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南征序幕

张溪的这个战略制定的,看似相当的复杂,但其实,不过是在多种可能性之下,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已。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机会偷袭武陵就偷袭武陵,如果没机会,拿下江夏长江以北的各县,保持对东吴的战略优势,也就足够了。

真正的战局会发展成什么样,还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战事一旦打起来了,那么最终的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准的。

战略制定完毕,接下来就看双方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经过小半年的准备,张溪终于在延熙元年九月下旬,从江陵正式出兵南征了。

根据现有的情报显示,朱然果然如庞统所料,预判到了武陵郡的防卫空虚,提前派兵增加了武陵郡的防御,如今武陵郡有三万五千人左右的士卒防守。

但同样,也有一个好消息。

朱然为了增加武陵郡的防卫力量,并没有选择从长沙调兵,而是选择从江夏调兵.现在江夏只有两万水军和一万五千步卒防守。

这种情况,一旦张溪屯兵乌林,对江夏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眼见时机成熟,张溪立刻起兵,亲率步兵七万进驻乌林,与东吴朱然隔江相望。

而江陵水军两万五千人,也立刻出兵,离开江陵水寨,沿江而下,在巴丘西侧另立水寨,看住朱然所部的巴丘水军。

于此同时,石苞,姜维,潘濬等人领兵三万,在江陵城内引而不发,文岱领水军五千人驻守江陵水寨,随时准备接应石苞等人过江。

张溪这边一动,第一个麻爪的人就是朱然。

从一开始,朱然的防卫重点就在武陵,长沙两郡,尤其是武陵郡,这是最近几年,蜀汉用兵的重点所在。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张溪会屯兵在乌林,而且一下就直接出动七八万兵力。

这个兵力,不管对长沙还是对江夏,都是极大的威胁。

唯一的好处是,从乌林出发,不管是进攻长沙还是要进攻江夏,都必须要有水军的帮助。

进攻长沙要跨过长江,而进攻江夏,要击败屯驻在夏口的江夏水军.而江陵水军,目前应该没有这个两线作战的能力。

但有一点,朱然看不太懂,那就是江陵水军的水寨位置。

一般来说,张溪屯兵在乌林的话,为了方便协调指挥,也应该把江陵水军的水寨设置在乌林附近才对.可如今江陵水军的水寨,就在巴丘西侧,跟自己的巴丘水军隔江相望。

长江很宽的,不是朱然靠着一个水寨就能彻底封锁,连过都不让过的。

江陵水军屯驻在巴丘西侧,很显然,这不是要去乌林跟张溪的主力陆军汇合的意思,江陵水军的作战目的,就是要看住巴丘水军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水军的帮助,他张溪靠什么来渡过长江或者汉水,进攻长沙或者江夏?!

靠渔民的舢板渔船么?!

朱然现在是真的看不懂,张溪到底要干什么。

而张溪嘛,这时候正在不慌不忙的排兵布阵着。

先是让州泰先行出发,领兵一万,进攻江夏郡竟陵县。

竟陵是江夏诸县中,唯一在汉水西侧的县城,让州泰引兵进攻这个地方,目的就是吸引诸葛恪的注意力,让他判断汉军要进攻江夏,从而收缩江夏水军回防夏口,不敢轻易在汉水流域游弋。

