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拉得1手好皮条

崔呈秀面如死灰,小皇帝的可怕之处不在于爱憎分明,恰恰在于“不择手段”,他在分化我们。

魏忠贤不愿意承认,嘴上倔强道:“一个南京兵部尚书而已,掀不起滔天巨浪!而且,咱家不相信王在晋会投靠小皇帝。”

崔呈秀信,如果小皇帝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一定会抓住。无奈自己身份特殊,作为魏忠贤帐下头号智谋,队伍里官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个,还是各种坏事一件没少全都参与的人,他相信小皇帝不会对他仁慈的。

上面只提了武将,文臣方面同样动静不小,“听说东林党魁韩煻,连同钱龙锡、钱谦益、陈仁锡、周延

儒、文震盂都在任用的名单中,还有些小角色让人奇怪,包括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陈奇瑜等也在征召的行列。”

魏忠贤仔细想想,其实这些名字不是第一次听说,前不久小皇帝还是信王的时候,曾经发出三十六道求贤令,其中便包括这些人。魏忠贤一度疑惑,洪承畴和陈奇瑜是陕西的参政,卢象升是个知府,文震盂是个知县,孙传庭赋闲在家,最高做到知县,小皇帝是怎么看上他们的?这些人有何能耐?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崔呈秀双手抱头,魏忠贤疑惑的这些,在他看来都不叫个事,现如今关键点在于小皇帝在任用亲信,这些人将进入大汉政坛,会取代他们的官位和权力。

“我等距离覆灭不远矣!”

魏忠贤难得起身,拍了拍他的头,当手掌触及白发的时候,不免心中叹息,几十年前的那位大才子说的对: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魏忠贤再看客印月,还在哭泣。

突然,他大喝一声:“都别哭了!”

崔呈秀和客印月抬头看着他,我等还有何办法?

“哼!”

魏忠贤冷哼一声,小皇帝不是亲政了吗?且看明日朝会,他如何处理那些棘手的问题。治理国家不是过家家,那些难题每一个都能难为死他,没有我魏忠贤,谈何控制时局?

崔呈秀和客印月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最近两三个多月里,魏忠贤没处理什么朝政,各类问题积压如山。

各处边军欠饷,一起喊着要闹事,其中尤以对敌前线辽东最麻烦。

东江毛文龙不服,举报辽东各种非法行径,要求享受对等待遇。

广东一带倭患又起,百姓深受其苦。

广西、四川有土司叛乱,不断攻城略地。

陕西澄城王二造反,攻陷县城,杀死县令,啸聚山林。

山东大部水患,饥民四处流窜,户部没有賑灾的银子。

河南一带发生鼠疫,百姓多有在街头暴毙者。

山西有富商勾连蒙古、女真,向外售卖粮食、食盐和铁器。

够了吗?他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随便挑一件够他想破头的,他能处理的了?朝臣和地方官吏能听他的?到时候,还不得求助我魏忠贤!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明日朝会静观其变!哪怕最近发生很多事,哪怕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魏忠贤还是会站在朝会熟悉的位置,那是C位旁边,听朝臣奏事,观时局变化。

你懂政务吗?你知道如何处理危机吗?治理国家是需要经验的,不是带几个小弟出几条鬼主意就能扭转乾坤。你还嫩,掌控大汉朝这艘巨船还不够格。

他坚信,最终站出来力挽狂澜的,还是我魏忠贤。毕竟,有用的人,才配活下去!

寅时刚过,天色依然昏暗,随着五凤楼上的朝钟鸣响,等候多时的官员们纷纷从朝房走出,经午门的左右掖门进入,在金水桥南按品级排队站好。

官军旗校在维持秩序,大汉将军负责护卫,鸿胪寺在忙礼仪,御史在纠察官员行为,官员咳嗽一声都可能被视为大不敬。

繁琐的仪式过后,官员行一拜三叩之礼,文东武西进入正殿。这时候,天才蒙蒙亮。

其实,并非所有官员都能上朝议事,每次朝会足有千余名官员和勋臣参与,大多在外面的皇极殿广场侯着。因此,大汉的朝会又叫御门听政,不够品级的连门都进不去,当官必须嗓门大,否则皇帝根本听不见。

外面的臣子傻等着,什么动静听不到,也不知里面的情况。

里面的大臣低着头,不敢交头接耳,但大家都知道,皇帝又没来!

为什么是“又”昵?

皇帝自从登基称帝,一次早朝都没有来过。第一次是缺席,让大臣们傻等着。后来直接宣布歇朝,一连好几天都是。

大臣私下里传开了,皇帝宠幸一名佛郎机女子,连日来流连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

为此,十几位大臣上书,指责皇帝品行不端。本以为今日能见面,看看传言中的崇祯帝到底能耐几何?他却没有出现,难道今日还不能见面?

大家都知道昨天的事情,御马监和锦衣卫被皇帝掌控,再也没有人能威胁他的安危,该到出来治理国政的时候。

半个时辰过去,直到天色大亮,在钟鼓司奏乐声中,锦衣卫力士撑着五伞盖、四团扇,分东西两侧踏入高台,站立于御座左右。另有宦者两人,一人手持伞盖临近御座旁边,另一人拿着奇怪的扇子位于御座后面正中的位置。

主角终于出现,现场山呼万岁!

赵云扫视下面,不觉“靠”了一声,皇帝办公是这么玩的吗?

第一个麻烦是距离太远,哪怕是内阁首辅这一类的高官,说话也得靠吼。其次是人太多,密密麻麻的,一直绵延到殿外,但凡有点密集恐惧症的,直接能被吓死。

赵云坐下,还不能谈论国事,因为还有仪式没有完成。

耳边响起鸣鞭声,鸿胪寺一帮人好像“唱诗班”,嗯哼半天不知说什么。

这时候,鸿胪寺官员出班,汇报参加今天朝会、地方各府县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询问是否让他们入殿觐见。

赵云没言语,意思是不用了。

然后是边关奏报,叽里呱啦好一会,全是念奏疏,而且是使劲大声喊。

赵云感觉好没意思,直到这些人读完,到了他看电视剧时最熟悉的“奏事”环节。

又是各种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无所不包。

赵云看过存放司礼监的所有奏疏,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边军缺饷、东江毛文龙闹事、广东倭患、西南土司叛乱、陕西民变、河南鼠患、山东救灾……

从头到尾,赵云没有插嘴,龙椅侧前方站着太监魏忠贤,他也没有任何表态。

大臣们心中犯嘀咕,以前的皇帝也不说话,但魏忠贤是有求必应,或表扬,或批评,或下达指示,没有一件事会落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