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内地主动申请调藏工作的干部,李衡讲述了些许内地工作与朗夏工作的区别,他表示,内地都是企业找政府,朗夏还真奇怪,都是政府找企业。
大包大揽,所有工作都由政府主导,这样的模式,在内地,的确是很少有的。
但就产业发展而言,县委还是极具高瞻远瞩的。
首先,科学谋划长远布局。对应“两个一百年”目标,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快建成现代朗夏,朗夏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谋划了短期脱贫靠项目、建成小康靠产业、现代朗夏靠科教的“现代朗夏三步走”总体布局,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将每一步细分为“三个五”,精准规划了从现在起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同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统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藏香文化产业、藏鸡产业、全域旅游产业、有机农业和建设朗夏产业园、朗夏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布局,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了长效机制。
其次,广泛凝聚脱贫力量。积极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按照党员干部、农牧民党员和普通群众三个群体,坚持“你努力我帮忙,大家携手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农牧民党员队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互助作用,凝聚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合力,形成上下共抓、全员参与、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厚植脱贫攻坚“原动力”。一是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引导党员干部甩开膀子干实事,扑下身子谋发展。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全县各项事业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精准脱贫积蓄物质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带动农牧民群众更新观念、主动作为,为脱贫攻坚打牢了思想基础。二是农牧民党员直接帮带。以支部为单位,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直接联系群众的作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与群众结成对子,根据结对群众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长,量身定制年度增收计划,帮助出点子、谋思路,寻找致富项目、拓宽增收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全体群众共同参与。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创造性开展了“支部讲政策、群众帮群众”及“你努力我帮忙,大家携手奔小康”两个活动。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对好逸恶劳致贫的群众,由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脱贫群众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对不善理财致贫的群众,由懂经营、会管理、善理财的富裕群众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传帮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如期实现全部脱贫。
再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发展壮大农牧民合作社中建立“四个机制”“两个全覆盖”和“两个90%”工作机制。依托合作社、企业等市场主体,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用土地、扶贫资金、闲置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同时,为健全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机制,规范产业发展,助推项目落地,提升项目效益;确保国家资金资产安全、保值增值;产业发展职责分工明晰、运行机制顺畅,朗夏县积极拟定《朗夏县健全产业扶贫工作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审议稿)》、《朗夏县扶贫产业项目国投资金产权归属建议表》、《朗夏县乡村产业发展指导员推荐表》等文件。
第四,深化援藏帮扶机制。针对全县“三差”实际,依托援藏优势,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援藏资金和项目,不断提升全县经济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重点建设包括精准脱贫奔小康示范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一批示范性、带动性都很强的项目,积极助推朗夏县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智力的跨越式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全县产业项目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脱贫巩固产业项目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近年来,尽管全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但仍存在脱贫巩固产业项目组织水平较低,产业链短,乡村产业较为单一、多元化发展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的现实问题。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二是农牧区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较慢,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差,技术力量不足、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科技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项目的建设效率和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农牧民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一定程度上“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程度不够。“干部干、群众看”、一门心思想着要钱要物的懒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贫困村、贫困户对自主发展产业没有思路、没有想法,对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积极性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朗夏县细化举措,砥砺奋进、扎实工作。一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相互多种利益链接机制,促进企业、各组织与农户开展产供销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稳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三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产业扶持重点,基地建设目标,着力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夯实优势特色农产品示范区、示范带,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努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与“障碍”,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断提高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