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史书上各项记录来看,大周无论从国力还是军事力量而言,都强于北周,也不弱于时下的蒙古军。
在国力方面,大周虽然丧失北方大量土地,无法从土地里获得足够的财政,但是借助于远洋贸易,周国的商业经济达到鼎盛。
大周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远超历史诸朝。
金、高丽、东瀛和早期的蒙古军控制区内,都流通大周货币。
至于军事,毫不客气地说,困守半壁江山的周军事实力也不弱,甚至可以说还在后人侃侃而谈的汉唐之上。
首先是周朝的军事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从北周朝开始,火器登上战争舞台,到了大周,霹雳炮、震天雷、铁火炮、火箭、突火枪、火炮等各种火器在军中大规模使用。
岳飞对付金国时就大量使用了火器。
而在兵种方面,大周的水军不断的发展,出现了机动性极强的车船,蒙古人一度就被大周水军遏制,无法南顾。
若不是后来出现刘整和吕文焕等叛将,带着成建制的水军投敌,蒙古军根本过不了长江。
此外,大周军队在兵种协同的战法上也大为强化。
大周初年大将昊云创制出一种有些类似古代欧洲罗马军队方阵的阵列,即“叠阵”。
此阵根据兵器射程远近,决定各兵种在战阵中位置的先后,将枪、弓、弩、神臂弓和火炮梯次配置,分番迭次地打击敌人,发挥不同军械和兵种的威力。
敌人还没接近己阵之前,已经伤亡惨重,即便有敌人骑兵冲过杀阵,冲杀到近前,最后一层近战的长枪阵,也会让敌人的骑兵陷入弓弩与长枪双重打击的必死之境。
然而,即便在天时和地利都具备的情况下,大周却依然免不了丧国的悲剧,关键问题就是大周朝廷缺乏“人和”。
而败周罪魁祸首者,可以追溯到周朝弒兄夺位的、第二任官家赵匡义。
在谋杀兄长之后,依据杜太后和赵匡胤“兄终弟及”的约定,赵匡义顺利上位。
和开国之君赵匡胤文武兼备不同,弟弟赵匡义身边都聚集文人。
上位后,为了迅速形成自己的阵营,打击哥哥的亲信武将,赵匡义提出“兴文教、抑武事”的治国方针。
即位才两个月,他就着手科举扩招,以十分之一的录取比例,录取五百零七人,全部赐给官职,史称“龙飞榜”。
从此,周朝文官的地位节节高升,并很快建立用文官限制武将制度。
首先,设立了文官担任的通判制度,通判有权利向中央直接负责,汇报当地官员的“德、能、勤、绩、廉”;其次,在各地设立转运司,转运使由文官担任,负责将各地的财赋、粮食、物资等“转运”工作,直接掌控钱粮大权;然后,在各地设立提刑司,提刑官也由文官担任,负责地方和军队的司法。
就这样,各地的人事权、监察权、财政权、审判权等全部由文官担任。
武将只负责打仗。而且如何打仗,也受到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臣以“监察权”牵制。
武将若不听从,文臣就会动用“财政权”扣押你的用兵钱粮。
再不行,就来最狠的,捏造一个罪名,利用“审判权”,把你和你的亲信部下以及家人拿下收监,整死在牢里。
这些如何整治武将的下作手段,在大周的文臣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顷刻将武将打压的一点尊严也没有。
否则岳飞也不会受迫于十二道金牌,就丟下正待发起总攻的数十万大军,回到朝中坐以待毙,而秦桧也不敢以“莫须有”,回答韩世忠对岳飞被捕的质询,而韩世忠听闻后,除了悲愤难名外,亦不敢如何。
由此可知,纵然周朝军事各方面的硬件都独步天下,但是当武将被文臣视为仆役,任意驱策时,那些领先蛮夷的军事优势便荡然无存。反而造成大量武将对朝廷离心离德,反叛的大将排着长队去跪拜忽必烈。
蒙古人崇尚勇武,即便是降将,蒙古人也不把武将视为低人一等的“贼配军”。
所以,每当赵云听说这个武将投降,那个武将倒戈,心里恼火之余,也是深深的无奈。
古人没有后世的国家观念,只有忠义的信念,而忠义难以两全时,就看个人选择了。
抵死抗击蒙古人,是选择了忠。也有人选择了“义”,以“士为知己者死”为护身符,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
所以说,真正造成周朝兵锋无力、撕裂周廷“人和”的罪魁祸首,是弑兄之徒赵匡义。
到了末周时期,痴呆皇帝赵槿对文臣的放纵,以及文臣对军国大事的荼毒已到了令人惊悚的地步。
自从前任老板周理宗重用贾似道之后,贾似道为了大权独揽,首先禁绝宦官干政和外戚弄权,然后安插党羽,独揽朝政。
此后,宫内宫外皆只听从贾相国。
当贾相国得知两位阵前大将曹士雄和向士璧,在军营中对他“无礼”,便向理宗进馋,称二人曾在军中贪污及盗取官钱,结果两位镇国大将只经过草草调查之后就被流放。
此后,贾似道更是在军中实施“打算法”,核实军费开销,以治贪之名,处置了一批和不是自己一路的武将。
赵槿继位后,只知道整日和后宫的妃嫔淫乐,将国家的军政大权统统交给了贾似道,甚至称其为“师臣”和“舅舅”,而不直敢呼其名。朝臣更是尊称其为“周公”。
襄樊战事在宫内流传时,贾似道便杀了一个向痴呆皇帝泄露战事的妃子。
原以为可以杀鸡儆猴,没想到有人通过散布传单的方式,让襄樊战事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且将矛头指向榷场,认为此为资敌行径。
贾似道虽心中恼火,可是面对周遭质疑的目光,不得不暂且停下追查,和大家一起谋划对策。
时下朝中势力,士大夫官僚阶层一家独大。
士大夫没有因言获罪的忧虑,所以廷议中的口水仗从未停歇过。
当听闻襄樊战事已经糜烂如斯,即便面对贾似道那样的权臣,一些臣子也抛开个人荣辱,群起向其发难。
身为统摄一朝文武的丞相,必然要给个说法。
在一干老臣激奋质问下,贾似道虽然一如既往地将所有罪责推到前线抗击蒙古军的将士身上,但面对曾经老上司江万里和马光祖等一班老臣的责问下,不得不作出从善如流的姿态,下令关闭周蒙榷场,遣张世杰、夏贵率军驰援襄樊。
廷议在贾似道的点兵点将中结束,脑子里只想着与妃嫔**之事的赵槿逃也似地逃离了大庆殿,返回后宫陪伴他的妃子们继续开心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