧博为什么这么不放心。
萧博就道:“爸爸临终前跟我说过,一定要照顾好你,不能让你一个女孩子一个人,说男人都会有坏心眼,让我一定要好好看好你。就算亲人,只要是男人,就要小心。”
萧遥恍然大悟,马上表示,自己一定会小心的。
日子从这之后就步入了正轨,萧遥和萧博白天上学,中午和傍晚萧遥去生产队干活拿工分,晚上回家休息,和萧博说一下日常遇到的事,告诉他没有人欺负自己,还认真学习。到了周末,兄妹俩一起在生产队干活拿工分。
过了差不多半年,萧遥几乎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年级第一了。qupi.org 龙虾小说网
两个知青见萧遥进步快,晚上考不到她了,又见两人实在聪明,却只能在这样的年月被埋没了,就打算教兄妹俩英语。
这天晚上,萧遥正和萧博在月光下背诗,两人走了过来,问两人是不是在背诵功课,得到肯定的答复,便笑着说道:“我教你们英语,你们学不学?”
中俄关系交恶之后,学校就不教俄语了,开始教英语。
所以,她教萧遥和萧博,并不会被人抓什么辫子。
萧遥和萧博马上点头。
男知青陈林则把几本小册子递了过来:“你们平时不是抄书吗?多抄书,当成练字了。喏,只是练字的拓本,你们照着写。”
萧遥和萧博没钱,买不起教材,因此平时是借同学的书,买了最便宜的纸抄写。
他们这样的人不少,但那些懒的,干脆不抄,上课蹭同桌的书看,或是干听,不看书。
不过这种,学得自然就不怎么好了。
萧遥和萧博再次高兴地点头答应,又一再谢过两人。
第308章
自这天起,萧遥和萧博就跟着两个知青学英文,记单词,并且练字。
萧博在学校也学过一些英语,回来跟两位知青学,很是懵懂不解,问道:“这怎么和我在学校学的不大一样?”
陈林道:“我们下乡后,学校的英语教育几乎瘫痪了,现在你们学的,是我们汉语式的英文。”说到这里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十分忧伤地说道,“虽然不知道哪一天可以重新上学,但是要学英语,还是学标准的吧。”
现在的英语,不是以语言理论或者相关教学法规为依据,而是以领导指示为依据,被阉割得太厉害了。
萧遥道:“嗯,我们学标准的。”
陈林和林剪秋听了,又看到萧遥小大人似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点着头:“没错,要学标准的,你记忆力不错,如果——”说到这里,两人脸上的笑容慢慢就变淡了。
说什么如果呢,也不知道这种乱象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说再多如果也没有用。
萧遥和萧博记忆力好,记单词记得快,如果有高考通道,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可是如果没有晋升通道,只能白瞎了这记忆力,这比他们更悲哀。
萧博追问:“如果什么?”
陈林看着萧博满是稚气的脸,想到他已经是个支撑门户的男孩子,应该直面现实的残酷,当下就道:“现在都是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挑人推荐上大学,而不是凭借考试成绩。如果将来还是这样,你们就可惜了。”
沈爱国如何针对萧遥和萧博两个小孩,他们也很清楚,为此在沈爱国跟前挺避嫌的,因为探亲以及回城,都得沈爱国签名的。
这也是他和林剪秋觉得有些对不住萧遥和萧博两个的原因,教他们读书学英语,萧遥萧博生得好又肯学是次要,主要是因为这份愧疚。
以沈爱国对萧遥萧博的针对,估计全公社的人推荐完了,也不会轮到萧遥和萧博两个。
再说,一个公社,几年才能得到一个名额,就更不可能落在萧遥和萧博头上了,那些干部肯定都卯足了劲儿,为自己子女争取,怎么可能会给普通人?
萧遥和萧博很快学会了两个知青教的英语单词和短句。
两个知青读书没读完就来了这里,自己记下的英语单词也不多,教到最后没东西教,干脆就在夜里,拿出偷偷藏起来的英汉字典跟萧遥和萧博分享,教会两人音标,就让两人自己拼和记忆。
萧遥学得很快,而且对发音很自信,而萧博,虽然差一些,但是越发叫林剪秋和陈林吃惊了——之前他们以为,两人也就记忆力好一些,没料到不仅记忆力好,语言天赋也很不错。
两人都十分激动,在细雨绵绵的春夜里,听着外头潺潺的雨声,由衷地对萧遥和萧博道:“你们这么有天赋,希望有朝一日恢复高考,让你们能有个好出路。”
萧博说道:“希望早点,这样你们也可以参加高考。”
陈林十分落寞:“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也不知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这里是南方,批斗之类的事也有,但是都不激烈,也甚少出现打死人的情况,他们所见,是完全没有,对于回家探亲,也很宽限,只是他们没钱,两年才回去一次。
上次陈林回去,是去年,当时从家里得到消息,恢复高考和回城这两件事,上头没有一点风声,估计遥遥无期。
他很失望,当得知其他朋友去了别的地方,从来没有回来过,写信回来都是如何如何苦,如何如何挨饿,又觉得自己在的地方虽然偏远一点,语言也不算通,但已经算不错了。
转眼,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终于来了。
从中央开始层层分派下来,萧遥所在这个公社,今年终于分到了一个名额——名额很少,前几年是其他公社,今年才轮到萧遥公社。
这绝对是难得的机会!
