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7【留学生】

再次踏上大明国土,杜英武是极为愤恨的。

且不说他前次出使受尽羞辱,只说杨再兴干的那些事儿,就足够杜英武记恨大明一辈子。

杨再兴调来李合戎的广西驻防军,打通从谅山到升龙府一线。接着又把邕州土兵调来,驻防军驻扎在沿线大城,土兵驻扎于沿线小城。

然后,就开始掳走升龙府百姓,前后足足持续三个多月,平均每月押送三万百姓!

这可不是什么国内移民,待遇连大明流犯都不如。

沿途多有逃亡和死伤,能活着走到谅山的升龙府百姓,十万人里面只有七八万而已,等到了广西境内就只剩六七万。

安南国的太尉杨英饵,还试图袭击负责押送的明军。

结果一万多安南军队,伏击两千大明野战军,反被明军打得大败而逃。

并且,明军死伤仅百余人而已。

倒是被掳来的安南百姓,趁着两军交战逃跑了数千。

等杨再兴离开之后,杜英武率兵回去接收升龙府。整个城市只剩千余户,很多还是得知明军撤兵,才拖家带口跑回来的。

“姐姐,前面就是洛阳了。”杜英武走进船舱说。

杜太后叹息:“以我一人,若能换来两国修好,也算是为子孙积德了。”

杜英武咬牙切齿道:“此仇必报!”

姐弟俩之所以这么说,除了升龙府被掳掠一空,还因为沿途情况特别凄惨。

大明野战军和驻防军的军纪尚可,邕州土兵在安南跟土匪没区别。这些来自广西的蛮族土兵,被派去驻守沿途小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安南百姓祸祸得不轻。

还有安南自己的溃兵,以及逃走的被掳百姓,也在那一带四处抢劫。如此这般恶行,也全被算在明军头上。

从升龙府到谅山,沿线区域十室九空!

被杀死的百姓不多,主要是吓得逃离家乡了。

杜太后叮嘱道:“你回国之后,定要好生辅佐我儿。此战他威望大跌,国中大族蠢蠢欲动,幸好还有杨英饵稳住局面。”

“我省得。”杜英武说道。

太尉杨英饵接连吃败仗,还让明军攻入升龙府。

国主李阳焕并未趁机削他兵权,反而继续委以重任。这让杨英饵感恩戴德,积极收拢残兵镇压乱民,同时也让国中势力不敢妄动。

渐渐的,骂名都让杨英饵背了,国主李阳焕反而稳坐江山。

杜英武由于击败占城、真腊联军,而且还攻陷了占城的乌州,这次被提拔为殿前司马步兵都指挥使。

安南禁军就此被杜英武掌控,等他成功出使大明回国,估计还要被授予爵位。

殿前司都指挥啊,安南的李朝开国君主,黄袍加身时就是这个职务!

杜英武口中说着“此仇必报”,心里想的却是外甥早死,留下孤儿寡母他再摄政。

到那个时候,是做摄政王,还是黄袍加身,他可以自由选择。

当日下午,官船抵达洛阳。

安南使节团被引去四方馆,这次没带什么瑞兽,只进贡了许多财货。

鸿胪寺官员过来接待,带走了安南的请封国书,意味着大明将正式册封安南国王。

翌日,西夏使节曹抟住进来,换走了原来的驻明使节。

杜太后透过圆拱门观察外面,问道:“那些也是大明的番邦使臣吗?”

杜英武说道:“我打听过了,是西夏的新派使臣。西夏使臣长期住在四方馆,两三年就要换一個正使。似乎这还是个肥差,西夏官员抢着来明国常驻。”

杜太后感慨道:“看来西夏与大明邦交极好,但愿我大越与大明也能如此。”

邦交极好的西夏使者,当天就被鸿胪寺官员怒斥。

“西夏牧民再敢越界,若是没有纠纷还好,如果伤及我大明边民,必定派大军讨伐西夏!”

“不敢,我国一定严格约束边民。”

西夏使者曹抟连忙赔笑脸。

曹抟是西夏曹贤妃的幼弟,西夏太子的舅舅,西夏前太尉的孙子。

他的祖宗,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张议潮的外孙婿)。

曹抟说道:“此次纯属边民愚钝,不小心越了大明国境,我主已严厉惩罚那些边民。”

好不容易把鸿胪寺官员送走,曹抟回到院中唉声叹气。

大明太坏了,自己边境人口不足,竟然诱招西夏边民!

