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3章0废待兴

在太宰府,赵云洗漱完毕,赶走侍女,和惟康纯子几番征伐后,方才安静下来。

嗅着怀里的女人熟悉的体味,赵云静静听着她用软糯日语诉说着这两个多月的思念和九州发生的事情,心里平静。

只是当他听到纯子说道“谢国明”三个字的时候,眯缝的眼眸猛地睁开。

谢国明是在博多经商的大周海商,临安人,因乐善好施博得当地人的尊重和赞誉。

当赵云进驻太宰府的时候,就听说过此人,只是此人不住在博多,而是住在自己购买小吕岛的岛屿上,在小吕岛当地头。

历史上,周人谢国明在东瀛地位显赫。即便他死后,他的墓也一直被后世日本政府保留,这不仅因为他曾经对九州的居民无私帮助,更因为他是北条时宗不记名的老师,帮助北条时宗开阔了国际视野。

在后世,谢国明与鉴真都被称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事实上,此二人都违背当时政府许可,将唐周先进文化,不图回报地传播到日本,以博取私利、私名。而当日本的文化超越大陆时,却以枪炮和屠杀的方式回报。

是以,赵云对这类博取个人好处、罔顾国家民族利益的文化交流者,从内心深处,已经将他们和汉奸划为一处了。

“他来寻了你两次,似乎很着急的样子。寻不着你,就在博多住下了。得知你回来,他一定会马上来求见。”惟康纯子把赵云的手放在自己高耸的胸口,轻轻移动。

赵云一边享受怀中的温软丰盈,一边思考了应对谢国明之策。

对于谢国明来找自己的目的,赵云用脚指头也能想到。无非是与北条时宗的幕府停止兵戈而已。

但是,这可能吗?

到目前为止,东瀛都没有对大陆做过丝毫不敬和冒犯的举动,但是,赵云知道,东瀛和大陆的关系,完全取决于它自身的实力。

镰仓幕府对大陆心怀仰慕,实是各方面实力不够而已,而不是在感情上,真的对大陆有多么强的好感。

从丰臣秀吉开始,东瀛自认为建立了比较强大的政权,就将大陆视为攻伐的对方,此后两国斗争断断续续,从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国,最终发动妄图鲸吞整个中国的战争。

谢国明不知道这些。

他作为一个在周国一无是处的海商,被东瀛幕府推崇为智者后,对东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瞬间爆棚,真心实意地帮助东瀛幕府和百姓做事,推动东瀛社会发展。

但是熟悉历史走向的赵云怎么会认可谢国明的做法,更对谢国明拜见自己所图之事,嗤之以鼻。

次日上午,赵云召集文武部下在天满宫开会,听取自己不在九州期间,各方面的工作进展。

许儒先开口。

他作为主管农事的司官,这两个多月带着周人务农的好手和俘虏,扩大了九州的田亩,将本地人任其荒废的河滩和缓坡整理为田地,开垦荒地超过万亩;同时,他又主持兴修水利,驱赶着人手充足的俘虏,将九州顺着山势而下的河流,分成数段,建库蓄水,稳定农田用水,目前正在疏浚河道,确保河道能通向各片农田。

九州本地的农户,从未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农田整治和水利建设,参与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田间地埂都是一派红红火火,欣欣向荣的局面。

现在,整个九州的农事正紧张而有序地建设着。

此外,还引进了周人的织布机,加强丝绵织造。军服坊的雇工扩大了八百人。赵云此次带回的纺织布匹和原料,促使许儒又招收了四百多人,进入军服坊,昼夜赶工。

钱超汇报重建户籍和司法制度之事。

目前,九州重建户籍六万六千八百九十二户,其中周人户籍一千五十六户。若加上此次来的工匠,周人又多加了六百户。

司法制度是在太宰府之前的法规基础上,参照周律,增补了一些内容。其中关于土地的律法,与以往完全不同。

庄大志负责陆地和海上商事商务、港口建造与征收税务。

这段时间,博多港的海商贸易有所恢复,但还没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不过,随着局势的稳定,博多港和松山港,以及长门的下关港,在赵云的一体规划下,都将会发展成国际性海港,海上商务和税务将会出现井喷式爆发。

港口建造方面,除了开始收尾的丰前松山港,又一个大型港口在博多港外西北面的名为雁巢的地方开工建设。

制定了水军发展计划后,赵云让庄大志带着上井石久寻觅一处良港作为军港建造,庄大志在会议上,向赵云详细汇报了选址雁巢的理由,以及预算费用。

赵云大体同意了选址修建计划,具体预算他让庄大志和钱超商量,如今王汝斌不在九州,财务上的事情,大体上由钱超管理。

至于税务,按照赵云制定的与民休息政策,今年没有征收农业税(粮食),商业上的税率也减半,所以,收上来的税金只够给在场的发薪水的,养兵是万万不能的。

好在攻占了长门和周防两国,收获的铜钱金银和粮食委实不少,用来养兵两三年不成问题。

段文臣汇报了文教工作。现在已经在十一个国都建立了公学,课程沿用大周“冬学”的内容,教授《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启蒙教材和读物,此外,还教授算学、武学、律学和赵云主编的《读史记》。

目前,九国和长门、周防两国分别报上入籍的学生名单,其中筑前报名最多,超过千余人,其中汉人子弟就超过七百。

赵明成主管匠作司,目前百事待兴,将工匠管理却提上日程。

原本跟随张文星等百人工匠,都被纳入军器厂,此后,莒州和日照的大批工匠进入九州,工种门类也齐全了。

不过,为了加速军器生产,赵云将这些人全部派进入军器厂,大大加快了军器厂兵器的生产。

此次,赵云又带回两船匠户千余人,却首次出现了人员过剩的现象。

“军器厂的规模要扩大,”赵云听说工匠过剩,心中不以为然,对赵明成说道。

“再造两个高炉,钢铁生产要翻倍,冶炼坊,设备制作方兵器等和火炮火枪相关的生产作坊都要扩大。另外,在开矿方面,除了原先开矿的本地人,再从一万多俘虏里抽一半人手去开矿。”

“过段时间,我们还要去外地开矿,将开矿这样大的摊子放在匠作司不合适,需要组建一个独立部门,就叫矿业司吧,钱超,赵明成,你们二人商议一下,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报给我。至于主事人选,你们推荐一下。”

匠作司工作处理完之后,轮到军器厂汇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