顿时,全公社为了这个名额,抢破了头。
沈爱国想让自己儿子去,为此开始了送礼走关系等一系列的走动,可以说使尽了浑身解数。
可是有志于争这个名额的,每个人都有人脉有关系,只能各显神通。
最终经过种种角力,沈爱国的儿子和公社另一名大队长的儿子都有希望竞争,如无意外,最终的胜利者,将在两人的孩子中产生。
萧遥和萧博埋头读书或者赚钱,没空关注这个。
没过几天,就有萧家的长辈在夜里,来到萧遥萧博家里,叮嘱两人:“从今天起,做事小心一点,不要被生产队抓到把柄。”
萧遥和萧博听到这样郑重其事的叮嘱,先是一愣,接着异口同声地问:“是不是沈爱国的儿子没竞选上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名额?”
长辈点头,看向两人的目光中带着淡淡的赞赏,萧家这个大族,说到底,还是萧墨这一系的孩子脑瓜子好使,可惜,现在已经不是看脑子好不好使了,而是看拍马水平。
长辈压下心里头放飞地思绪,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你们猜得没错,沈爱国的儿子竞选失败了。有人偷偷在传,沈爱国的儿子竞选失败,是因为另一个大队长举报了沈爱国,说沈爱国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是故意为难你们两个改过自新一心向着无产阶级的孩子。”
萧博马上想到自己看书时看到的一个成语——无妄之灾。
他们上头为了个名额争得头破血流,本来就不关他和萧遥的事,不想另一个大队长孙国庆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大学,居然拿他们来利用,捅了沈爱国一刀,葬送了沈爱国儿子受推荐上大学的事。
萧遥也吃惊,不过吃惊过后,就是开心了。
沈爱国没少为难她和萧博,再为难,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再者沈爱国碍于情面上也不敢做什么,只能找茬,大不了继续被他找呗,他儿子没办法去上工农兵大学,那才是真好事。
再过几年,公社再得到一个名额,其他干部的子女的年龄也到了,到时,更不可能轮到沈爱国的儿子了,就算他把家底送出去,让被人不和他竞争,他儿子也太大了,上头未必肯要。
萧家的长辈看到萧遥和萧博脸上都露出高兴的神色,自己也高兴。
虽然沈爱国恨萧遥和萧博的同时,对萧家所有人都看不惯,会百般找麻烦,以后萧家的日子不好过。
可是萧家是个人数众多的大族,沈爱国敢过分,大不了他们再闹一次。
沈爱国被举报过,如果再有大规模的械斗或者闹事,绝对有可能被撤职,一旦沈爱国滚蛋,全公社不管谁上台,对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萧家人并不怕沈爱国狗急跳墙,相反,大家还希望他狗急跳墙。
就是萧遥和萧博两个小孩子,家里没个大人,可能会危险些。
长辈特意前来说这事,也是示警之意。
长辈离开后,萧博再次叮嘱萧遥在生产队干活要小心。
萧遥听了,却也在琢磨,有没有办法,让另一个人当生产队长,逼迫沈爱国滚蛋呢?
她将自己和萧博省吃俭用买来的连环画翻了又翻,心里很快有了计较。
第二天不用上学,生产队的活计并不多,萧遥和萧博没去上工,而是到山里去找草药卖。
萧遥爷爷做过药材生意,家里有一本带图的本草纲目,萧博从小看得多,认得一些草药的,前些年他年纪还小,却能养活自己和萧遥,就是因为他除了割一种茅草穗做扫把,还能找到一些草药。
虽说山地都归到公社里,药材也是,但各个生产队都有找草药的人,自然只得公平,谁都可以找,只要你找得到。
找了些草药,又割了些做扫把的茅草花,萧遥和萧博就回家了。
在路上,碰见大队一名干部,农庆祝。
萧遥和萧博打招呼。
农庆祝看到两人,笑着道:“看来今天收获不错啊。”又说了些鼓励的话。
萧遥认真地谢过他的鼓励,又装似感叹地道:“庆祝叔,你比大队长更像大队长,如果是你做大队长就好了。”
农庆祝将这话听进心里。
随着沈爱国为自己儿子竞争工农兵大学生名额的失败,全公社都有他哪哪不好,农庆祝就心动了。
他自认往上几代都是贫农,成分很好,为人也比沈爱国和气,更适合当生产队的大队长,可恨不及沈爱国会拍马屁,当初竞选输了。
而现在,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沈爱国名声不大好,萧遥又有这样的感慨,是不是表示,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感慨?
农庆祝越想越觉得机会难得,一颗心跳得异常急切。
沈爱国接下来对萧遥和萧博的针对,让整个生产队都相信,他真的被举报打压萧遥和萧博了,因为实在太疯狂了。
同样是收割后到稻田里捡遗漏或者没打干净的稻谷,沈爱国偏偏要说萧遥和萧博捡的空壳的太多,只能算3个工分。
萧遥和萧博还没开口,萧家族人就站出来了:“横竖也不多,把所有孩子捡的稻谷都用簸箕分一次吧,看看萧遥和萧博捡的好谷具体有多少。”
其他姓氏的人心中不是很舒服,但是都没有说话。
他们自己能挣工分,家里孩子挣的,不过就是帮衬一下家里,萧遥和萧博,却是靠这个吃饭的,他们还不至于因为嫉妒就让两个孩子活不下去。
农姓的纷纷开口支持用簸箕分一分,省得不清不楚的。
沈家那边的则想翻白眼,沈爱国就是有毛病,屁点大的事也要瞎折腾,当下也不管。
只有寥寥几个,惯常出工不出力的,生怕用簸箕分谷,暴露了自己不如小孩子的事实,因此都提出反对,认为这样太麻烦了,再者早就说过小孩子算小孩子的工分,就按小孩子的来,不用搞那么多麻烦事了。
沈爱国听了,不住地在心里点头。
然而少数服从多数,他们几个摇旗呐喊没用。
很快分出来,萧遥和萧博捡的稻谷中,好谷占绝大多数,反而是沈爱国一个侄子,捡的谷子里,秕谷占了三分之二。
这个数据一出来,沈爱国的脸马上就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