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兵临大剑山

李辰道:“开国十位君侯,他得罪了七人,剩下的几个也不怎么待见他。”

“我擦,这姓汪的真够猛啊,将开国的君侯们都得罪光了,为什么啊?”邱让不解地问。

李辰笑道:“因为他不服气啊!开国君侯虽然都有了不得的业绩在身,但才干也有高下之分,最厉害的莫过于镇北侯,汪安钧都服气他。但其余的那些,之所以封侯,主要站的是开国的大功,汪安钧自然不服,他还多次在酒后失言,当众埋汰这些的君侯,闹得不欢而散,此事直到今天,在京城中也是一番有趣的谈资。”

“殿下说的是,单说带兵作战,汪安钧自然厉害,但打仗外还有人情世故,他就不行了。他被丢在偏远的粤州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沈庆之补充道。

邱让听得乐了,道:“此人还真够狂的,连开国君侯都看不上眼。”

李辰感叹道:“有才能得人,难免恃才傲物了些…如此的大才如果杀了,有些可惜啊。”

沈庆之心中一动,道:“殿下爱惜将才,不忍杀汪安钧,不如收为己用?”

李辰点了点头道:“照计划,是打算全歼来犯之敌的,本王为此还调来的象军,只是晓得了汪安钧的为人后,本王有了招揽的想法。也不知是汪安钧,还有他麾下熊军,也是一只难得精锐啊。庆之,你麾下的锐膺卫虽说装备优越,又经过操练,但是才成军的时间毕竟短了,论起战斗意志还有军心,只怕弱于熊军,你要正视这个。若和汪安钧正面交锋,你自问有多少的把握?”

沈庆之也清楚敌我的情况,回答:“若是平原上两军交锋,末将不敢担保必赢!但现在有大剑山的地势,绝对可以取胜!”

熊军再骁勇,但沈庆之有弩车,连弩、甚至床弩、抛石机等大型的大杀器,装备顶级,况且还占了地势,这样都打不能嬴,那他沈庆之就没脸呆在巫郡,死了算求。

李辰笑着点点头,他当然相信沈庆之的能力。

这时,沈庆之道:“既然殿下爱惜此人,不如想法招降了他!若是收服了汪安钧,巫郡平添一只生力军,就连粤州也唾手可得,我军将士也不用牺牲,简直是好处多多。”

“本王当然想了,只是从汪安钧的性格看,想要招降的难度不是一点半点,他性格高傲又是撞南山都不肯回头的倔人,忠心于大雍,如今李建代表了大雍,他就认定了忠于李建。”李辰说道。

沈庆之也明白,想要收服这么个人,难度太大,毕竟现在归降,汪安钧不可能甘心背负上通敌叛国的罪名的。

就在李辰和沈庆之也无计可施时,邱让嘟囔道:“殿下,既然他那么高傲,就打得他没脾气好了。俺以前也不服很多人,但现在都服气了,为啥?还不是自知打不过啊!”

听到这话,李辰和沈庆之都笑了。

但李辰又觉得,邱让说的其实不错,是个法子。

他越是高傲,就越是敲碎他傲骨,等他没了脾气,自然就会变乖的。至于他的忠心,只要让他明白,他效忠的人到底什么东西,自然就会明白了。

沉吟片刻,李辰立即想到一个计划,如果计划实施的好,招揽了汪安钧和熊军不说,甚将来说不定还会成为后人称赞的美谈。

……

大剑山东面,一支兵马快速奔来。

这支军队步兵为主,骑兵较少,个个身穿铁甲,负着蛮刀藤盾,行军途中无人说话,队伍的气氛突出一个肃杀。

这就是汪安钧的熊军,南疆的真正精锐,如同森林里的黑熊,野蛮残忍、嗜血好斗、不将敌人撕碎不罢休。

眼下,熊军就将来到大剑山。

随着军令发布,全军的将士停步,席地而坐地歇息,队伍中间留出一条通道。

汪安钧领着护卫上前,打量面前的大剑山。

“大人,探马来报,凉王的巫郡军就在大剑山西驻兵,离我们只有五里地。对方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建好了工事防御,敌军的驻地就在两道剑山的汇聚处,极其的难攻。”手下将领报告探查到的消息。

汪安钧四十多岁,和楚雄差不多年纪,但与楚雄的沉稳相比,汪安钧的神情带着一股桀骜不逊。

听完报告后,汪安钧问道:“敌人多少兵马?”

“应该不到二万人!”部将回道。

汪安钧笑了:“才一万多人,就想拦我三万的熊军,这位寿王非常自信啊。”

“大人,敌军的位置太过险要,我军若是强攻,伤亡必然很大!”部将了解汪安钧的傲气,生怕他执拗性子一上头,下令强攻,白白地伤亡。

汪安钧笑道:“放心,我怎么可能中计!传令下去,今日大军原地休息,我要进入大剑山,亲眼看看敌人的防御如何。”

“节度使,可能有埋伏啊?”部将担心地道。

汪安钧不耐烦地摆手:“不需多说!”

于是,三万熊军原地休整,喝着冷水吃起了干粮。

而汪安钧则带着几名部将,还有护卫,悄然进入大剑山,来到锐膺卫营地的附近。

汪安钧观察了后,脸色变得凝重。

料到敌人会抢占有利地形,但还是没想到,会将地势充分利用到这个地步。沈庆之有水泥,所以将工事紧紧连接两侧山头,打造的真正固若金汤。还将周围的草木都砍的精光,火攻是没有可能了。

而汪安钧若是强攻,全军都只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内。

随着强攻突进,越接近敌人的工事,地形就越狭窄,这更大大限制了汪安钧的熊军,没法将人马铺开,哪怕自己有兵力的优势,也只能前仆后继地上去,优势不复存在。

“沈庆之,是个人物啊,寿王居然招揽到了他,想不到啊想不到!”汪安钧感慨起来。

部将赞同道:“正是,沈庆之本来在燕都,却千里迢迢来了巫郡,认寿王为君主,确实让人想不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