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张元把目光投向了郭教授,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信任。他微微颔首,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桌子,仿佛在无声地催促着郭教授。郭教授感受到了张元的示意,他微笑着站起身来,走向讲台中央。
郭教授的步伐稳健而自信,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不禁为之倾听。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向大家讲解起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情绪等方面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郭教授的讲解,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渐渐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郭教授用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故事,将枯燥的理论变得栩栩如生,使得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郭教授看向大家后开口说道:“刚才我们的张队提到了抑郁症的内容,那我就给大家说说这个话题吧!抑郁症,也被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高临床治愈率但低治疗接受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显着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有的患者可能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可能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临床上可以根据症状的数量、类型及严重程度将抑郁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针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儿童、产妇等,称为老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
抑郁症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作为表现,也存在一些早期症状如反应慢、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不过这些都会存在个体差异。抑郁症并不具备传染性,但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悲观的人格特质、有其他精神疾病史、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酗酒、滥用药物等有较大关系。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式。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一般在2~4周内开始起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处在持续进行中的状态,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大量资料已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大家应该也有看过一些新闻,某某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情况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抑郁症呢?抑郁”一词来源于拉丁动词“deprimere”,意思是“压下去”。类似于人们现在所知的抑郁症症状的书面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其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当一个人遭受了长时间的不幸后:
他躲在卧室,吓得浑身发抖,四肢虚弱到了极点。若他对神与国王怀有愤怒;若他时常惊恐万分,噩梦连连,昼夜难眠;若他(由于)缺少食物和饮水而虚弱;若他(在交谈时)忘记想说的话;那么,是(他的)神将愤怒降于他身上。
在这些文字中,抑郁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精神问题而非身体问题(可能是由恶魔附身引起的)。人们通常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而是需要向牧师祈祷。
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抑郁症由四种体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和血液——失衡引起,归因于脾脏中过量的黑胆汁。抑郁症这个词就源自古希腊词“ms”(黑色)和“kholé”(胆汁”)。抑郁症被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描述为一种具有特定精神和身体症状的生理疾病,他将“长时间持续的恐惧和沮丧”描述为疾病的症状。希波克拉底的首选疗法是通过放血、沐浴、锻炼和饮食来调整情绪。
中国最早关于抑郁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这部着作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忧”“悲”以及“不乐”等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汉朝,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做出了“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的症状形容。元朝,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将“郁”区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以及食郁。明朝,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将“郁”定义为病,并将其细分为怒郁、思郁和忧郁三个亚型。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躁狂抑郁症只是指一种情绪障碍(现在最常见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与(单极)抑郁症有所区别。单极和双相这两个术语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卡尔·克莱斯特(karl kleist)创造的。20世纪也迎来了更加标准化的抑郁症诊断,也是目前的主流诊断标准。为了能够用与生理疾病类似的处理方法诊治精神疾病,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1952年编写了第一本《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可能我现在说的这些大家都不能理解,我也只是想告诉大家抑郁症的历史而已,大家听听就可以了。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
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该病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
该病尚无明确诱发因素,但目前来看,应激性生活事件、悲观的人格特质、有其他精神疾病史、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酗酒、滥用药物等与抑郁症发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这些都是这种病症的病因,它对身体会造成很多的影响。有可能大家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只是都不会太在意而已,就会以为对方脾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