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这时才感觉到事态严重,嘬着腮帮良久不语,直到闯王命他安排撤兵事宜,才抚摸着胡须,施礼道了声“遵旨”。他回过身来,望着在场的文武官员,低沉道:“事已至此,真应了皇帝所言,无力回天喽,我只好奉命分兵。”不觉老泪纵横,哽噎得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恢复如初,就像事先做足了功课似的,将撤兵的线路和人员配备说与大家。闯王听了感觉可行,命大家分头行动。
牛金星的撤兵路线是这样的:
第一路,高夫人挂帅统领老营人马,丑时撤兵。老营人马住在北京内城,撤离命令方便下达,撤出时不许声张。丑时天暗无光,人们酣睡正浓,不易被发觉。撤出后往西南方向奔石城,过黄河去河南,与郝摇旗会合。而后看事态往西川发展,联合大明旧部,寻找机会抗击清军。李过、李通为先锋,李来亨、郝永忠殿后。
第二路,闯王亲自统领主力部队,出北京向西北方向撤离,经保定过娘子关去山西,再过黄河回西安定都。撤兵时间与老营人马错过一个时辰,大约寅时左右。撤兵命令即刻下达,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主力部队撤出时,在北京内城点燃大火,作为驻扎外城部队的撤离信号。刘芳亮、田见秀护驾,刘宗敏殿后。
因为老营里妇女和孩子居多,行动必定迟缓。为了缓解老营压力,牛金星特别叮嘱刘宗敏,将吴三桂居住在京城的家眷全部杀掉,大小人头挂在城头上。吴三桂本来就报仇心切,彼时更不会放过刘宗敏,定会一路追杀。清军入关时间不长,风土人情缺乏了解,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要知道他们的目标是紫禁城,终极目的是迁都北京,掠我华夏,即使倾力围剿大顺军,也要两三天以后。因此,刘宗敏迎战的只是吴三桂一拨人马,胜算可握,脱险不成问题。
翌日丑时,高夫人率领老营人马,悄悄离开京城向西南方向撤离。没到一个时辰,内城几幢古建筑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映照四野。驻守在外城的大顺军队看到火光,及时撤出营帐,向着既定方向出发。
就像牛金星所预料的那样,多尔衮和吴三桂发现北京内城起火,便带领人马追杀过来,一路上兵不见血刃,顺利赶到北京城下。从更夫的口中得知,李自成已经撤走了,城中已无一名大顺军。多尔衮命吴三桂率领他的部队继续追杀,他带着清军大摇大摆地开进北京城。
这时天光大亮,吴三桂手下的一名偏将,马鞭指着高高的城墙喊道:“将军,你快看——”
吴三桂顺着偏将的马鞭望过去,城墙上挂了一拉溜儿的人头。大的像个葫芦,小的一如酸梨儿。由于城墙太高,看不清人的面容。他们是谁?吴三桂预感不妙,心头已然隐隐作痛了。催马登上城墙马道,不及下马,早有士兵捧上吴襄的人头。人头的发鬏上还别了一张小纸条,上写:
吴孙儿,想报仇就来找你刘爷。
吴三桂啊呀的大叫一声,拽住马缰绳,身体晃两晃险些摔倒马下。
吴三桂怒火中烧,浑身颤栗,仰头大骂道:“刘宗敏,我日你姥姥。”带领部队追了出来。追出约莫百十余里路,从两侧的柳树林里分别杀出两员大将,各带百十余人,一左一右将吴三桂缠住。吴三桂正气顶脑门,也不搭话,举刀便砍。交战二十几个回合,只听一声忽儿的哨响,两员大将及士兵择路溜走,眨眼工夫,不知去向。又追出百十余里,两侧的林荫里再次杀出伏兵。吴三桂看出来了,这是刘宗敏在为大顺军逃窜赢得时间。遂命大军用人海战术,将这两股部队“淹死”。此计果然奏效;吴三桂的大军潮水般涌来,两股伏兵不等被淹没,便四散溃逃了。
将近中午十分,吴三桂追至献县城下,却见城门大开,一队人马早已摆好阵势,似乎等候他多时了。队伍前面嘶鸣着一头枣红马,马上之人身披麟叶甲,头戴帅字盔,盔顶上一缕红缨穗儿随风抖动。他手握一把鬼头大刀,见吴三桂老远刹住马脚,不敢近前,喊道:“吴孙儿,你再往前走两步,看看爷爷是谁?”
吴三桂只在官府捉拿贼人的告示上,见到过李自成和刘宗敏的相貌,今天见了眼前之人,果然是贼首刘宗敏。便想,欺我爱妾,杀我全家,正是这个老贼,此仇可谓不共戴天。便大喊一声,道:“刘贼,我今天要剜你的心,喝你的血。”遂拍马冲了上来。
刘宗敏却不与吴三桂交手,他兜转马头,拿刀指向吴三桂,让他慢来。
吴三桂道:“刘贼,临死前有啥话要说,快讲,不然的话,我的这杆大枪,可就等不及了。”
刘宗敏道:“吴三桂,你身为大明平西伯,为何要卖主求荣,投靠外族?你不服我朝加封,可以另立山头,施展抱负。可你却引清军入关,掠我华夏领土,屠杀我汉族百姓。你这是出卖祖宗,大逆不道,当该千刀万剐!”
