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人事

张溪的条件实在是太奇葩了,奇葩到诸葛亮都不想去追究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既然张溪答应了两家联姻的事情,那自己这边就请人算好生辰八字,选定良辰吉日,正式托人上门提亲。

而且这事儿吧,目前还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当务之急。

诸葛亮的当务之急,永远是国事。

这两年,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朝中需要调整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在建兴三年的冬天,蜀郡太守杨洪病逝。

为了这个蜀郡太守的职位,荆州派和益州派进行了一番争夺,而诸葛亮要在里面平衡关系,费心费力。

最终,经过了一番争斗,益州派在名义上,获得了胜利。

因为诸葛亮把庲降都督李恢调回了成都,出任蜀郡太守。

一方面,李恢在南中担任庲降都督都已经快十年了,也不适合一直呆在南中了。

另一方面,李恢的身体这几年越来越差,本人也有意避嫌,数次上书请求回成都养老,诸葛亮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因此,刘禅下诏,封李恢为镇南大将军,蜀郡太守,调回成都任职。

因为李恢到底是蜀地人士,不管他如今的立场如何,他担任蜀郡太守,蜀中世家也确实说不出什么话来.反正不能让荆州人担任蜀郡太守,那不是都骑到益州人脖子上来了么!!!

可李恢这么一卸任庲降都督的职位,南中那边就空出个一把手来了荆州派和益州派,不又得争抢起来了?!

南中那地方,可是牵扯了太多益州人的利益了,可不能让一个荆州人去掌控,否则这帮荆州人肯定会把手伸进属于益州人的钱袋子的。

这次双方吵的就更加激励了。

益州人举荐了牂牁郡太守马忠出任庲降都督,而荆州人举荐了丞相府长史,原越嶲郡太守马谡出任庲降都督。

这个人选,就挑的很有意思。

马忠是巴西人没错,但他能执掌牂牁郡一地,是出于张溪的推荐任用,再加上掌控皇家水泥厂多年,早就是一个坚定的皇权派了。

而马谡呢,虽然襄阳人没错,但问题是,马谡如今是丞相府参军,这个职位临近决策层不说,也不比庲降都督的职权低多少况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诸葛亮多马谡非常欣赏器重,将来肯定是要有大用的,不可能丢到南中那个地方去当一方镇守的。

所以吧,就是诸葛亮,他也不知道这两帮人到底是在争什么。

到底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争一口气。

事实上,益州派和荆州派,这次还真的只是争一口气而已。

诸葛亮的为人,经过这近四年的执政,大家都已经算是看的很清楚了。

这是一个大局观很强,也很擅长平衡各方势力的人物。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在南中那个敏感的地方,让非益州人插手的。

但是呢,诸葛亮也不会让一个偏袒益州世家的人出任庲降都督,损害朝廷利益。

因此,这个人选,其实在诸葛亮调李恢北上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在整个南中六郡的太守中,你找去,能找到比马忠更合适的人物,就算我输!

马忠这小子,既是益州人,又是皇权派,不选他选谁?!

而荆州派其实也知道这点,但他们必须要争一下。

蜀郡太守的事情他们是输了,谁也没想到诸葛亮居然把李恢给调回来,这么一搞,荆州派内部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对抗。

这次庲降都督的人选,自己要是不争的话,岂不是让那帮益州土鳖认为荆州人怕了他们?!

因此,荆州派抬出马谡,目的不是真的要让马谡出任庲降都督,荆州派也知道这不可能。

荆州派的目的,就是想让益州派们看清楚,哪怕是你们益州人这次算赢了,我们荆州派依然是占据着丞相府的决策层。

比起张裔,丞相对马谡的看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马谡年轻啊,张裔都六十多了吧,比丞相年纪还大呢,还能撑几年?!

其实就是斗气而已,诸葛亮实在看不懂,但马忠这个人选,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诸葛亮上奏刘禅,请求封马忠为来讲都督,安南将军。

小胖子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

当大汉天子已经快三年的小胖子,虽然这些年没啥权利,但慢慢的也培养出了一些政治素质,知道诸葛亮的这个人事任命,对自己有大好处南中那边可是大汉的半个钱袋子啊,不用自己人看着,小胖子能放心?!

