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改变

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管仲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最早提出了“官山海”。

到了汉武帝,又搞了盐铁专卖。

说白了,就两字:搞钱!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铁就是钱!

不过想要在大汉开挖铁矿,还有一道坎,那就是要先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

而想要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

许勋仰头看向兄长,一骨碌爬起来,凑上去,悄声问道:

“兄长,这个,这个事情,四嫂她知道么?”

冯君侯斜眼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四嫂?谁是四嫂?”

“就是,就是张四嫂啊!”许勋比比划划,又指了指南边。

冯君侯继续斜眼:“你觉得我应当让她知道不?”

臭不要脸的!

刚才话里话外,是不是想说张小四从中作梗,蛊惑会首让兴汉会掏钱?

现在终于想起人家是你的四嫂了?

许勋丝毫没有羞愧之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四嫂连孩子都给你生下来了,你还不想承认?难不成想做那薄幸之人?

你不想认,你得问问会里的兄弟们答不答应?

只是四嫂知道了,那皇家不就知道了?

皇家知道了,那就相当于朝廷知道了。

许勋又开始纠结起来。

冯君侯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这才悠悠地说道:

“放心好了,我已经和你们的四嫂谈好了,让她向宫里给兴汉会争取三五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要么在九原,要么在平城,看在兴汉会这么多年为国立功的份上,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许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三五个?!”

他本以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兄长的胃口比自己想像得要大得多。

“那可是边地,又不是在关中。”冯君侯哼哼两声,“朝廷巴不得兴汉会往那边多投点钱粮。”

在关中这种核心地带,连多圈点地都不行。

但在边地,特别是汉胡杂居的地方,那就完全是两码事。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不管哪朝哪代,各种各样的移民实边就没有停止过。

“大送”以前的华夏,一直有着极为强烈的拓土开疆意识。

更别提大汉这种大一统王朝。

光是汉武帝,就不知往边郡塞了多少万人。

当然,换成以前,想要在那边建立什么冶铁工坊,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靠近胡地,汉胡杂居,真要在边地冶铁,铁器就很容易流入胡人手里。

前汉的时候,朝廷连平日里出塞的马的身高尺寸,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别说是铁器。

但现在又大不一样了。

胡人?

什么胡人?

那不是劳力吗?

听说朝廷已经有人上奏说兴汉会违背丞相的政策。

说好的汉胡一体,兴汉会却年年都在做买卖劳力这种黑心生意……

幸好天子英明,没听那些迂腐之言。

不然你以为皇家在南中的甘蔗园,陇右的养马场,凉州的工坊,都是凭空把东西生产出来的?

自从冯鬼王拿羊毛织出毛料以来,大汉对牧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九原和平城那么好的牧场,大汉是不可能放弃的——没有牧场,哪来的战马?

哪来的……毛料?

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所以实边屯垦势在必行。

就算是在大一统时期,从关中往九原运送物资,都是沉重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

所以想让马儿跑得快,不但要喂草料,还要喂精粮。

既然想让兴汉会下大力气屯垦边地,朝廷给不了什么物资,总能给点优惠政策吧?

不说像前汉那样,国家补贴几年粮食什么的。

就算是要我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好歹也得给几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这些工坊冶炼出来的铁器,就可以用来打造农具。

八牛犁这种大铁疙瘩,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但用在边境这种广阔天地,最是合适。

只要用上了八牛犁,用不了几年,边地就可以丰衣足食,甚至还可以为驻军提供粮草。

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虽然许勋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边有铁矿,但听到冯君侯这番话,仍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要是换了我,我也巴不得兴汉会能在边地大干一场。

反正只要许了几个工坊名额而已,不但能让边境安宁,而且还能获得广阔的牧场,同时还能减轻中央对边军的供应负担。

这等好事,傻子才不干。

九原都督府的都督定下了霍弋,并州刺史定下了邓芝。

一个是皇宫里出来的人,一个是跟随先帝的两朝老臣,皆是忠诚可靠之辈。

有他们在,这两地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许勋想通了这一点,心悦诚服地说道:

“兄长,果真是巧……咳咳,果然是看得透彻,切中要害,布局长远,深谋远虑。”

正如兄长所说的,兴汉会这么多年来,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再加上此次开拓边地,也算是为国分忧。

这番言论上奏朝廷以后,再加上张四嫂那边给宫里说说情。

除非朝廷是想自废武功,故意针对兴汉会,否则的话,基本都会同意兴汉会的这点要求。

不过许勋心里仍有一个疑惑:

“我们的冶铁工坊只是用来打造农具的话,朝廷会相信么?”