西夏能种粮食的地方,就那么三四处而已。

其中一处,就是从横山到天都山,再到兰州那一线。对于大明、大宋来说,那里是贫瘠边境,可对西夏而言却是可耕可牧的沃土。

北宋修筑寨堡蚕食过去,大明又收复了北宋地盘,严重压缩西夏的战略空间,而且导致西夏的产粮数量减少。

西夏边境的牧民、农民愈发穷困,而大明竟然通过走私商人,宣传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首先尝试越境的是农牧奴隶,他们受不了愈发严重的剥削,想尽办法逃到大明地界。结果立即被安置落户,还分给田产和牲畜,直接从奴隶变成自耕农。

紧接着,西夏边境的穷困农牧民,也陆陆续续越境投靠大明。

这些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认同感,他们以前夹在北宋和西夏之间,每次打仗都要遭殃。要么给西夏当兵,要么给北宋当兵,不论给谁当兵都是炮灰。

现在大明国力更强,而且还善待百姓,西夏边民直接用脚投票就跑来了。

失去牧奴和佃户的党项边境部落,实在受不了人口流失,于是越境跑到大明来抓回奴隶。

就在今年初,双方打了一场。

大明在横山地区的驻防军,斩杀俘虏数百党项部众,甚至还反越境杀到西夏国内!

冲突爆发之后,李乾顺颇为担忧,连忙派小舅子出使大明。

幸好,只是被训斥一通。

曹抟在四方馆住了几天,发现冲突并不影响两国关系,于是放下心来享受洛阳繁华。

日本遣明使也换人了,这次的正使叫河内经国,还带来一个叫平清盛的留学生。

平清盛今年十七岁,由于日本改革风俗,他并没有染成黑齿。

这小子腰挎一把倭刀,成天在洛阳城里转悠。

再过两个月,太学的新学期开校,平清盛就要去“国际班”就读。

太学的国际班,只招收番邦贵族子弟。传授的内容也不多,先给留学生们开蒙,然后学习儒家经书,继而便是各种诗词文章。

“表兄,听说城外数里有一所武学。”平清盛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军校的消息。

河内经国其实姓源,而且是源氏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家族内斗才错失家督之位。

平清盛是他的表弟,源义朝是他的堂弟。

河内经国叮嘱道:“不要胡乱窥测,那里是军事重地。”

平清盛说:“我来大明,不想学儒经,想去学大明的兵法。石见国城一直被大明霸占,等我继承了平氏家业,就带兵把石见国夺回来!”

“你太年轻了,只会说这种胡话,”河内经国担忧道,“而且两国交战,粮食和兵甲最重要。只学兵法,是打不过大明军队的。”

平清盛说:“应当偷学明国的铁炮之法。”

河内经国说:“不能在洛阳偷学,应当在沿海城市,偷偷接触火药匠人。先学会如何精炼火药,再打听铁炮怎样喷出药子。明军在石见国使用的鸳鸯阵法,我已收买投靠明军的武士,打听到其中的少许精髓。”

“请表兄传授我鸳鸯阵!”平清盛兴奋道。

河内经国却是一声叹息,他知道日本的真正弱点,并非什么兵甲和粮食。

而是内政问题!

河内经国的父亲是源氏嫡子,他的母亲又是平氏嫡女。他身兼两族血统,却看着两族矛盾日渐激化。而天皇……嗯,现在叫天王,天王又管不住地方郡国。

一盘散沙、内斗严重的日本,就算有了火器又如何?

河内经国是来大明学习治国之道的,他想解决日本的内政问题。

虽然,这是在做梦。

曹抟在洛阳逛游了几天,主动跑来跟日本使者会面。

双方都会说汉语,曹抟甚至本就是汉族。

互相寒暄之后,曹抟问道:“经国兄可曾听说菩萨蛮?”

“前任遣明使已说过了,听闻菩萨蛮的舞技极为惊艳。”河内经国道。

曹抟笑着说:“不如把安南使者也叫上,我们一起去拜访。三国使节齐至,阿兰若院总得给些面子,让菩萨蛮出来陪我们喝酒吧。”

河内经国虽然心忧国政,但这种事情也非常积极,他在日本玩得可花了。

于是,二人结伴去拜访杜英武。

杜英武说道:“明日我要送家姐入宫,离开皇宫之后再去吧。”

曹抟听得有点懵逼,他见杜英武三十岁左右,姐姐岂不是三十好几岁了?这样的妇人也能送进大明皇宫吗?

曹抟抱拳道:“恭喜恭喜,安南竟也与大明联姻了。我大夏国公主,也嫁给大明皇帝为妃,今后你我都是亲戚。”

“然也。”杜英武羞于启齿,不便透露更多。

国主献母这种事儿,放在安南国内不算啥,拿到大明说给别国使者听就太丢脸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