因此,都不需要诸葛亮跟小胖子解释为什么,小胖子自己就已经明白了。

对此,诸葛亮可以说是很欣慰.天子虽然年幼,但到底还是聪慧的。

看来,自己可能不需要多久,就可以还政于陛下了。

就在诸葛亮这么想着没几天,荆州那边突然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

关羽再次病重。

而这次病重,关羽处在半晕半醒间隙的时候,口述了一封疏奏,送到了成都。

核心意思就是关羽自觉自己可能撑不了太久了,而荆州各方面的事务也需要提前有个交接,因此关羽上疏天子,举荐徐庶代替自己总督荆州军政,王基副之。

这多少有些临终托孤的意思了。

谁都知道关羽那个孤高的性子,如果他觉得自己但凡还能动,是不可能轻易放弃总督荆州的职权的。

不是关羽贪恋权利,而是因为自从先帝驾崩后,总督荆州,北伐中原,就成了关羽内心唯一的执念,这个执念,关羽是轻易不会放弃的。

可如今关羽突然这么上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关羽的身体,可能是真的挺不住了。

这个消息,诸葛亮一脸严肃,连夜进宫,召集了张飞,吴懿二人连夜密谈。

第二天一早,张飞把北军军务暂托吴懿掌管,自己飞马出成都,直奔荆州。

而天子也下诏,任命徐庶为荆州代理都督,总督荆州军政,以荆州刺史王基辅之。

注意,这里的徐庶也只是代理荆州都督,而王基也只是辅佐徐庶,不是成为徐庶的副手在关羽的情况没有彻底确定前,诸葛亮还是不想直接对荆州的军政一把手进行调整。

而张飞,一方面是去荆州查探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个万一,张飞希望在关羽走之前,见到二哥最后一面。

就这样,张飞匹马出城,直奔汉中,然后顺着汉水南下,抵达襄阳.这时候已经是建兴四年正月了。

在襄阳呆了两个月,张飞终于在建兴四年的四月份,返回了成都,带来了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

关羽挺过来了,挺过了建兴三年的冬天。

但关羽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连见张飞,都是只能躺在床榻上这对一生征战,孤高异常的关羽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

如果不是还惦记这大哥当年的嘱托,依靠着总督荆州,北伐中原的执念支撑,关羽还真的撑不到现在。

张飞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实在看不得这些,在襄阳照顾了二哥两个月之后,他匹马跑回成都,面见天子,请求天子北伐中原。

他等不下去了,二哥也等不下去了。

面对三叔的哭诉,刘禅显然是手足无措,一面亲自宽慰三叔,一面赶紧派人去请诸葛亮,请诸葛亮出面,帮忙劝劝。

诸葛亮为此又是头疼了好久。

两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一些民生,可不能因为三将军的一时激动,彻底葬送了。

但张飞在军中的威望可不是吹牛的,再加上张飞执掌北军,按照当年的约定,诸葛亮不插手军权,因此理论上只要张飞能说服刘禅出兵,张飞隔天就可以带领北军出征,北伐中原。

好在,刘禅没啥主意,也不敢乱做主张,找来了诸葛亮。

这个烫手山芋丢给诸葛亮之后,刘禅就不管了三叔和诸葛丞相只要达成一致,无论怎么办,他都同意。

诸葛亮也没办法,跟张飞磨了不知道多久的嘴皮子,这才勉强的让张飞冷静了下来,让张飞再等一年。

是的,诸葛亮私下跟张飞承诺,在建兴五年的时候,择机进行北伐。

但今年真的不行,至少在秋收之前,大汉还是要以休养生息为主。

秋收之后,开始做北伐准备,到了建兴五年,那就可以直接出兵了。

张飞暂时被安抚了下来,答应等到秋收之后在找诸葛亮算账。

而秋收之后,诸葛亮正琢磨着,该怎么面对张飞的催促出兵时秦州急报,陇西,武都,南安三郡,羌人作乱,兵力不下十万。

秦州刺史姜叙坐困天水,坚守待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