吴三桂道:“大明王朝被你等贼人抢占,大顺军个个都是强盗,你等鼠辈更是昏庸无耻之徒,我投靠外族,也是你们逼的。”
刘宗敏手指吴三桂道:“你听着——吴孙儿,不瞒你说,老夫的确喜欢女人。但是,同僚的家室,我只有保护、关怀,从来不起歹心恶意。想你若是归顺我朝,我俩便在一朝为官,既为同僚,我哪能伤天害理,欺你家小呢?不过,你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连京城的家室都不顾,一头扎进外族人的怀里。淫你妻妾,杀你全家,也就怪不得老夫喽。”
吴三桂在马上张了张嘴,要说的话没喊出来,啊的一声探出头,喷出来一大口的浓血。
刘宗敏见状,鬼头大刀往空中一挥,正要下令出击,只听城头上响起收兵的锣声,便急速折返马头,领兵回城了。站到城墙上,发现东北方向腾起浓重的烟尘,遮天蔽日,随风盘旋。很快传来杂乱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得大地颤栗,城内鸽群四散。
原来是大清的部队赶上来了。统领这支部队的将军名叫阿济格。多尔衮率部进入北京后,受到百姓特别是大明旧臣的隆重迎接。这是多尔衮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紫禁城。没过一个时辰,他便命令阿济格,即刻追剿大顺军。大顺军跑到哪里,追杀就跟到哪里,不给李自成半点儿喘息机会。
阿济格见吴三桂嘴角挂着血丝,神态萎靡,毫无斗志,上前道:“吴将军,摄政王已经进驻京城,正在张贴安民告示,安抚百官,用不了几天,大清王朝就迁都北京了。你我要同仇敌忾,合力剿灭大顺军。对贼首李自成,还有他的部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吴三桂打起精神,指着高大的城墙道:“那个人,就是刘宗敏。”
阿济格抬眼望向献县古城,高声喊道:“刘贼,现在跪地求饶,我还能给你一条活路,否则,将你碎尸万段。”
刘宗敏也不答言,他手里的鬼头大刀挥向空中,命令道:“开炮!”
城头上有限的十几门大炮打响了。虽说火炮老了一些,炮弹打出去的距离也差强人意,但发出来的声响还是蛮吓人的。阿济格摸不准城中底细,急命部队后撤,待摸清城里情况再攻城。遂派两名卫兵去催促落在后面的攻城部队。这支部队备有云梯,火弩,还有刚刚缴获的红衣大炮。吴三桂也迅速部署兵力,守住献县城的西门和南门。北门和东门留给了大清军。
献县古城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成了协防京城的重要门户。明朝历代皇帝继位,这里都派有重兵把守,虽然与保定、沧州相比,守军人数偏少了些,但兵员素质和火力部署都是一流的。崇祯帝在位时,天不作美,国运败落,全国的军事力量也随之下滑。献县守军与其它部队一样,战斗力低下,军心不固。大顺军打过来时,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收编了这里的明军。
改旗易帜后的明军约有一千余人,继续在此地驻守。李闯王决意撤离北京,断后的刘宗敏带了五百精兵,将吴三桂的大队人马往南边吸引过来,以便闯王顺利通过保定进入山西。考虑到高夫人统领的老营人马,要通过石城进入河南地界,刘宗敏只得在献县停留,与守军一道,共同阻击追兵。吴三桂和阿济格的两股人马,加起来有五六千人,又有攻城器械,死守是守不住的。何时撤出战场便成了问题,因为不知闯王此时撤到哪里了?一路上有没有战事发生?还有高夫人的老营人马呢?最为要紧的是,目前战场上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刘宗敏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牛金星分兵时想得还算周全,单凭吴三桂一路人马,刘宗敏可以与之迎战。却没料到多尔衮如此紧逼,不给大顺军一丝喘息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撤离献县城,去追赶闯王的部队,清军的铁骑必定穷追不舍,其结局很可能全军覆没。
刘宗敏此刻心急如焚,恰在此时,只见城外跑来一匹快马,眨眼间到了城下。马上之人也不通报姓名,更不喊门,停住后搭弓放箭。箭矢嗖的一声刺中城楼的一根立柱。那人回转马头,猛踹马镫。战马腾起两条前腿,咴咴的连叫几声,继而便朝原路奔跑起来。
刘宗敏拔下立柱上的箭矢,箭头上果然戳了一块叠纸,打开一看,是一张撤军命令,上写:速撤娘子关。
刘宗敏急招部下商讨,如何撤出献县城。
刘宗敏的部下里有三员猛将,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上将军梁春。其他两位分别是右将军窦志忠,后将军窦志勇。本来,这三位是准备护驾跟随李闯王一起走的,牛金星担心万一发生不测,刘宗敏的帐前将无将可派。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将这三位将军留了下来。反正不出意外更好,一旦发生险情,他们都能独当一面。先前吸引吴三桂直奔献县城的那两员大将,便是窦志忠和窦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