冯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农具,但肯定还会打造一些别的东西,朝廷也知道,没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后世有一句话:世家第三钢铁产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瞒报的产量。

就汉代这群土鳖,就算是派人进来查帐目,冯君侯都有把握让他们查不出哪里有问题。

知道天下最精于算学的学生出自哪里?

知道他们的山长是谁?

“还打造别的?”

许勋听到这个话,就更加疑惑了。

兄长究竟给汉中那边说了什么?

为什么朝廷会给兴汉会在边地拥有这么大的权利?

“打造农具,维修农具,给当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炉,军中制式兵器我们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点箭簇还是可以的。”

大汉民间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兴汉会的关系,给当地驻军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门路,那肯定能找到。

毕竟朝廷在关中打造再加运往边地,成本肯定要比当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兴汉会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还要低,那这门生意就算是稳了。

零件外包,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就算是后世,也没有说一切都由国企央企承担的道理。

“这些事情,这些东西,哪一样不要用到铁?朝廷就算再多的钱,也断没有浪费在这些零碎东西上的道理。”

好歹也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了,这点事情又不影响边军的大局,冯君侯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把这个决议推动下去的。

再说了,真当朝廷现在有花不完的钱?

在兴复汉室的关键时刻,既然不想放弃边地,但又不想多花钱。

还是那句话,朝廷没有足够的物资对边地的屯垦进行支持,那优惠政策总得给吧?

不然谁给你白干活?

让地方给边军提供一部分箭羽,那也算是省下不少钱了。

这个工作,愿意在边地屯垦的兴汉会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连兴汉会都信不过,那还能信得过谁?

难道相信那些世家大族?

亲儿子和野种,朝廷还不知道选哪个?

再说了,边地那么乱,就是拿铁来打造点兵器,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不是打造违禁兵器就行。

总不能说内地不禁兵器,反而要禁边地的吧?

那不是让边地百姓任人宰割吗?

这从来就不是尚武之风犹存的大汉会做的事情。

许勋还没有资格参与大汉国策的制定。

他原来还担心怎么从朝廷手里拿到冶铁许可。

现在从冯君侯嘴里听到有可能成为朝议的话,这才恍然过来。

同时在心里暗道一声惭愧。

兄长已经站在大汉国策的高度上考虑问题,而自己,却仍不过是想着如何钻营,惭愧惭愧!

有了兄长的这番话,许勋不由地信心大涨:

“兄长,那我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做?要不要先通知大伙?”

冯君侯笑了笑,又躺回椅子中,缓缓地说道:

“不急,这个事情,你先不要往外说,我要等二郎的消息。”

冯君侯嘴里的二郎,自然就是他最忠实的小弟赵二郎。

同时他也是兴汉会的第二把交椅,这个“二”字,此人可谓拿捏得死死的。

“赵二郎?他不是在汉中……”

赵老将军半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赵二郎还没有回关中,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在守孝。

“国难当前,赵老将军一心为国,又怎么可能让人守孝太久?”

冯君侯先是唏嘘了一声,然后说道:

“二郎一个月前派人送了信过来,说是准备回军中,但我让先去一趟凉州。”

“凉州?”