紧接着,张溪让文钦,毌丘俭两将,各领兵一万,北上从华容县靠近汉津渡,在汉津渡那里等到文聘的襄阳水军南下。

文聘领水军抵达汉津渡之后,会先接应文钦,毌丘俭的士卒渡过汉水,进入江夏郡北部没有江夏水军的阻扰,这个任务应该不会太难完成。

之后,文聘会继续领兵南下,兵压夏口,而文钦和毌丘俭两人,则会在进入江夏北部后,分兵攻略云杜,安陆,南新,西陵等县,扫清长江以北的东吴军势力。

这个难度其实真的不大,江夏目前只有一万五千步卒和两万水军。

面对七万汉军的威胁,诸葛恪不太可能还继续分兵驻守各县,必然是集中防备夏口和沙羡两个县,防止张溪从西面的竟陵直接突破.江夏北部,应该剩不下多少士卒驻守的。

而等到文钦和毌丘俭在江夏北部闹出大动静,文聘又率领襄阳水军抵达夏口外围的时候,张溪就不相信,朱然还能在巴丘坐得住。

汉军的前期作战准备,完全是按照庞统制定的应对计划,在进行着。

朱然现在倒是还沉得住气,可诸葛恪有点坐不住了。

诸葛恪这个人吧,虽然自视甚高,但他到底还是有点本钱的。

张溪屯兵乌林后,诸葛恪确实如张溪预料的那样,选择直接弃守汉水西岸的竟陵。

没办法,蜀军在乌林屯驻了七万兵力,哪怕诸葛恪把一万五千江夏陆军全部派到竟陵去守城,也未必能守得住,而一旦守不住,江夏就只剩下水军作战了。

风险太大,不如直接弃守竟陵,让竟陵守军退过汉水,同时收拢江夏其他各县郡兵,总计一万两千人,全部屯驻沙羡防御。

但诸葛恪也没有彻底弃防江夏北部,他至少在江夏北部的云杜,安陆,南新三县各自留下了一千郡兵守卫。

虽然挡不住大军,但如果蜀汉只是小部队渡过汉水作战的话,这三个县的守军,提前示警,坚守一时等待援兵的作用还是有的。

同时诸葛恪在赶走了张承,无视了孙盛以后,彻底掌控了江夏水军的指挥权,也没有下令江夏水军龟缩在夏口防御。

相反,诸葛恪下令,在蜀汉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加强了汉水巡逻。

诸葛恪其实也怕张溪分兵,从汉水流域其他地方渡河,威胁江夏郡北部。

诸葛恪的眼光和应对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也展现出了一些他的个人能力和战略眼光。

但他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战场经验严重不足.并且,他太过于自信,以至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初在郢县,诸葛恪只安排了三千人截杀州泰的突围部队,对自己所部兵力的战力没有清晰的认知.这一点,是诸葛恪让州泰突围而去的最大败笔。

但那时候,到底是州泰弃城而走,他诸葛恪是胜利的一方.都赢了战斗了,哪怕些许败兵突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诸葛恪压根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他只是觉得,州泰的运气未免太好了些而已。

这就导致了,诸葛恪到现在,用兵依然还有些自以为是。

他居然认为,一千士卒守卫的江夏城池,可以拖延蜀军的进攻时间,等待他派兵前去救援。

再一个,诸葛恪的水战经验,比起他的陆战经验,更加缺的要命。

诸葛恪确实看到了汉水的防守隐患,安排了江夏水军在汉水流域来回巡逻,但他根本不懂水军作战的套路,还是把水军当成陆军在指挥。

沿江巡视,在诸葛恪的理解里,就跟陆军派出斥候去侦查敌情是一个意思.他没有按照水军战法,派蒙冲战舰为主,大小战船为辅的组成舰队出水寨巡逻,而是利用清一色的走轲作为巡逻主力。

按照诸葛恪的理解,走轲的速度快,灵活方便,用来巡逻汉水流域很方便。

但问题是,这样的巡逻固然能提前发现文聘的襄阳水军南下,但面对文聘的水军大部队,全部由走轲组成的江夏巡逻队,根本没有拖延襄阳水军南下的资本,连主动靠近都不敢,生怕被襄阳水军直接包围了。

因此,江夏的水军巡逻队,除了给夏口示警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聘领军占领孟津渡,把文钦和毌丘俭所部全部运过汉水。

因此,当朱然还在琢磨张溪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诸葛恪已经提前知道了襄阳水军南下,并且运兵渡过汉水,攻略江夏北部的事实了。

诸葛恪顿时急了,他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第一个命令,是让云杜,南新两县的守军全体后撤,放弃两县防御,集中三千兵力,据守安陆,挡住蜀军横扫江夏北部。

第二个命令,让江夏水军主动出击,在汉水流域截杀文聘所部的襄阳水军。

只要水战获胜,重新控制了汉水流域,那么过江的那些蜀军的后勤粮草就算是断了,自己再派陆军主力去增援安陆,一样可以闷死那些在江夏北部肆虐的蜀军。

第三个命令.向屯兵在巴丘的朱然求援。

襄阳水军两万人,江夏水军也有两万人,双方兵力相当,并不占优势。

而如今江夏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在于这水军一战,这让诸葛恪也不敢托大。

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军过来助战,确保汉水一战的胜利,这样才能更加稳妥的守住江夏。

诸葛恪虽然自大,但战略眼光看是有的,他知道江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失守江夏,为此,他就算再不情愿,也必须向朱然求援。

而接到诸葛恪求援的朱然,同样深知江夏的重要性,他也很想去支援江夏.可他的西边对岸,还蹲着一支两万五千人的江陵水军呢。

自己要是让水军全部去汉水助战,那么这支江陵水军必然会主动出击,尾随作战。

或者,索性就让自己的水军离开长江水域,江陵水军直接运送武陵屯驻的蜀军过河,进攻长沙。

两种做法,都会让朱然投鼠忌器,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朱然权衡再三后,决定分兵。

分出一半的巴丘水军,在丁封的率领下去汉水助战,自己率领剩下的一万巴丘水军据水寨而守,阻挡江陵水军和乌林的蜀汉陆军。

同时,未雨绸缪之下,朱然开始思考,要不要让吕岱分兵过来支援长沙。

眼瞅着蜀汉的大军基本都已经聚集在了乌林和江夏地界了,连襄阳水军都来了不太可能会进攻武陵郡了吧?!

嗯.这也有点说不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