“对,凉州。”

冯君侯点了点头:

“去年我们领军在前方与魏贼大战,有人在凉州搞出一些事情。”

听着冯君侯平静的语气,许勋心里突然莫名跳快了半拍。

冯君侯叹了一口气:

“这一仗打得太久了,而且你和宏朗(即刘良)也跟着离开,凉州那边,会里没有足够份量的人物主事。”

“所以下边的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许勋咽了一口口水。

兄长现在留在关中离不开,赵二郎作为会里的二号人物,亲自前往凉州处理这个事情。

可想而知,所谓的“一些出格的事”,绝不简单。

许勋没有多问,点了点头:

“小弟明白了,一切都听兄长的安排。”

他顿了一顿,又问道:

“小弟不日将要押送物资前往九原,不知兄长可有什么吩咐?”

“吩咐算不上,铁矿和冶铁工坊这个事情,我提前跟你说,就是让你回去做一些准备。”

冯君侯坐直了身子,脸上恢复了笑容:

“回到九原后,待霍绍先(即霍弋)前往九原任职,莫要为难人家,该交接的就交接。”

“当然,他可能也会让你们在都督府中任职,长史或者都督府护军估计是跑不掉的。”

“到时候你们看看自己的意愿,想留下的就留下。想回关中的,那就回来也行。”

许勋一听,大喜道:

“时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回关中何益?”

以前虽是凉州军的参谋,但凉州军的参谋何其多?

现在成为长史或者都督府护军,那就算是正式踏入了大汉地方长官之列。

以后再调到他处,已经是有资格争一争郡守之位了。

若是朝中有人,那太守基本就稳了。

朝中的人么……

许勋看向冯君侯,嘴角快要咧到耳边:

就凭兄长一个平尚书事的权利,朝中有几个能比他大的?

如果不是调去地方而是调回朝中,就算是不能进入大殿朝议。

但至少也可以站在回廊上,而不是站在外头风吹日晒的。

冯君侯打了一个哈欠。

许勋会意:

“兄长你且先休息,小弟告退。”

看到冯君侯点头,许勋这才欢天喜地退了出去。

相比于许勋的喜出望外,远在凉州赵广却是阴沉着个脸。

他脸上本有几道伤疤,虽然平日里不影响他的俊美容颜,反而给他平添了几分阳刚之气。

但当他的脸色阴沉的时候,这几道伤疤似乎也跟着狰狞起来。

“郎君,郎君饶命!小人是一时猪油蒙了心,所以这才答应他们的,真不是有意的……”

跪在下边的人是一个脸上同样有伤疤的汉子。

不过这个汉子的伤疤却是深得多,翻起的新肉与旧肉开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有些恐怖。

此时这个看上去铁打般的汉子,却是泪涕直流,一脸的悔恨。

他的身后,还有好些个人,有人已经瘫软在地,身子如抖糠。

这些人的两旁,是仗刀而立的两列退伍老卒。

凉州兴汉会分部的中高层,基本都在场。

赵二郎死死地盯着下边的汉子,好久之后,这才说道:

“兄长以前就曾对我说过,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他们可能不惧贼人精铁所制的刀箭,但却有可能挡不住裹着糖衣的刀箭。”

“我原本是一直想不明白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看到你们这副模样,我总算是明白了兄长的良苦用心。”

“尤队长,当年萧关一战,你为了掩护同袍退回,身中七箭,七箭全在胸前,没有一支是在背后,而你却从未退后半步。”

“你脸上这一刀,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被贼人拿戟捅了个对穿。”

说到这里,赵广站了起来,恨恨地一脚过去,直接就把他踢了个滚地葫芦:

“念在你昔日之功,会里特意给你安排了一个肥缺位置,你一年就拿别人十年都未必能拿到的红利。”

“入你阿母的,你家里是缺了吃的还是缺了穿的?”

赵广越说越激动,“缺了你直说啊,会里让哪个兄弟有流血又流泪的?”

“这才几年?才几年!你就变成这副样子!”

“你知道你们这一回,让兄长多难做吗?知道因为此事,朝廷对会里产生多少想法吗?”

尤队长蜷缩在地上,也不知是疼的还是不敢动弹。

只是流着泪,嘴里喃喃地重复着:

“我对不起君侯,对不起大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